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江苏省档案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苏州城市学院举行。本次竞赛设置档案修复、档案整理和数字化两个竞赛项目,将业务理论检验与技能操作考核有机融合,一体化展示传统修复技艺与新质生产力赋能档案数字化成果,为参赛选手们提供了切磋技艺、展示专业水平的舞台。
近日,江苏省档案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苏州城市学院举行。本次竞赛设置档案修复、档案整理和数字化两个竞赛项目,将业务理论检验与技能操作考核有机融合,一体化展示传统修复技艺与新质生产力赋能档案数字化成果,为参赛选手们提供了切磋技艺、展示专业水平的舞台。
在档案修复赛场,面对虫蛀斑驳、纸张脆化、字迹晕染等不同类型的破损档案,选手们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pH值检测、病害判断、修复方案制定及实操修复。来自省档案展览陈列馆的选手朱珠手持自制棕刷,对一幅字画进行精细补洞。她表示,补洞就像给档案“缝合伤口”,必须精准到毫米,多粘1毫米都可能伤及档案本体。
现代科技在档案修复中的应用同样令人瞩目。在南通市参赛队的操作台前,一台pH检测仪器吸引了众多目光。南通市档案馆接收保护处副处长徐飞介绍:“与传统试纸相比,电子设备测试的数据更精准,耗时更短。我们曾为张謇大生纱厂档案做批量脱酸,现代技术的应用对延长档案寿命非常重要。”
在档案整理与数字化赛区,27支来自档案服务企业的队伍(81名选手),带着智能分类系统、AI标引工具、高效扫描设备同台竞技。选手们指尖在键盘上翻飞,将纸质档案信息精准录入系统,并同步完成著录、标引与备份。
为确保竞赛科学、公平、公正,竞赛组委会邀请全国档案系统的知名专家和江苏档案领域的专家学者现场指导并进行联合评审,为参赛选手解决技能难题提供专业支持,积极营造尊重专业、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实现“以赛促学、以学促干”。同时,竞赛还特邀国家档案局领导和著名高校专家学者围绕行业前沿趋势与实践创新成果发表主旨演讲,分享专业见解与前瞻思考,实现从“技能比武”到“思想碰撞”的跨越,拓宽了参赛选手的专业视野,为江苏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记者注意到,在比赛现场,评委们边巡场边记录,并仔细观察每队表现。竞赛评委、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研究馆员荆秀昆告诉记者:“档案修复要遵循‘最小干预’原则,不是修得越多越好。这次赛题设计涵盖多种档案载体,全面考查了选手的综合能力。”
据介绍,在近4个月的备赛过程中,全省档案系统掀起“练本领、学业务、比技能、强素质”的大练兵热潮,各地档案部门“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将学习、训练与备赛紧密结合,有效激发了广大档案人员提升业务能力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赛事的成功举办,不仅全面检验了档案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弘扬了工匠精神,展现出新时代“兰台人”的专业风采,而且有力推动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专业技术强的档案人才队伍。同时,竞赛也成为助推江苏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为新质生产力赋能档案事业发展、科技创新与档案产业融合作出有益探索。
省档案馆人事处处长、一级调研员隋韧告诉记者,与往届不同,本次竞赛面向全省档案从业人员,涉及面广,参赛选手不仅有各级综合档案馆专业人员,还有省内档案服务企业的基层一线从业人员,真正做到全覆盖。经过初赛,在全省各地1.2万余名档案行业从业人员中选拔出16支档案修复项目参赛队伍、48名参赛选手,27支档案整理和数字化项目参赛队伍、81名参赛选手,通过理论笔试、技能操作两个比赛项目,分别角逐团体和个人奖项。
竞赛期间,省档案学会组织了2025年江苏档案创新与应用产品展示活动,在赛场专门设置展示区域,18家档案服务企业会员单位入场展示,集技术交流、产品展示、文化传播与人才对接于一体,高水平的职业技能竞赛与前沿产业成果展示有机结合,助力档案服务企业成长。
省档案局局长、省档案馆馆长顾俊在颁奖仪式上强调,江苏作为全国入选国家级档案专家最多的省份,将以此次竞赛为新起点,持续推进档案人才建设,加强对优秀档案技能人才的表彰激励,在项目申报、培训深造、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倾斜。
江南时报记者 邓雯婷
来源:江南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