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不久荷兰国际化组织 Nuffic 公布了2013年-2018年在荷兰留学的国际生毕业五年后发展情况,包括留在荷兰的比例、就业情况与薪资待遇。
前不久荷兰国际化组织 Nuffic 公布了2013年-2018年在荷兰留学的国际生毕业五年后发展情况,包括留在荷兰的比例、就业情况与薪资待遇。
其中有些“小众”高校,排名平平无奇、名声也不算特别突出,却成为国际毕业生留荷成功率最高的学校,比例高达49%,堪称2人毕业,一人留荷。
它们到底是谁?而在荷兰,又是什么样的国际生能够留下?康石石带你来看:
单纯看学历,毕业第一年,荷兰读本科的国际生(下图橘色线条)留下比例高达47%,在荷兰读硕士的国际生(蓝色线条),留下比例为38%。
但随着时间变化,毕业第四年,反倒是硕士学生留存率与就业情况更可观,在荷兰读了本科且留下的学生超一半还会在两年内继续读硕:
图源:www.nuffic.nl (机翻仅供参考)
同时很有意思的一点在于,荷兰读本科的国际生其实并不算多,比如2018年虽然有37%的本科国际生留在荷兰,但总计不过是825人;但2018年的硕士国际生仅是31.6%的占比,就有3610人留荷成功:
所以对于一些未来想在欧洲工作、留下、甚至移民的同学来说,选择以奔赴荷兰读硕的方式留在当地其实也是一种经济压力更小,性价比更高的选择。求职上也不会比本科就在当地就读的国际生差太多。
荷兰企业还是认可高学历附加价值的。
而关于同学们最关注的问题——哪所高校毕业生在毕业5年后留在荷兰比例最高的数据对比上,埃因霍芬地区院校(埃因霍芬理工,埃因霍芬设计学院皆属其中)毕业生以48.9%的比例,凭借绝对优势超越所有荷兰其他地区院校。
又因为数据统计的是毕业5年后仍然留在荷兰的国际生比例,所以应届毕业后留下占比会更高:
需要强调的是,大部分荷兰高校国际生留荷率其实是被欧洲经济区(下图左侧蓝色数据)毕业生拉低的,非欧洲经济区国际生的留荷率会比学校整体数据更高(下图右侧黄色数据)。
如埃因霍芬地区高校毕业生有48.9%的国际生成功留在荷兰,其中欧洲经济区的学生仅有35.5%留下,非欧洲经济区国际生则有59.6%的比例留下:
这批留在荷兰的国际生,虽然在毕业后的第一年有73.1%从事低薪工作,也就是年收入低于45,000欧元(约37w人民币);
但在四年后比例完全逆转,71.8%的国际生收入超45,000欧元,且有25.4%收入已达65,000欧元及以上(约54w人民币):
那为什么埃因霍地区的毕业生最容易留下?为何人人都说荷兰相对其他国家更容易留下就业?似乎国际生在荷兰总是有更多工作机会?我们继续往下看
先说地理优势,荷兰埃因霍芬市是欧洲著名科技之城,也是荷兰众多科技公司的发源地与总部所在地,飞利浦、ASML(全球光刻机巨头)、DAF等高科技跨国公司都在这广招人才。
科技公司的扎堆,一方面让埃因霍芬这座城市的英语更普及成为工作常用语,更有利于国际生寻找工作;
另一方面也让这座城市充斥着高学历人才需求,企业们不仅与埃因霍芬理工大学校建立校企合作,让学生天然就获得了众多项目实践、实习、工作机会,还持续向周边释放人才招纳信号,吸引众多高校毕业生奔赴此处。
埃因霍芬理工大学的学生与飞利浦合作研究的智能照明项目,截图自TU/e官网
同时埃因霍芬这座城市对前沿设计理念的追求,也给了无数学术研究与探索落地的可能。
之前康石石曾给大家介绍过埃因霍芬设计学院——《这所设计学院课表都没有,却比皇艺更先锋》,教学大胆前卫、充满批判力量、创新而先锋。想想学校硕士就五个专业,没课表,分类方式还是根据学生看待世界的方式区分教学:
Contextual Design(语境设计)Social Design(社会设计)Information Design(信息设计)Critical Inquiry Lab(批判实验室)GEO—DESIGN(地缘设计)且学校对优秀毕业生的要求不是做合理的设计,而是思考前人没想过的东西,为应对世界未来挑战而进行艺术设计创作。听到这你以为这所学校已经够抽象了。
康石石东家H·ART学员Z同学 获 荷兰埃因霍芬设计学院 Contextual Design MA offer
但它的抽象不过是埃因霍芬城市基因的一部分。
比如从埃因霍芬设计学院毕业展衍生出来的荷兰设计周至今都是城市名片,荷兰设计周以大胆创新著称;又比如看埃因霍芬政府建设项目时忽然有种错觉,好像人类悄摸着就要进入下一个时代了。
最著名的莫过于自2018年起埃因霍芬市政府联合当地高校、高科技企业,把设计、建筑、工程、材料各方面人才齐聚一堂联合建设“全球最创新城市” Brainport 智慧街区。
Brainport 智慧街区的构思 图源:www.archdaily.cn
街区的理念是通过带领居民DIY自己想要的居住环境从而建设人们满意的生活居所。
没看错,就是通过让居民思考并DIY什么样的空间能满足自己生产活动、生活、工作与休闲娱乐,从而根据他们的方案,“实践中学习”,边建边复盘,期望建一个最符合大家期待的住所。
该街区的目标除了促进居民互动并提升社区凝聚力外,兼顾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另外还加入智能设备,采用数字管理去记录居民活动,生存需要的电、粮食、水资源、交通等数据,探索未来人类新生活与工作方式的可能。
带领住户DIY Brainport 智慧街区 图源:www.archdaily.cn
高端人才本身需要实践的前沿理念,科技公司汇聚带来的扎实经济底蕴与人才需求,城市本身对创新的渴望,都让埃因霍芬这个地区成为国际生,尤其是国际高学历人才最适合扎根的土壤。
最后荷兰还是欧洲为数不多提供毕业后1年找工作签证(Search Year Visa)的国家,所以学生毕业后有一年的时间去通过实习、兼职积累工作经验,从而寻找正职,找到后留在当地。
政策上的特点让荷兰在众多留学国中都成为一个对国际毕业生更友好的国家,埃因霍芬市的就业优势又让无数国际生在此找到工作,成功留荷,从而形成了如今的局面。
当然优势是明显的,竞争压力也同样明显。
荷兰高校申请难度与日俱增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作为欧洲衡水,荷兰学生课业不轻松,自然招生也比较挑剔。
比如前面为大家介绍的埃因霍芬设计学院,全校本硕加起来不过700名学生。5个硕士专业,专业招生人数也不多,每年录取的中国学生一只手都数得过来,录取难度可想而知。
课程要求学生不落俗套,挑战尝试前人没有做过的设计,毕业也难,要求达到荷兰设计周展出标准。所以申请埃因霍芬设计学院的学生往往要把自己作品朝着荷兰设计周的标准打造,才更有机会申请成功。
康石石东家H·ART 24届学员L同学 获 荷兰埃因霍芬设计学院 Geo-Design MA offer
而埃因霍芬理工,申请难度也轻松不到哪里去,可供艺术设计生申请的专业主要有这三个,分别是:
MSc Industrial Design(工业设计)MSc Architecture(建筑)MSc Human Technology Interaction(人机交互)语言要求比较统一,都是雅思6.5+,单项不低于6.0,绩点不低于3.0/4.0,需要提供作品集。
人机交互硕士要求为A或B类“双一流大学计划”的学生,且本科已学习课程设置上需要有以技术为导向的课程,包括微积分和物理学课程才能申请,另外如果有实验研究方法与心理学相关课程学习经历,是加分项。
同样,工业设计硕士也卡申请背景,要求有“双一流”建设高校、211 工程名单上的大学授予的学士学位才能申请。只是在专业背景上,作品集做得好,申请还算“留有余地”。
比如康石石东家H·ART学员W同学,国内211视觉传达背景,成功申请的埃因霍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硕士。
一方面W同学确实踏踏实实在康石石东家H·ART从零开始学工业设计,并在作品集中详细地展现了个人工业设计方面落地方面的能力:
W同学作品 获 埃因霍芬理工大学 工业设计 MSc offer
还是W同学的作品集
最后为弥补背景上的差距,L同学去互联网医疗公司实习,将医疗信息上的优势放入作品集,还将界面设计与服务设计结合一起,突出个人在数字化设计上的优势。
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才算是顺利拿下offer入学成功。
总体来说对于想去荷兰升学的学生,无论是埃因霍芬理工大学、埃因霍芬设计学院、甚至代尔夫特理工,申请难度都不低。
康石石还是建议大家提前进行准备,有固定课程要求的,大学期间及时选修;有语言要求如代尔夫特前两年雅思要求从6.5涨到7.0,及时调整语言学习计划;作品集更不用说,荷兰对设计的态度素来以严谨著称,把作品集磨到最佳状态,把设计过程写得明明白白,才能打动面试官。
在此祝大家今年申请顺利,如果你也想准备一份拿下荷兰高校面试官的作品集,以及有更多关于艺术设计留学,保研、申博、背景提升、作品集创作相关问题,欢迎联系我:
来源:康石石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