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嘎子哥封杀事件出现反转,虽然不能直播,线下演出费却暴涨,最近,因穿警服直播带货而触犯法律的嘎子哥谢孟伟,再一次成为舆论焦点,事情的经过大家都知道:因违法行为被举报后,他被警方拘留7天,直播账号也遭到全网封禁。
嘎子哥封杀事件出现反转,虽然不能直播,线下演出费却暴涨,最近,因穿警服直播带货而触犯法律的嘎子哥谢孟伟,再一次成为舆论焦点,事情的经过大家都知道:因违法行为被举报后,他被警方拘留7天,直播账号也遭到全网封禁。
本以为这件事会让他彻底跌落谷底,演艺道路也将受阻,收入来源更是成了未知数,然而没想到,剧情却迎来反转——嘎子哥虽然无法再开直播,但他的商演报价不降反升,甚至比之前高出了1.5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的情况?有人说,这是典型的“黑红也是红”,在流量至上的时代,只要有话题度,就有人买单,嘎子哥因为“穿警服直播”这件事被推上热搜,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反而让一些商家或活动方看中了这股热度,毕竟他们要的不是艺人的口碑,而是现场能不能吸引关注,只要嘎子哥一现身,观众就会因为猎奇心理而蜂拥而至,对于追逐短期效益的主办方来说,这就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这种现象其实并不新鲜,早些年“炒柯尔鸭”的热潮,靠着营销和话题把原本并不稀有的鸭子炒到天价,最后泡沫破裂,一地鸡毛,如今在娱乐圈和网络红人身上,也存在类似逻辑:名气和流量被无限放大,至于这种热度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反而变得不再重要。
然而,这种畸形的“黑红经济”真的能长久吗?从短期看,嘎子哥确实因此获得了更高的商演身价,活动邀约反而比以前更多,但从长期看,他的公众形象早已受到损害,未来的合作空间必然受限,更重要的是,这种通过“争议”换来的关注,本质上是一种消耗性的流量,当大众的新鲜感过去,当新的“黑红人物”出现时,嘎子哥的关注度是否还能维持?这恐怕很难。
这件事值得我们反思:在当下的流量社会里,为什么很多人宁可制造争议,也要博取眼球?为什么一些平台和商家明知艺人有污点,却依旧愿意买单?根源在于大家过于追逐短期效益,而忽视了长期信誉和价值的沉淀。
嘎子哥事件或许只是一个缩影,它说明在今天,热度可以快速变现,但也可能在明天就烟消云散,真正能走得长远的,还是靠作品和口碑,而不是靠争议和丑闻,否则,这样的红火注定是镜花水月,迟早会散场,对此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来源:游戏大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