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反击战,我军击毙的越军最高军官是谁?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8 16:01 1

摘要:1979年2月下旬,对越自卫反击战激战正酣。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在越南高平地区执行清剿任务时,某部在茂密丛林中发现一处隐蔽山洞中有敌军活动迹象。

万炮齐发后,战士们冲进山洞,发现一名越军高级军官已毙命。从他身上搜出的证件,揭示了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

1979年2月下旬,对越自卫反击战激战正酣。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在越南高平地区执行清剿任务时,某部在茂密丛林中发现一处隐蔽山洞中有敌军活动迹象。

多次喊话劝降无效后,越军不仅拒绝投降,还向洞外开枪射击。在劝降无果的情况下,我军调集炮火对山洞实施猛烈打击。炮声沉寂后,战士们冲进洞内,发现那名顽固越军已被击毙。

当检查尸体证件时,结果令人大吃一惊——这位竟是越南高平省警备司令黄炳金上校,成为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军击毙的越军最高级别军官。

1978年12月,广州军区第41军接到紧急命令,立即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向中越边境集结。这支有着光荣历史的部队,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也就是在塔山阻击战中一战成名的那支英雄部队。

当时41军刚刚经过整编,部队兵员不足。从23000人紧急扩编到44462人,新增了两万多名新兵。有些连队新兵比例高达60%。

时间紧迫,部队只能一边开进一边组织临战训练。与此同时,广州军区为41军配属了炮兵、坦克、工兵等多兵种支援力量,使其实力大大增强。

到1979年2月17日开战前,41军已经装备坦克132辆、装甲车15辆、师属以上地面火炮288门、汽车2071辆,达到甲种师的装备水平。

根据广州军区前指的命令,41军的任务是:以一部分兵力围歼朔江地区之敌,集中主要兵力从念井地区出击,向通农、河安、高平方向实施战役穿插,协同42军共同围歼高平地区之敌。

军长张序登决定采取大纵深战役穿插战术。121师和123师(欠368团)分别向班庄、扣屯实施穿插;122师负责歼灭朔江地区之敌;368团则在茶灵方向进行牵制性进攻。

2月17日凌晨4时40分,炮火准备开始,5时步兵发起冲击。121师在工兵与民兵协同下,紧急修复了5公里临时道路,确保重型装备能迅速投入战斗。

然而亚热带山岳丛林地带的地形十分复杂,我军在穿插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121师在出境时就遭到越军多次袭击和阻击,4个后勤梯队中有3个遭受较大损失

122师在朔江地区遭遇越军246团顽强抵抗。这支部队号称“新潮团”,曾长期担任越共中央首脑机关的警卫任务,是越军中的主力步兵团。

越军依托朔江天险,构筑了5层火力网,配备冲锋枪、高射机枪、枪榴弹和各种炮兵阵地。他们狂妄宣称:“朔江天险是攻不破的钢铁防线,中国军队要通过这里,起码要打3个月,用1万具尸体从平孟铺到朔江!”

122师采取正面佯攻,主力从山高坡陡的孟麻实施突破,突然出现在越军侧后方,短时间内就突破了越军防线。随后我军采取“挖地鼠”战术,对每一个岩洞进行搜索攻击。

经过5天激战,122师终于攻克朔江,歼灭越军1093人,自身牺牲252人,受伤315人。

在高平方向,越军346师凭借复杂地形构筑坚固防御体系。这个师实力强大,拥有4个团兵力,加上民兵和其他武装,总兵力约1.5万人,相当于41军的一半规模。

我军121师和123师实施穿插战术,迅速插入越军纵深腹地。虽然因地理不熟导致各部分散,未能按时完成合围任务,但成功切断了高平交通要道,造成越军混乱。

123师367团在穿插途中迷路,耽搁近50个小时。但该师在河安地区经过3天激战,最终攻克了越军346师师部所在地。

与此同时,368团在八达岭和八姑岭地区经过17小时艰苦奋战,成功拔掉越军4个哨所,全歼越军守敌。

随着战役推进,41军开始清剿残敌。越军346师已被打散,残部逃入茂密山林中。我军展开搜索行动,逐个山头、逐个山谷进行缜密排查。

3月初,41军363团6连战士在清剿途中发现一股越军残兵。经过交火,这些越军退入一个山洞中固守。战士们包围洞口并进行喊话劝降。

很快,洞内扔出武器,几名越军举着双手走出洞口,后面还跟着一男一女两个穿便装的年轻人。但从俘虏口中得知,洞里还有一个越军军官拒绝投降。

在劝降无效的情况下,我军向洞内投掷手榴弹,将顽固抵抗的越军军官击毙。经检查证件,这位竟是越南高平战区警备司令黄炳金上校。

从俘虏的口中,我们了解到黄炳金上校的故事。他本是越军精英指挥官,战斗经验丰富。在高平战役失败后,他带着儿子女儿和一部分溃兵躲入山林。

黄炳金希望将子女护送回国后方,但几天后他们饥饿难耐,出来寻找食物时正好被我军战士发现。

为什么黄炳金让部下和家人投降,自己却选择顽抗到底?原来根据越南法律,他这样的高级军官如果投降,战后将被送交法庭审判,子女也会背上懦弱的骂名。

而如果他战死沙场,将被视为烈士,子女也能享受烈士待遇。他最终选择用自己的生命换取部下和家人的生路。

在整个对越自卫反击战中,41军共歼敌7000多人,俘虏333人。自身牺牲1295人,受伤4565人,伤亡总数为5860人。

中央军委授予41军5个集体和12名个人荣誉称号。121师361团4连和123师367团6连荣获“穿插英雄连”称号,122师364团5连获“尖刀英雄连”称号,122师364团7连获“攻坚英雄连”称号。

这些荣誉背后,是无数英雄儿女的鲜血与生命。121师警卫连连长李庆海、122师365团4连班长谢振华、军坦克团3营营长刘宏生等烈士,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能不思考战争的残酷与无奈。黄炳金上校作为越军高级军官,最终却落得孤身战死山洞的结局,令人唏嘘。

他既是越军高级指挥官,也是一位父亲。在最后时刻,他选择让部下和家人投降求生,自己则承担起军人的职责和父亲的责任。

战争中最受苦的还是普通百姓和基层士兵。无论是中国军人还是越南军人,都在执行自己认为正确的使命。

对越自卫反击战虽然只持续了28天,但双方都付出了惨重代价。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惜和平,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重演。

至今,在那片亚热带山林中,依然残留着战争的痕迹——坍塌的山洞,生锈的武器,以及无数默默诉说着往事的故事。

一位参加过那场战争的老兵回忆说:“当我们清理战场时,发现黄炳金的日记本,最后一页写着:‘为了儿女的活路,我选择死。’”

这句话道尽了战争的残酷与一个父亲最后的温柔。

来源:铭山印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