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最长的非洲总统:在位33年,将贫穷的国家,变成“非洲橱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8 03:03 1

摘要:可本地人一句话戳破:日落再美,也照不亮晚上七点后没路灯的环城大道。

“非洲小巴黎”又支棱起来了?

别急着打卡,先看清它脚底下的三颗雷。

刷短视频常刷到阿比让的海岸日落,滤镜厚得能挡子弹。

可本地人一句话戳破:日落再美,也照不亮晚上七点后没路灯的环城大道。

世界银行刚给的数据挺给面子——GDP涨6.7%,西非第一。

但把数字掰开,四成还是可可豆,全球巧克力越甜,科特迪瓦越像单细胞生物:价格一哆嗦,全国血糖跟着掉。

去年10月,政府拉着老邻居加纳给可可农户塞“生活补贴”,每吨多给400美元,听着像天降红包。

现实是,补贴文件得先经过中间商、合作社、省级仓库三层盖章,落到农户手里只剩七成。

一位布瓦凯老农在电台吐槽:“400美元够买两袋化肥,但我的树老了,换种新苗要等三年,这三年谁养孩子?

”一句话,把官方通稿里的“可持续”打回“先活下去”的原形。

基建狂魔也在线。

中国建的封闭高速通了车,阿比让到布瓦凯从五小时缩到两小时。

可高速出口一拐,立马回到石子路——轮胎店小老板姆巴耶说得好:“轮胎寿命缩短一半,补胎生意翻两倍,不知该哭该笑。

”港口扩建更魔幻,2025年吞吐量要冲300万标箱,可海关系统还是1998年的DOS界面,货柜压港七天算“正常操作”。

数字蓝图与人工盖章并存,就是当下科特迪瓦的AB面。

政治和解看起来最像爽剧:800名内战在押人员放回家,总统电视讲话一句“向前看”收获掌声。

但掌声停得也快——被赦免的军官回老家,发现原来的土地早被新移民占了;受害者家属领完补偿金,转头在社交媒体刷到“凶手”盖新房。

官方砸1.5亿美元搞“社会凝聚力”,结果一半预算先拿去给村庄修“和平纪念碑”,村民更想要的是水井和电。

历史伤口不是不能缝合,只是线头太粗,疤还在痒。

气候危机更藏不住。

过去四十年,主产区年均温悄悄爬了1.2℃,可可树像怕热的小孩,拔腿往海拔高处跑。

低地改种橡胶,橡胶价格又踩过山车,农民白天割胶,晚上祈祷。

城里年轻人倒想逃离土地,可制造业岗位年增长只有2%,赶不上大学毕业生4%的增速。

于是阿比让街头出现“充电宝式就业”——白天卖手机壳,晚上开摩的,哪里有钱包就往哪里贴。

外债占GDP 45%,听起来没希腊夸张,可别忘了出口结构单一,一旦可可跌价,还债就得靠借新还旧。

法国银行转身给“老殖民地”利率上浮,中国贷款修桥铺路,条款用港口税收做抵押。

西非国家圈里流行一句话:“科特迪瓦用左手向巴黎借钱,右手向北京签合同,脑袋还得夹在可可树里呼吸。

热闹归热闹,别急着唱“第二个迪拜”。

真要去闯,记住三条土规则:

1. 别只看GDP颜色,先问行业分布,单一作物国家,数字越亮,阴影越大。

2. 看基建时,一定把“最后一公里”算进去,高速尽头是土路,港口再大也怕老系统。

3. 政治和解别只看赦免人数,去菜市场转一圈,如果西红柿价格三年不涨,说明怨气还在压着。

科特迪瓦像极了一块刚出炉的巧克力:外壳锃亮,掰开内芯还烫手。

有人闻到香味冲进去,有人被烫得直甩手。

机会?

确实有。

只是入场前,先备一副隔热手套,再学两句当地谚语——“树长得快,根更要深”,不然风一吹,连人带钱一起倒。

来源:莫离说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