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守护美丽河湖 滋润幸福沃土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9 12:13 1

摘要:9月22日,偏岩河、六冲河、赤水河(毕节段),获评2025年度贵州省美丽幸福河湖,偏岩河、六冲河获评2025年度贵州省美丽幸福河湖优秀案例。

仲秋时节

毕节大地水色澄明、河川静美

偏岩河蜿蜒流转于

金沙县与遵义市播州区之间

滩渚错落、草木丰茂

赤水河自鸡鸣三省村奔涌而来

穿行于七星关、大方与金沙

的层峦叠翠之中

林草护岸,碧波轻漾

六冲河如一条玉带

纵贯赫章、七星关、纳雍等六个县区

河水在群山间自由流淌

滩弯相济,岸绿景美……

处处可见河流安澜、人水和谐的美景

9月22日,偏岩河、六冲河、赤水河(毕节段),获评2025年度贵州省美丽幸福河湖,偏岩河、六冲河获评2025年度贵州省美丽幸福河湖优秀案例。

3月25日拍摄的金沙县平坝镇西洛河水库(刘晓颖 摄)

近年来,毕节市紧紧围绕“打造美丽河湖,构建人水和谐”目标,不断强基础、补短板,健全机制、合力攻坚,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重点,坚持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促进人水和谐共生,以河湖高水平保护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为打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河湖提供有力支撑。

生态治理 共护母亲河

七星关区清水铺镇橙满园社区,地处赤水河河谷地带,群山环绕,一幢幢民居点缀在柑橘林中,宛若桃源。

“以前我们这里叫南关村,却常被说成‘难关’。因为石漠化、水土流失严重,大家生活困难。”回忆往昔,62岁的居民胡潘祥感慨万千。

居民们在谋求发展时达成共识:既要致富,更要守护好世代依存的母亲河。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社区便以 “生态修复+产业发展” 为路径,通过 “坡改梯”、种植柑橘、李子等经济林木,既治好了水土流失,更蹚出了绿色发展之路。

橙满园的蜕变,是赤水河生态治理的缩影。作为这条母亲河的守护者,毕节市以系统性、全方位的治理举措,为其纯净保驾护航。通过建立健全“三线一单”分区管控体系、从源头杜绝重污染行业,并创新建立跨区域联防联控与林河长协同机制,形成了“上下游联动、干支流统筹”的共治格局,一幅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在赤水河流域徐徐展开。

9月24日,在七星关区清水铺镇拍摄的雨后赤水河(陈远航 摄)

这样的治理不只是在赤水河。在毕节,守护母亲河已成大家的自觉行动,偏岩河和六冲河也交出了水清岸稳的好答卷。

在偏岩河流域,金沙县与播州区携手,联合签发共建共治方案,实现跨区域协同治理。同时,金沙县系统推进河道整治、水土保持与石漠化防治,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334.1平方公里,造林8.5万亩,防治石漠化734.7平方公里,筑牢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基底。

六冲河流域则依托河长制、林长制等制度,创新建立“河长+”工作机制,以多级联动保障河流长治久清。通过综合治理水土流失与石漠化,流域生态流量满足程度、水质达标率、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率均达到100%,土著鱼类和土著植被得以扩繁……

三条河流的美丽,是毕节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奔涌向前的河水,正是毕节焕发生机、向绿而行的有力见证。

智慧赋能 科技强监管

科技赋能,让河湖保护拥有了“智慧之眼”。

9月24日,在七星关区清水铺镇的赤水河水文站,一辆雷达小车正沿跨江缆道缓缓滑向河心。它无需接触水面,便能精准感知流速、水位等数据,自动换算成流量信息后实时回传。这套能自动充电的监测系统,为河流流量监测提供了高效、精准的全天候解决方案。

视线放诸整个流域,除了水文站外,5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已织成一张实时监控网,持续守护着赤水河干流与重要支流的水质安全。而科技手段也为完善相关设施建设提供了支撑:流域内62个千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完成规范化整治,优良水质比例达100%;27个乡镇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166个行政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乡镇及以上医疗废物100%收集并安全处置,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筑牢了赤水河流域的水环境安全防线。

支嘎阿鲁湖(史开心 摄)

同样的智慧,也流淌在六冲河的治理中。在六冲河流域,智慧河湖管理构建起“水陆空”立体化监管网络,形成全天候、无死角的生态保护长效机制。这一网络融合五个方面:“天上看”依托卫星遥感监测水域变化,“地上查”通过网格化巡查锁定污染源,“河上巡”利用执法船艇动态管控河道,“网上管”借助大数据平台实时分析生态数据,“群众报”发动公众参与线索举报。

在偏岩河流域,智慧赋能正从河流保护向引领农业转型升级延伸。农业面源污染是河湖水质的重要影响因素,毕节通过科技手段将农业发展与河湖保护深度绑定,通过打造智慧城乡大数据中心,发展水肥一体技术,整体化肥农药减量30%以上。同时融合“节水农业+数字管理+引领示范”,打造“国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以节水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富民 绿水淌金银

“洗耳听涛,横竿琴钓,一溪韵致无穷……野馔时鲜任选,勤翻动、岁月香浓。”

这首由金沙县茶园镇沿河村村民创作的《满庭芳·沿河村农家乐》,生动勾勒出了当地人在偏岩河畔闲适的田园生活画面。

词中描绘的“横竿琴钓”与“野馔时鲜”,正是沿河村依托偏岩河优美风光,大力发展垂钓观光、生态餐饮等乡村旅游项目的真实写照。如今,村里已开办起自助烧烤、柴火鸡、柴火鱼等特色餐饮店10余家,月均接待游客超500人次,成为周边市民远离喧嚣、品味乡韵的热门去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条河流兴一方业。在毕节,各地河畔正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产业,让绿水青山不断上演着“流金淌银”的生动故事——

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依托六冲河,积极构建“水陆空”立体复合旅游观光体系,开发直升机、滑翔伞等低空旅游项目,修复“手扒岩”苗族迁徙古驿道,串联起自然景观与民族文化记忆。2024年,全村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收入超1.6亿元。从2021年到2025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万元增至2.8万元,一条旅游公路串联起21家民宿、39家农家乐。

护河员在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进行巡河(陈 曦 摄)

纳雍县总溪河作为六冲河上游段,以玛瑙红樱桃为核心,打造“种植—加工—旅游”全产业链,推动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既守护了生物多样性,又为乡村旅游注入持久活力。

七星关区生机镇则在赤水河沿岸布局种植柑橘1.5万亩、李子1.9万亩 、桃子1300亩、刺梨6000亩……这些沉甸甸的“甜蜜产业”既涵养了水土,又富了村民、靓了村庄。

……

以生态筑基护山水静谧,用产业焕新释山水动能。毕节正架起“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桥梁,让每一条母亲河都成为滋养百姓、润泽未来的幸福河。

作者: 毛远慧 陈远航

编辑:廖 玲 责 编:杨小旗

编审:谭 虎 总监制:史 锋

毕节发布投稿邮箱:bjrbxbj@bjrb.cn

看完点亮下方

“赞”和

分享给更多人知道

来源:毕节发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