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还有不到半个月时间,今年的诺贝尔奖即将颁发。而近些年来,每在诺奖颁发前夕,欧洲著名的化学杂志《Chemistry Views》(化学观点)便会发起“Who's Next?”(“谁是下一个(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的投票,今年《Chemistry Views》
还有不到半个月时间,今年的诺贝尔奖即将颁发。而近些年来,每在诺奖颁发前夕,欧洲著名的化学杂志《Chemistry Views》(化学观点)便会发起“Who's Next?”(“谁是下一个(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的投票,今年《Chemistry Views》官网投票已经开启,并在9月26日公布了第3期的投票结果。值得注意的是,该预测投票是对所有读者开放的,原则上任何人都可以参与投票。这类投票结果也仅供娱乐和参考,并不代表官方立场或实际诺贝尔奖的评选结果。所以ChemistryViews也在官网明确声明了,“投票结果反映的是用户的观点,而非编辑部的意见”。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广泛性和包容性,往届的得票人名单十分的长,几乎涵盖了化学、生物和物理领域的大多数知名学者(化学奖不愧为“理综奖”),今年这个情况更为明显,下面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本期投票结果的看点。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这个已获得票数的人选名单的一些“槽点”。首当其冲的我感觉就是“一人多名”的情况了(往年我还没注意这个情况),由于这些名字都是读者自己输入的,也就出现了同一个人“占据”多个名字的情况。举两个华人学者来说,芝加哥的何川教授是榜上有名的,但该榜单上既有“Chuan He”,又有“ He Chuan”(目前是按不同人来统计的),实际都是何川教授,但光看榜单可能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另外一个例子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卢煜明(LO Yuk Ming, Dennis)教授,他更是一人占据了“三个”名字,分别是Dennis Lo、Dennis Lo Yuk-ming和Dennis Yuk-ming Lo,都在该榜单上。不知道官网后面会把这些“重名”的合并不,反正现在看着感觉挺无奈的。
其次再说下入围者的领域,开篇我已经说过了,往年榜单基本涵盖了大部分化学、生物和物理领域的知名学者,反正凡是能跟化学扯上边的,都榜上有名;今年情况依然如此(目前已经有超过700名学者上榜,含重名的)。但或许是受到了去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特别是物理奖的影响,今年众多计算机,或者说是跟AI有关的科学家上榜,比如今年的图灵奖得主Andrew Barto、Richard Sutton,深度学习三巨头的Yoshua Bengio和YannLeCun(Hinton都拿物理奖了,他们拿理综奖不过分吧,手动狗头;两人都得了10票差点成为种子选手,再次狗头);甚至还有黄仁勋、李飞飞和姚期智三位计算机领域的著名华人学者。在此,我只想说网友们想象力很丰富,都说了是理综奖了,包罗万象。
总体感觉今年的名单要比往年更“乱”,更具“娱乐性”;说是这样说,但得票最多的那些人还是比较有参考价值的,他们也基本上算是近些年的潜在候选人,一些人更是热门人选。目前排在首位的是一位华人学者,他就是出身中国台湾的翁启惠,他目前以65票的票数遥遥领先其他人;我记得去年他也是遥遥领先其他人(感觉还是有人刷的),虽然翁启惠可能确实是一位“诺奖级”学者,他已拿过沃尔夫化学奖、威尔许化学奖、亚瑟科普奖和四面体奖等众多化学领域的顶尖大家(似乎只差诺贝尔了),也曾是诺奖热门人选;但自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后,他的可能性已降低了;所以就算是领先,正常情况下也不会大幅度领先其他候选人。
紧随其后的是Omar K. Farha和Omar Yaghi,这两位也是去年的热门,也都跟MOFs有关,该领域确实也被认为是竞争诺奖的热门,若授奖给该领域,是必有Omar Yaghi的,但受限于应用;目前也有不少人似乎也不太看好。榜单上“种子选手”还有Herbert W. Roesky、Michael Grätzel、Karl Deisseroth和Robert S. Langer,这里面好像除了Herbert W. Roesky外,其他几位都算是诺奖的有力竞争者,经常被提到。
最后我们再介绍一下有内地教育背景的华人学者的情况。说实话,虽然这个总名单上榜人数挺多的,但是华人学者,特别是出身内地的华人学者并不算多;从名字上看,应该没有韩国(韩裔)的多,韩裔在化学,特别是偏材料领域还是有几位影响力挺大的。目前有内地背景的华人学者得票最多的应该是,已获得过多个风向标大奖的陈志坚和鲍哲南,同为6篇,我觉得陈志坚今年确实有希望,但不是化学奖;另外紧随其后的余金权和何川同为4票,这2位也是我认为的,国内出身的现阶段最有望竞争化学奖的;其他的,"AIE"创始人唐本忠得了3票,前两天刚拿了“引文桂冠奖”的张涛本次也有1票,我们之前提到过的沈建仁也是1票。有意思的是,图灵奖得主姚期智得了3票,潘建伟院士竟也得了1票。其他有票数的就不单提了,还有几位。
以上就是《Chemistry Views》杂志的关于“Who's Next?”——诺贝尔化学奖预测的最新一期投票结果。应该说该投票是以“娱乐”为主,兼具一定的参考性,后面我们也会持续关注该投票的更新情况,再和大家分享。#全民科普在行动#
来源:科技大满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