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7年抗战爆发后,韩复榘被蒋介石任命为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和第三集团军总司令,负责山东和黄河的防务。
韩复榘原是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后来投靠蒋介石,做了8年的山东土皇帝。
1937年抗战爆发后,韩复榘被蒋介石任命为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和第三集团军总司令,负责山东和黄河的防务。
日军沿津浦路南下进犯德州时,韩复榘奉命率部抵抗并损失惨重,不久,德州丢失。
但韩复榘认为蒋介石是在借日本人之手翦除异己,消耗杂牌部队,蒋介石将之前许诺给韩复榘的炮团转而调给了嫡系汤恩伯,就是明证。
于是韩复榘转变了抵抗态度,为保存实力就放弃了黄河防线,面对仅两三千渡过黄河的日军,韩复榘又慌忙放弃了济南。
韩复榘
济南失守后,蒋介石和李宗仁均电令韩复榘,告知占领济南的日军并非主力,命令韩复榘将兵力部署在泰安和临沂一带防御,不能让日军轻易占领山东。
“万勿使倭寇垂手而定全鲁。”
但韩复榘又抗命不遵,复电李宗仁:
“南京不守,何守泰安。”
李宗仁愤怒至极,将韩复榘的回电转呈蒋介石。
几天后,韩复榘又放弃了泰安,日军得以长驱直入,兵锋直指汶上、济宁,陇海线告急。
蒋介石电令韩复榘一定要死守,李宗仁在电令中甚至放下身段,用恳求的语气跟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兄治鲁七载,对鲁省锦绣河山、驯良人民,恋恋之情,较弟为深……务请兄于运河之线竭力支持,固守汶济。”
但韩复榘根本不吃这一套,接连放弃汶上、济宁,直接退到了西南方向的巨野、曹县一带。
韩复榘就这样轻易将山东大部分都拱手让于日本人了。
一时间,舆论哗然,全国上下声讨连连。
与韩复榘早已矛盾重重的蒋介石决定不再姑息,向军统头子戴笠下了密令:“拿交军法执行总监惩办。”
戴笠接到逮捕韩复榘的命令,一下子犯了愁。
戴笠
韩复榘毕竟是集团军司令,手握重兵,又处在交战区,如果直接派人去逮捕,有可能会导致韩复榘狗急跳墙,带兵投降日本。
如果派特务暗杀,对于军统来说倒是轻车熟路,可蒋介石下的命令偏偏又是依法惩办,暗杀了还怎么交军事法庭审判?
于是戴笠精心设计了一套诱捕韩复榘的方案。
1938年初,蒋介石根据戴笠的建议,以军委会的名义电令韩复榘前往开封参加第一、第五战区军事会议。
同时放出烟雾弹,嘱咐韩复榘要多带卫队,以防沿途日军偷袭,以此打消韩复榘疑虑。
韩复榘当时确实没有预料到蒋介石会严厉追究他丢掉山东的责任,毕竟南京都丢了,他丢掉山东算什么?
于是韩复榘就带着一个营的护卫队和40个随身警卫,乘坐火车赶赴开封。
此时戴笠等军统人员已经提前到达开封,当韩复榘的火车到达开封后,由军统扮演的会议接待人员就立即登上火车。
接待人员告诉韩复榘,因为卫队人数众多,卫队的临时宿舍一时还没完全准备好,就让卫队先暂留在火车上稍作休息。
想想也是合理,参会的将领那么多,每个将领都带着卫队,当然不好安排。
此时,军事会议也快开始了,韩复榘就先带着随身的40个警卫急忙来到会议现场,按规定,韩复榘和其他将领一样,将随身警卫留在会场外面。
会场门口附近还贴了一张通知:
“奉委座谕:今晚高级军事会议,为慎重起见,所有到会将领,不可携带武器进入会议厅,应将随身自卫武器,暂交副官长保管,给予临时的收据,待会议完毕后凭收据取回。”
看到通知后,韩复榘和其他将领都纷纷将手枪掏出来交给副官处保管,然后跟着大家进入会场。
会议开始后不久,戴笠下令发出空袭警报,韩复榘和其他参会将领一起紧急进入防空洞。
这时戴笠命人将会场外面韩复榘的几十个随身警卫快速缴械。
同时,军统人员以躲避空袭为由,将滞留有韩复榘卫队的火车开进了汤恩伯部队设下的包围圈内,车上的卫队随后被全部缴械收押。
当这些都滴水不漏地完成之后,戴笠下令解除防空警报。
韩复榘等参会将领随后走出防空洞,返回会场继续开会,会议结束时,蒋介石将韩复榘留了下来,开始朝韩复榘发难:
“韩总司令,我问你,你不发一枪,就从黄河北岸南撤,继而放弃济南,敌人由济南攻下泰安的部队不足一个师,你望风而逃,一退再退,致使全局动摇,你怎么解释?”
韩复榘一听,根本不服,立即顶了回去:“山东失守是我的责任,可南京失守又该是谁的责任?”
《血战台儿庄剧照》
蒋介石大怒,立即拍桌子打断韩复榘:“我现在说的是山东,不是南京!南京失守,自有人负责。”
《血战台儿庄》剧照
韩复榘还想继续反驳,这时,陪同在一边的第一战区副司令刘峙急忙拉住韩复榘劝说道:
“向方(韩复榘的字),委座正在动怒,你还是先到我办公室冷静一下吧。”
说完就拉着韩复榘走出会场,来到院子里一辆汽车旁边说:“上去吧,这是我的车子,你先去休息,我还要开会。”
韩复榘刚上车,汽车里的两个人就掏出手枪和逮捕令说道:“你被捕了。”
原来这两个人是军统特务,韩复榘还以为是刘峙的司机和副官。
蒋介石第二天继续召开会议,并宣布了韩复榘被捕的消息:
“山东省主席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渠违抗命令,擅自撤退,现在已经把他扣押,交军事法庭审判。”
接着又宣布了一些抗战不力的军官惩处名单,警告称:“今后如再有不奉命令,无故放弃守土,不尽抗日者,法无二例,决不宽怠!”
会场顿时鸦雀无声,人人自危。
韩复榘被押解武汉,关在武昌的一栋两层花园小楼内,他住二楼,特务住一楼。
这期间,曾经同为十三太保的孙连仲还去看望过韩复榘,当时的韩复榘还不知道蒋介石已起了杀心,还对孙连仲说:
“你放心吧,我顶多就是回家种地去,没什么了不起的。”
1938年1月19日,蒋介石组织以何应钦为审判长的高等军事审判,判处韩复榘死刑,
1939年1月24日,特务以何应钦找谈话为由请韩复榘下楼。
当韩复榘走到楼梯,看见楼下是一群荷枪实弹的军统特务时觉得情况不妙,就跟特务说:“我的鞋小,有些挤脚,回去换双鞋。”
然后转身准备上楼,这时,下面的特务突然枪声大作,韩复榘头部中两弹,身上中5弹,总共中7弹,当场毙命。
第二天,《中央日报》立即宣布韩复榘的十大罪状:1,违抗命令,擅自撤退;2,按兵不动,拥兵自保;3,勾结日寇,阴谋独立;4,收缴民枪;5,纵兵殃民;6,派销鸦片;7,破坏司法独立;8,擅征和截留国家税款,破坏税制;9,侵吞国防经费;10,扰乱金融。
《扫荡报》同一天发表消息:山东省政府主席、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韩复榘因不遵命令,擅自撤退,并借势勒派烟土、强索民捐、侵吞公款、收缴民枪等,于1月24日执行枪决。
那么问题来了,韩复榘真的仅仅只是因为“不遵命令,擅自撤退”才被蒋介石处死的吗?
要知道,同一时期,第一战区副司令刘峙也是先后弃守保定和石家庄,一路撤退到郑州,却没有受到任何惩治。
韩复榘最让蒋介石记恨的,恐怕是在“西安事变”中的落井下石,张学良和杨虎城将蒋介石扣押后,韩复榘曾密电张学良,将他绑架蒋介石的行为称为“英明壮举”,并准备派兵袭击向陕北进军的何应钦的后路。
后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都被释放了,别人纷纷致贺电,而韩复榘却当着蒋伯诚的面指责张学良做事“虎头蛇尾”。
蒋介石事后知道这些事之后极为震怒,恐怕那时就已经对韩复榘起了杀心。
这次韩复榘丢了山东,正好给了蒋介石提供了完美的借口。
李宗仁曾评论道:“韩复榘一事,确使抗战阵营中精神为之一振,台儿庄战役和武汉大会战中,不少杂牌军和中央军的将领死命抗敌,不能不说与此事有关。”
冯玉祥在日记中写道:“向方(韩复榘的字)死得冤枉,却也该死。”
韩复榘次子韩子华指出:“刘峙丢弃保定、汤恩伯豫湘桂大溃败,二人均未受到严惩,我父亲因出身非嫡系的西北军就被选择性清算。”
不管如何,蒋介石处决韩复榘确实起到了杀一儆百、强化中央权威、震慑其他国民党将领的作用,但同时也给国民党政府留下了一些程序不公、处决粗暴、选择性执法的口实。
1,《民国春秋》编辑部,《民国要案寻踪》
2,西尔枭,《血祭山河:380万中国军人之死》
3,韩子华口述,周海滨执笔,《我的父亲韩复榘》
4,李新、孙思白,《民国人物传》
来源:渝鲜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