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手记 | 《洪流放歌:我写雷锋60年》: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9 10:37 1

摘要:《洪流放歌:我写雷锋60年》是一部原创纪实文学作品,于2023年2月出版,是在辽宁省委宣传部的扶持和推动下,由辽海出版社围绕“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这一重大时政节点精心策划和编辑出版的重点主题出版项目。在项目启动之初,本书就入选2022年

作者: 胡世宗 著

责任编辑:秦红玉 吴勇刚 高福庆

出版社: 辽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02

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洪流放歌:我写雷锋60年》编辑手记

辽海出版社

吴勇刚

《洪流放歌:我写雷锋60年》是一部原创纪实文学作品,于2023年2月出版,是在辽宁省委宣传部的扶持和推动下,由辽海出版社围绕“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这一重大时政节点精心策划和编辑出版的重点主题出版项目。在项目启动之初,本书就入选2022年度辽宁省重点主题出版物专项资金扶持项目。该书上市以来,双效显著,持续得到行业专家及广大读者的认可和好评,入选2023年全国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2023年第一季度“辽宁好书”和全国中小学图书馆推荐书目。

选题缘起: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追寻

辽宁是“雷锋精神发祥地”。雷锋同志在辽宁这片红色沃土工作、生活、成长、锤炼,雷锋精神也从辽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为我们留下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2023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

值此重大的时政节点,精心策划出版一本雷锋题材的图书,既是对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的献礼,又是向雷锋同志和雷锋精神的致敬,这是新时代辽宁出版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个选题很快被提上议程,由社长、总编辑柳青松和副总编辑徐桂秋担任总策划人,并于2022年年初立项,最初的书名叫作《我写雷锋60年》。本项目严格按照社内重点书、精品书的标准制订了工作方案,确定了最适合写作本书的作者——著名军旅作家、诗人胡世宗,并建立了项目团队,通力合作。

工作伊始,为了有更多翔实的史料作为项目基础,我们搜集了1963年至2022年年初《人民日报》发表的有关学雷锋活动的全部报道150多篇;梳理了1963年至2022年年初全社会学雷锋的口号及标语110多条、党和国家领导人为雷锋同志的题词35种;整理了这几十年来研究雷锋的期刊文章和硕博士论文30多篇;购买了《雷锋日记》等有关雷锋的图书和电子书10多本。通过对这些资料整理和阅读,我们能最大限度地了解雷锋、雷锋精神及全国人民轰轰烈烈学雷锋的历史样态。

本书作者:一位执着的雷锋精神践行者

胡世宗生于1943年,既是雷锋的同龄人,又同为军人。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创作出版文学专著70多部,其中有关雷锋的著作10部;出版《胡世宗日记》17卷,972万字。曾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及军内外多种奖项。

从1963年2月作为一个新兵在报纸上发表第一首歌颂雷锋的诗《雷锋活着》开始,胡世宗60年如一日,笔耕不辍,坚持写雷锋、歌颂雷锋,为宣传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神作出了很大贡献。

本书内容:满怀崇敬之心的不断创新

本书在构思、写作、设计及编辑出版等过程中,坚持不断创新。

一是写作方式和结构的创新。经过大量搜集资料,反复研讨论证,最终确定了写作方式,即全书布设两条线,一条线是写这60年来,全国人民学雷锋活动汹涌澎湃的壮观图景和历史变迁,一条线是写作者胡老师这60年来笔耕不辍,坚持创作歌颂雷锋、宣传雷锋精神的作品和事迹。这两个极具历史意义的60年相互叠加,宏观与微观、时代的洪流与个人成长经历交织,全景式反映60年来全国学雷锋活动开展的轨迹,见证了雷锋精神在60年间,被广为弘扬、赓续传承的历史进程。全书体例确定后,作者全身心投入,深居简出,他就是我们身边的雷锋。本书从时间、空间、人物三个维度对雷锋和雷锋精神作了全方位的描述。我们受到作者曾经写过的报告文学《洪流万里》的启发,给书名加了四个字“洪流放歌”,意思是在全国人民学雷锋的滚滚洪流里面,作者坚持放声歌唱雷锋60年。二是图书封面设计的创新。设计师最初设计了很多稿封面,但都不满意。直到他第三次读完书稿全文时,一个核心的视觉符号占据了设计思维的最高点:波浪,汹涌的波浪!波浪的图案不是对书名的简单释义,而是那奔腾不息、滚滚向前的学习雷锋的历史长河和思想锤炼之河。三是融媒体出版的创新。主题出版物不仅要在主题上适应时代,还要在表现形式上与时代同步,要积极拥抱新媒体,通过融媒体的出版形式,拓宽传播途径和空间。辽海社联合辽宁之声共同录制本书的有声版,在辽宁之声多档节目持续播放,“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也以专区形式推送。同时,在纸质书上也铺设二维码。

编辑出版:一场精益求精的精神洗礼

本书编辑出版过程充满了许多艰辛和挑战,但我们最终都一一化解。作者完成初稿后,经过大家研讨,又反复修改了十几次直至最终定稿。其中第一个大幅修改的情况是在2023年1月,书稿结构都作出大调整,最终将全书分为了四大章,为了使每章均衡,又增删了很多内容。第二个大幅修改的情况是在2023年2月初,书中原先的照片大部分要更换,重新布局,时间非常紧张。按计划必须在2月15日下厂印刷,3月3日举行新书发布会,重新搜集整理照片、布局、排版,时间紧任务重,一天只能当作两天用。本书使用的雷锋照片,大多是由张峻、董哲、季增这几位摄影师在世的时候拍摄的,生前已授权给胡世宗使用。还有一些照片是由辽宁省摄影家协会提供。这些照片很多都是首次与读者见面,更显珍贵。

团队白天黑夜连轴转,社领导统一协调调度,编辑、校对、设计、排版、出版等人员随时待命。我们三位责任编辑全身心投入处理稿件,处理完稿件,立即送给排版公司。我们前半夜工作,排版设计人员后半夜工作,第二天早上就要见到新稿样,校对科的同事第一时间入手处理。

团队经常工作到大半夜,大家相互鼓励:有困难就想想雷锋吧!向雷锋同志学习,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

我们定期组织召开项目调度会,调度和解决工作进度及遇到的困难。为确保书稿内容质量,在图书出版的不同阶段,我们还邀请了图书评论界、出版界的知名专家对书稿进行审读,他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专业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使图书内容、文字等方面不断完善。

设计师为了让封面的颜色更精准,设计了多个版本33个颜色深浅不同的封面,铺满桌子,大家挨个儿比对,逐一甄选。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本书终于按时高质量出版、高品质印刷,并于2023年3月3日在辽宁省抚顺市雷锋纪念馆举行了规模盛大的新书首发、有声书首播活动。活动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网、光明网、《解放军报》、《辽宁日报》等数十家媒体和平台的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有声书共45集,从2023年3月3日起,在辽宁之声播出,累计听众达千万人次。“学习强国”全国总平台也于同日上线,总播放量已超过180万。

本书已成功输出了乌尔都语、阿拉伯语、蒙古语三语种的版权,让雷锋精神走向了世界。

编辑心得:坚持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承担这样的重点主题出版物的编辑工作,短时间内能迅速提升编辑的职业技能和水平。在出版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团队成员充分践行雷锋精神,恪尽职守,担当作为,无私奉献,立足本职岗位,严格把好自己的关口。只要有这种精神,我相信,今后无论编辑出版什么样的图书,都能够把它做好;我也相信,从此大家的心里会永远住着一个人,他的名字叫雷锋。

来源:辽宁出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