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青年说 | 乡村振兴 青春闪耀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06 18:57 1

摘要:一画一风景,一墙一文化。近日,记者走进青秀区刘圩镇那床村看到,一幅幅构思新颖、色彩明快的“武狮”彩绘跃然墙上,与干净整洁的村道、舒适惬意的农家小院相映成趣,让整个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

“村播”带货助农富 文化惠民聚人心——记青秀区刘圩镇那床村驻村工作队员毛兵兵

一画一风景,一墙一文化。近日,记者走进青秀区刘圩镇那床村看到,一幅幅构思新颖、色彩明快的“武狮”彩绘跃然墙上,与干净整洁的村道、舒适惬意的农家小院相映成趣,让整个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

“‘武狮’是那床村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我们计划将其申报为城区级非遗项目。”那床村驻村工作队员毛兵兵说,目前已初步完成前期调研工作,以“那床武狮”为主题的墙面喷绘画将村道沿线装点一新,成为展现村内风土人情、倡导文明新风的新阵地。

文化活,乡村兴。如何实现乡村振兴“颜值”“内涵”的双提升?毛兵兵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积极策划并组织各类文明实践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党的声音,村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023年7月,毛兵兵与驻村第一书记、其他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筹划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文艺晚会,生动展现党的光辉历程和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激发村民爱党爱国热情。暑假期间,毛兵兵组织青年学子进村开展文化宣传、技能培训,搭建起校地合作的桥梁,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2024年10月,毛兵兵参与策划的“村BA”民族团结篮球邀请赛在那床村激情开赛,吸引了周边村屯800余名群众来以球会友。人流量带动经济新增量,让村民在享受体育盛宴的同时,也看到了乡村发展的新机遇。

青秀区刘圩镇那床村驻村工作队员毛兵兵与村民采摘、挑选新鲜优质的农产品。黄茜 摄

毛兵兵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毛兵兵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当地农副产品虽品质优良,但因销售渠道有限,常出现滞销。”驻村第一书记陈刚告诉记者,“为解决这一问题,毛兵兵积极学习直播带货技巧,带领村民探索电商助农新路径。”

“这是那床村的富硒稻米和富硒玉米,香糯可口、营养丰富,宝子们快下单吧!”从最初面对镜头时脸红出汗,到如今侃侃而谈,毛兵兵带着泥土气息的讲解得到网友们的认可,争相下单购买。他和农户一起采摘、挑选新鲜优质的农产品,打包送到城区发货。

通过“小屏幕”撬动“大市场”,毛兵兵及其“村播”团队累计帮助村民增收5.76万元,切实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题,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自2023年担任驻村工作队员以来,毛兵兵践行初心使命,心系群众,以实干担当书写驻村篇章,激励更多党员干部扎根基层、干事创业,描绘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小翟随身笔记本 画着村里“藏宝图”——记青秀区长塘镇天堂村驻村工作队员翟孟高

初夏时节,黄瓜即将迎来上市高峰。近日,在青秀区长塘镇天堂村的岩植黄瓜种植基地,白色的塑料大棚整齐排列,一畦畦黄瓜植株繁茂生长。嫩绿的黄瓜饱满垂坠,带着顶花,挂着露珠,散发着诱人的清香。

记者在该基地见到驻村工作队员翟孟高时,他正低头查看黄瓜植株,仔细调整藤蔓走向,身旁的村民熟练地打理黄瓜藤蔓,两人配合默契,身影掩映在绿意中。

青秀区长塘镇天堂村驻村工作队员翟孟高和村民打理黄瓜藤蔓。韩沛 摄

“3个大棚共种植黄瓜30余亩,预计每年可以为村集体增加15万元的收入。”翟孟高介绍,为进一步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2024年他们向上级争取到250万元衔接资金和50万元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建设天堂村智慧农业产业项目。“虽然种植面积大,但日常养护1个大棚只需要2人。”在数字农业智能控制终端前,翟孟高熟练地讲解如何通过远程操控完成补光、控温、浇水施肥等操作。“你看黄瓜长势多喜人,昨天刚采收了第一批。”

别看翟孟高如今对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如数家珍,在两年前,他还是“一切从零开始”。2023年4月,翟孟高积极响应城区党委、政府号召,主动要求到天堂村驻村。面对诸多挑战,他没有退缩,而是迅速调整状态,一头扎进乡村振兴的工作中。他积极走访农户,与群众交心谈心、拉家常,多方面了解群众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小翟的本子上画的是咱村的‘藏宝图’。”村民许月梅说,每次见到翟孟高,他都揣着一本笔记本,不是在走门串户,就是在田间地头和村民唠嗑,问问大家有什么需求或建议,然后认真地记在本子上。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翟孟高先后为村民李太典解决了门前污水排放等问题,为廖文豪、廖振德、韦振角、韦石桥等4户脱贫户解决入户道路硬化问题,帮助李业和、李达辽、潘光仰等3户家庭解决就业问题。得知村里的太阳能路灯因年久失修损坏严重,翟孟高积极争取维修资金。“我们利用村集体经济解决村内基础设施维护,解决有钱不敢用、不会用的问题。”

今年年初,天堂村内100余盏太阳能路灯亮起,村民拍手称赞:“路灯修好了,我们晚上出来散步或去邻居家串门都非常方便。”路灯照亮了村民们的回家路,更照亮了乡村振兴的前行之路。

从田间地头到村民家中,从产业帮扶到民生关怀,翟孟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驻村工作队员的责任与担当,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初心点亮振兴路 “驻”进群众心坎里——记青秀区伶俐镇望齐村驻村工作队员邓敏霞

在青秀区伶俐镇望齐村,驻村工作队员邓敏霞的名字总是和“暖心”“实干”联系在一起。自2023年7月驻村以来,她扎根基层用脚步丈量民情,以行动温暖民心,在希望的田野上写下一个个乡村振兴的故事。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每个乡村都有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只有充分挖掘利用这些资源,才能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邓敏霞深入调研,会同驻村第一书记、其他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商讨谋划,依托山地村的自然资源,积极探索高经济价值种植项目:在水通坡建设“望齐村芦笋种植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园”项目,目前已种植芦笋;在赤城坡建设“望齐村绿桐树种植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园”项目,目前试验种植绿桐25亩。

伶俐镇望齐村驻村工作队员邓敏霞走访农户,宣传助农惠农政策,了解群众需求。(图源:青秀区融媒体中心)

“如果试验成功,绿桐有望替代桉树,实现‘桉改林’,既改善生态又增加农民收入。”邓敏霞满怀期待地说。

邓敏霞秉持“群众事无小事”的工作理念,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她为想兼职的脱贫户屈文锡联系机械公司岗位,后来又帮助他报读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圆了他的升学梦;劝返私自辍学去务工的少年黄大材,协调帮他减免技校学杂费;发动村民寻找离家出走的监测对象陆灿宝,耐心疏导其心理问题。

“助力宜业宜居乡村建设,要把党旗插在一线,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这是邓敏霞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村里党建工作负责人,邓敏霞注重发挥好村党组织战斗堡垒的作用,用党建引领聚力解难题,为民服务建设治理乡村。

面对强降雨,邓敏霞迅速行动,组织党员采取应急措施,动员群众撤离,宣传防汛知识。为解决道路损坏、路灯不足、饮水安全等问题,她积极申报相关项目,为村民出行和生活提供保障。

邓敏霞在驻村岗位上,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成为群众的贴心人,“驻”进群众心坎里。从理论宣讲到产业发展,从民生保障到人居环境改善,她用汗水和智慧,书写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

编辑:南宁市农业信息中心

法律顾问单位:广西法严律师事务所

来源:南宁农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