我们拼命奔跑,好像只是为了追上那个被寄予厚望的自己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7 16:04 1

摘要:地铁玻璃窗上,我的倒影跟着列车一起晃动。眼角细纹在飞逝的灯光下若隐若现,手里还握着明天会议的发言稿。三十二岁,有房有车,在父母眼中已是“出息了”的代名词,可为什么深夜回家的路上,心头总压着点什么?

地铁玻璃窗上,我的倒影跟着列车一起晃动。眼角细纹在飞逝的灯光下若隐若现,手里还握着明天会议的发言稿。三十二岁,有房有车,在父母眼中已是“出息了”的代名词,可为什么深夜回家的路上,心头总压着点什么?

昨天母亲电话里说:“邻居家孩子又升职了,你记得吗?小时候考试总不及格的那个。”她语气里的羡慕刺得我耳膜生疼。我知道,她下一句会是:“你当年可是我们全家的希望啊。”

小时候,我是“别人家的孩子”。墙上的奖状贴了一层又一层,亲戚们都说:“这孩子将来肯定有大出息。”那时以为未来是敞亮的,我会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具体多厉害说不清,但绝不是现在这个加班到深夜、为房贷发愁的普通人。

书架最底层有本高中日记,某页潦草地写着:“我要成为改变世界的人。”真可笑,如今我连改变部门会议流程都做不到。

上周大学同学聚会,当年睡我下铺的阿杰开了家烧鸟店。他围着沾了酱汁的围裙,笑得眼角的皱纹都挤在一起:“累是累,但每天看到客人吃得开心,值了。”他说这话时,眼睛里有光。而我西装革履地坐在那里,突然觉得自己像个空心人。

我们总是在跑。赶最早的地铁,熬最深的夜,完成一个KPI又奔向下一个。好像背后有鞭子抽着,不敢停。到底在追什么?或许不是更高的职位,也不是更多的薪水,而是童年那个被无数期待包裹的影子——那个“本该更优秀”的自己。

直到上个月体检,报告上“早期高血压”五个字像一盆冷水。那个周末,我破天荒地关掉电脑,在公园长椅上坐了一下午。看孩子们追泡泡,看老夫妇挽手散步,看树叶如何慢慢旋转落地。原来太阳暖在身上是这样的感觉。

追赶了三十年,我突然想明白:也许真正需要追上的,不是别人期待中的那个完美形象,而是当下这个会累、会失败、但真实活着的自己。那个被寄予厚望的自己,或许从未在前面奔跑,他一直就在此刻的呼吸里,等着我停下脚步,与他相遇。

今天下班,我决定走路回家。路灯把影子拉长又缩短,我不再急着去追赶它。毕竟,影子永远在前面,而光在身后。或许真正的成长,是终于学会与自己的平凡和解,然后在平凡里,活出一点不慌不忙的踏实。

来源:门前的枣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