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军事航空正处于一个关键转折点。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欧洲各国正在加速推进第六代战斗机的研发,这场技术竞赛不仅关乎未来二十年的空中优势,更将重新定义现代空战的基本概念。与传统的战机升级不同,六代机项目代表着一次系统性的技术革命,人工智能、无人机群协同作战以及定
全球军事航空正处于一个关键转折点。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欧洲各国正在加速推进第六代战斗机的研发,这场技术竞赛不仅关乎未来二十年的空中优势,更将重新定义现代空战的基本概念。与传统的战机升级不同,六代机项目代表着一次系统性的技术革命,人工智能、无人机群协同作战以及定向能武器的整合,正在将空中作战从静态平台转向动态网络化系统。
英国BAE系统公司的空中作战战略总监迈克·鲍克威尔认为,传统的代际划分概念即将过时。他提出的"空中作战连续体"设想了一个25年的发展规划,从当前五代机和六代机并存的阶段,逐步过渡到以自主作战系统为主导的"第三时代"空战模式。这一理念反映了军事航空技术发展的根本性变化:未来的战斗机将不再是单纯的飞行平台,而是集成了先进人工智能、实时数据处理和多域作战能力的综合作战系统。
美国在六代机领域采取了双轨并进的策略,空军的下一代空中优势项目和海军的F/A-XX计划同时推进。波音公司主导的F-47战斗机已进入生产阶段,美国空军参谋长戴维·阿尔文将军确认,该机型有望在2028年实现首飞。F-47整合了突破性的隐身技术、自适应循环推进系统、人工智能决策支持以及与自主无人机的协同作战能力,代表了美国在航空技术方面的最新成就。
然而,预算压力正在成为美国六代机计划的主要挑战。海军的F/A-XX项目由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负责,计划在2030年代取代现役的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该项目在2026财年仅获得7400万美元的拨款,远低于海军申请的14亿美元。美国舰队司令部司令达里尔·考德尔上将警告,缺乏先进舰载战斗机可能严重影响美国海军未来的空中优势能力。
更复杂的情况是,波音公司近期公布的F/A-XX概念设计与F-47存在显著相似性,这暗示可能正在开发F-47的舰载版本以降低成本。这种做法虽然在经济上更加可行,但也反映出同时推进两个独立六代机项目已经超出了美国的工业和财政承受能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在同时推进两个截然不同的六代机项目,显示了其在航空技术领域的雄心和实力。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研制的歼-36采用了三发动机配置和飞翼布局设计,其并排双座布局类似于苏-34等重型战斗轰炸机,表明该机型主要用于深度突防和战术打击任务。2025年初流传的高清图像显示,歼-36正在成都附近的公路上进行测试,其大型座舱盖和梯形进气口设计清晰可见。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的歼-50项目,该机型采用双发动机配置,体积相对较小,定位为前线多用途战斗机。歼-50的设计更加注重空中优势作战,同时具备指挥协调功能,能够作为空中作战网络的节点,实时协调其他平台的行动并指挥无人机群执行任务。
两个项目的并行发展反映了中国对不同作战需求的精确把握。歼-36的重型设计使其能够执行远程打击和战略威慑任务,而歼-50则专注于夺取和维持空中优势。美国空战司令部司令马克·凯利将军已经公开表达了对中国六代机快速发展的担忧,认为这些项目的技术水平已经接近美国的NGAD计划。
欧洲在六代机领域呈现出复杂的竞争与合作态势。法国、德国和西班牙的"未来作战航空系统"项目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内部分歧,三国在工作分配和技术领导权方面的争议日益激化。据报道,达索航空提议承担高达80%的下一代战斗机相关任务,但遭到德国方面的强烈反对。
达索航空首席执行官埃里克·特拉皮尔表达了对当前合作架构的不满,认为三方治理结构导致关键决策陷入瘫痪。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梅尔茨也公开表示对项目现状的不满,暗示德国可能考虑其他替代方案。这种内部摩擦已经严重影响了FCAS项目第二阶段的启动,原计划在2028年进行首飞的技术验证机面临延期风险。
相比之下,英国、意大利和日本的全球作战航空计划展现出更强的执行力和协调性。三国在2025年6月成立了Edgewing合资公司,负责统筹六代机的设计和制造工作。BAE系统公司确认,首架原型机的结构重量已达到总重量的三分之二,主机身、机翼和垂直稳定器的制造工作进展顺利。该项目计划在2027年进行原型机首飞,2035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已经表示愿意接纳德国加入GCAP项目,这可能彻底改变欧洲六代机的竞争格局。如果德国最终退出FCAS转而加入GCAP,将形成一个覆盖四个主要欧洲国家和日本的强大技术联盟。
俄罗斯的米格-41项目代表了该国对六代机技术的独特理解,但也面临着最大的技术和经济挑战。作为PAK DP计划的核心,米格-41被设想为一种能够以超过4马赫速度飞行的高超音速拦截机,配备激光武器和电磁脉冲系统。该项目的技术规格在理论上令人印象深刻,包括在接近太空的高度作战和潜在的轨道飞行能力。
然而,多项关键技术仍处于实验阶段,包括脉冲爆震发动机、定向能武器系统以及能够承受极高速度飞行产生高温的机身材料。更重要的是,乌克兰冲突对俄罗斯经济和工业基础造成的影响,使得这一高技术密集型项目的可行性面临严重质疑。
尽管俄罗斯官方继续维持对米格-41项目的支持,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官员近期宣布总参谋长已经签署了相关研究工作的文件,但多数分析人士认为该项目已经错过了所有预定的时间节点。原计划在2025年进行的原型机首飞目标现在看来已经不可能实现。
第六代战斗机的研发竞赛反映了全球范围内的技术竞争、政治紧张局势以及在日益激烈的战略环境中保持空中优势的追求。
在美国,F-47和F/A-XX项目正在大力推进,预算投入巨大,并制定了旨在确保其在新兴竞争对手面前保持技术霸权地位的计划。中国则正在推进歼-36和歼-50项目,这是其军事现代化战略的一部分,旨在巩固其在亚洲的影响力,并将力量投射到周边地区以外。
俄罗斯将米格-41 押注为高超音速拦截机,尽管人们对其资金和短期技术可行性仍然存在疑虑,因为如上所述,为该战斗机提出的各种技术仍处于实验阶段。
欧洲的情况更为复杂。FCAS 的主要合作伙伴——德国、法国和西班牙——在任务分配和工业领导权方面存在内部摩擦,这危及项目的最后期限和连续性。相比之下,由英国、意大利和日本共同领导的全球作战航空计划 (GCAP) 表现出更强的凝聚力,并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旨在到 2035 年建成一个作战系统,尽管它也面临延误的风险。
来源:人工智能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