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果,两场直播下来,瑾汐直接上演了“流量塌方”实录,在线人数从五千掉到一千,这比某些偶像剧的收视跳水还要刺激。
谁能想到,瑾汐的直播间也能变成“凛冬将至”的活教材?
一周前还是人气小爆棚,弹幕刷到飞起,姐妹仨合体卖货仿佛要把整条街搬进直播间。
结果,两场直播下来,瑾汐直接上演了“流量塌方”实录,在线人数从五千掉到一千,这比某些偶像剧的收视跳水还要刺激。
圈里人都说,直播带货是拼命三郎的游戏,你要是没把握住那波高潮,下一秒就被算法和网友抛到九霄云外。
这次瑾汐翻车,圈里吃瓜群体的反应简直像复刻当年孙一宁直播间的名场面,弹幕里“你变了,瑾汐”跟“直播冷清如开学第一天”交替刷屏。
其实说直播扑街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届网友早就练就了“流量嗅觉”,谁的粉丝盘子不稳,谁的商品选品缺梗,分分钟被群嘲到无地自容。
瑾汐第一场直播,产品主打化妆品,场面一度有点“美妆圈拼多多大会师”的感觉。
但说到底,这种专场就是跟小众赛道死磕,缺了点爆款的气场。
看数据,在线人数还在三千到五千之间,销量却只剩下“为爱发电”。
等到第二场直播,瑾汐终于开始“自我救赎”,直播间一口气上了中秋节月饼、牛奶和小零食,仿佛要从美妆变身副食批发场。
谁知这花式转场直接导致在线人数断崖式下滑,甚至连“直播间寂寥如三线城市新开商场”的段子都被网友玩坏了。
最精彩的还不是这些数据的跌宕,而是直播间的现场氛围。
瑾汐干脆溜到后场休息,剩下二哈、大哈、老麦在台前尬聊撑场面,网友用“社死直播间”形容都不嫌夸张。
弹幕里有人开始甩锅,说温州家族流量全靠瑾汐,结果三哈合体反而把流量稀释,甚至有人喊出“当年三哈独立,流量不至于全军覆没”。
细品这些评论,跟去年“林芊妤直播带娃塌房”那场舆论风暴如出一辙,粉丝和路人都在发表意见,不同派别轮番输出。
还有人把锅甩给大哈二哈,说他们去意大利旅游、机场接机、直播太频繁,导致瑾汐的粉丝粘性全被虹吸走。
谁还记得当年“赵露思和沈月争番”时网友的站队模式?
现在瑾汐这场翻车,圈层分化也照样拉满,围观群众纷纷出梗:“温州父母做传统生意没错,但互联网这摊水太深,谁踩谁掉坑。”
其实,直播带货这事,早已不是“谁流量大谁就是王”。
瑾汐这次翻车,核心矛盾明摆着:一是她在流量最高点没有及时上车带货,等到风头过了才想起卖东西,还不如当年“疯产姐妹”那波操作果断;二是对选品赛道的把握太弱,熟悉的农产品没带,反而硬上陌生品类,结果粉丝连共鸣都难找。
说到底,现在的直播圈,没有精准定位就只能“流量一阵风,业绩一地鸡毛”。
网友总结的“瑾汐做错的两件事”,其实是圈里公认的翻车教科书,一条是时机,一条是赛道,这两项一崩就是全盘皆输。
但比数据更扎心的,是瑾汐这波情绪崩盘。
她本来是带娃温柔人设的代表,这两次直播后,连直播间都不愿意待了,“妈妈带娃变身带货主播”的转型故事一夜之间变成“流量被家族稀释”的现象级舆论。
圈里老粉都在呼吁瑾汐复盘:是不是该像“张雨绮带货翻盘”那样硬刚一波?
还是要“重建个人IP”,摆脱家族合体的流量泥潭?
更有“阴谋论”小分队分析大哈二哈是不是另有私心,想分走流量池?
网友群像里,段子手、理智派、阴谋派、共情派一锅炖,谁都能爆出一句“瑾汐要打破现状,靠的不是流量而是自我觉醒”。
这一切的余波才刚刚开始。
圈里有人预测,瑾汐如果能趁现在整理局面,把赛道还原到自己的农产品或亲子内容,说不定下次带货还能杀出一条血路。
要是真能玩出“带娃直播”的新花样,或许能成下一个“直播妈妈爆款”,甚至带动温州家族新一轮流量回流。
谁都知道,娱乐圈的风向分分钟变脸,今天的流量谷底,可能就是明天的逆袭起点。
就像那句老话:“风浪越大,鱼越贵。”瑾汐会不会翻身,网友们已经在弹幕里嘲讽“她如果能逆袭,我直播间十连打赏”,谁信谁上车。
吃瓜群众就等着看,瑾汐下一场直播,会不会来个“王者归来”,还是继续上演“家族合体流量塌房第二季”?
谁说直播没有剧本,这不就是现实版的“起起落落总是情”吗?
来源:空气猫的老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