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三下乡”,有变化!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9 09:23 1

摘要:不过最近,小编在渌口区朱亭镇龙凤村看到的“三下乡”,却让人心头一暖。这场办了三十多年的活动,悄悄变了模样。9月19日,2025年株洲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热闹开场。市委宣传部等26个部门搭建“服务集市”,送文化、送科技、送医疗、送法律;市发改委、

走,小编带你回“村”里看看!

一说起“三下乡”,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大概是:搭台唱戏、医生义诊、专家发资料。热闹是真热闹,但是也像一阵风,吹过就散了。

不过最近,小编在渌口区朱亭镇龙凤村看到的“三下乡”,却让人心头一暖。这场办了三十多年的活动,悄悄变了模样。9月19日,2025年株洲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热闹开场。市委宣传部等26个部门搭建“服务集市”,送文化、送科技、送医疗、送法律;市发改委、市教育局等25家单位现场捐赠资金。场面不小,但真正打动人的,不是阵仗,而是心思。

从“送文化”到“种能力”一场理念之变

今年的“三下乡”活动,最大的创新亮点是,将“主播下乡、中医进村、农技入户”作为重点项目,从“输血式”帮扶转向“造血式”赋能,不再满足于“热热闹闹”,而是追求“扎扎实实”。

小编感受最深的便是主播下乡这一富有时代特色的服务项目。在现场直播带货区,“直播株洲”主播戴戴、鑫瑶,株洲本土知名主播刘扯白、“茶陵周老师”等正卖力推介本地农产品,这些农产品,大多来自当地农户家。

朱亭镇长远村村民谭利辉种了五六亩红薯,每年靠亲朋好友帮着吆喝,欠了不少人情债。“也想学直播、拍短视频,但是手机都玩不转。”她的这句话,是许多农户的心声。农家有好货,但是很难变现,眼瞅着直播、短视频带货很吃香,但是大部分乡亲没门路,学不来。现场,市网信办负责人立马搭腔:“我们“三下乡”活动专门有培训,手把手教!”听到这话,谭利辉眼睛都亮了:“等我学会了,不光能卖自家的东西,还能帮村里老人卖干货。”

在现场,主播“茶陵周老师”还邀请谭利辉一起售卖农产品,现场教学,并在结束后跟她一起进行直播复盘。

活动现场,网络主播“茶陵周老师”带着谭利辉一起直播卖货。

这一幕让小编很有感触,“三下乡”的本质在转变:不再是简单“送资源”,而是帮农民“长本事”。乡村振兴,关键是人。只有农民自己会“造血”,乡村才能真正活起来。

今年,株洲联动官方媒体、自媒体达人、文旅推荐官等组成“主播下乡团”,将组织20场“主播下乡”活动,深入各县市区开展公益培训、助农推广、文旅推荐等活动,让农民拿起手机成为新农人,让手机成为新农具,带动农产品销售和家乡文旅产业发展。

从“一次性”到“常态化”一场机制之变

主播下乡20场、中医进村56场、农技入户300场……今年,株洲“三下乡”常下乡、常在乡项目15个,为村民提供全方位、常态化、多样化的惠民服务。这意味着,“三下乡”不再是季节性的“慰问”,而是常态化、制度化的“陪伴”。

火爆出圈的“中医夜市”走进村落,不仅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免费的优质医疗资源,还能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工作人员告诉小编,将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回访,让中医服务从“稀客”变成村里的“常客”。

“农技入户”则精准对接需求。小编注意到,“三下乡”活动具体安排中,各村镇都提出了符合当地特色的农技培训需求,如天元区伞铺要蜜薯种植技术、炎陵垄溪乡茶垅村想要黄桃管理等……农技专家将根据各地特色产业“上门问诊”,跟踪服务。

这种转变背后,是对乡村需求的理解深化。新时代的农村,缺的不是偶尔的“输血”,而是持续的“陪伴”。只有常下乡、常在乡,服务才能真正扎下根。

从“政府主导”到“群众点菜”一场模式之变

传统的“三下乡”,内容多为“我们有什么送什么”。而如今,则转向“乡亲们需要什么,我们谋划什么。”

舞台上的花鼓戏,不只是看个热闹,而是市委宣传部组织各地区宣传部门,前期走访调研,村民们下的菜单;农技培训是针对当地产业配的餐,中医服务聚焦农村高发的关节痛、慢性病等。

小编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服务升级:尊重农民的主体性,倾听他们的声音。乡村是自己的家园,农民才是振兴的主角。通过精准对接需求,让服务更贴心;通过传授数字技能,让农民更现代;通过建立常态机制,让帮扶更持久。“三下乡”的变,是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的缩影。

走在龙凤村的“服务集市”里,小编感受到的不仅是热闹,更是一种温度。

这种变化,正是乡村振兴从“外部输血”走向“内生成长”的缩影。它不再是一场活动,而是一种机制;不再是一次帮扶,而是一场共同成长。

希望这样的“三下乡”能一直办下去,因为它真正走进了老乡们的心里——不仅送去服务,更种下希望。

来源/株洲广电

编辑/童彦淇

投稿邮箱:465260834@qq.com

声明:分享要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株洲发布”删除。

来源:株洲发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