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8月25日上证综指站上3850点以来,A股最近一个月的波动明显加大了。虽然也有少数投资者通过买个别股票或重仓如科创板、创业板等指数,获得了颇为丰厚的收益,但对于多数普通投资者而言,最近一个月想要靠炒股在股市中持续赚钱似乎并不容易,常常涨多了就想追、跌了就想卖
感谢您继续收听新一期【资产所以然】,恰逢“924”政策一周年,本期和大家从数据的角度聊聊牛市。
自8月25日上证综指站上3850点以来,A股最近一个月的波动明显加大了。虽然也有少数投资者通过买个别股票或重仓如科创板、创业板等指数,获得了颇为丰厚的收益,但对于多数普通投资者而言,最近一个月想要靠炒股在股市中持续赚钱似乎并不容易,常常涨多了就想追、跌了就想卖。
即使看着买得少的涨了很多,也不敢加仓追高,而买得多的反而可能不涨。一和身边人交流就发现别人已经赚了很多,再看看自己的反而更焦虑了,于是频繁地买进卖出,但这样不仅徒增了交易费用,可能还无法获得更多的收益。
上周,围绕“美联储降息”热点,我分享了对几个大类资产后续表现的看法。下周即将迎来国庆和中秋长假,恰逢“924”政策一周年,A股也再次开启了一轮震荡上行的牛市。在这个特殊的时点,想和大家从数据的角度聊聊牛市,也希望我们都能在未来的市场环境中保持好心态,既守财更生财。
2022年1月,一篇论文在经济学国际顶级期刊《货币经济学期刊》发表,3位作者分别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安砾、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的楼栋、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的施东辉。文章主要分析了2014年7月~2015年12月牛市期间上海证券交易所投资者账户数据,数据传达的结论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在这次牛市行情中,极少数(0.5%)的“大户”(资金量千万级以上)赚走了绝大多数的钱,而绝大多数(85%)的“小散户”(资金量50万以下)并未受益。
从账户金额、账户数量与投资者盈利的分布情况来看,
◎ 数据1:账户金额在1000万以上的“大户”投资者,账户数量占比仅0.5%;账户金额在50万元以下的投资者,账户数量占比高达85%。
◎ 数据2:和2014年6月末的初始持仓价值相比,财富总量后85%的“小散户”投资者在接下来18个月里累计亏损2500亿元,累计收益率-28%;而财富总量前0.5%的“大户”投资者同期盈利2540亿元,累计收益率高达31%。
从牛市中各阶段的资金流向来看,
◎ 阶段1:2014年7月股市开始膨胀时,财富总量前0.5%的“大户”投资者通常会率先涌入股票市场,而财富总量最低的“小散户”投资者反而降低了其在股市的头寸。
◎ 阶段2:2015年6月12日峰值出现时,若将所有个人投资者按财富总量分成4组,会发现2014.7-2015.6期间投资者累计资金净流入金额与其财富总量呈正相关(具体详见下表)。而在2015年6月12日峰值过后,财富总量最高的个人投资者迅速退出了股票市场,并将其持有的股票卖给了其他个人投资者和法人账户。
◎ 阶段3:2015年6月~2015年12月的股市下跌期,4组投资者的累计资金流入金额分别为-320亿元、-1370亿元、-1960亿元和-4730亿元。
此外,这份报告还发现,与进入股票市场较久的个人投资者相比,在股票市场存在泡沫时才进入的个人投资者会损失大量资金,即这些新进入个人投资者占有的资本份额不多,但却贡献了不少的财富转移。此外,个人投资者的资金流向能够预测股票的未来收益,即财富总量后85%的“小散户”投资者对未来的股票回报有负向预测;而财富总量前0.5%的“大户”投资者,对未来的股票回报有正向预测。
最后,这份报告也指出,在股票市场较为温和的震荡市期间(2012年1月-2014年6月),财富总量前0.5%的“大户”投资者和财富总量后85%的“小散户”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中的投资回报差异较小,仅为1-3%。
这份报告的研究数据表明,在2014-2015年中国股票市场股权投资领域财富不均等现象显著加剧。财富水平不同的人群在选股、择时和信息获取上的能力差异是导致股权投资领域财富不均加剧的重要原因,而上述能力差异造成的这一后果会在金融市场剧烈震荡时期被显著放大。
看完这份报告给出的的数据,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这种感觉:股票市场的确是有人亏钱就会有人赚钱,是谁成为了赢家?又是谁遭遇了损失?
如果仅凭跟风投资,让炫耀股票投资收益成为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或许短期看似还不错的收益或将因为认知不够而亏回去。而善于逆向思考的投资者也许会错失最后的疯狂,但也可能守住在低点买入时获得的利润。
两周前,我从播客栏目《厚雪长坡》里听到了很有意义的一期,名叫《如何面对人生的第一个牛市?80后、90后、00后的三种姿势》。这期节目邀请了三位嘉宾,分别是80后、90后和00后,分享了他们曾在牛市中赚钱、却又在牛市中亏更多钱的经历,以及个人从中收获的经验教训。尽管三位嘉宾都还很年轻,但也都表示在经历过牛熊、有了亏钱经历后,才更加知道什么是更适合自己的赚钱方式,什么是自己的能力边界,对于风险也有了更多的认知和戒备。有人选择了多资产配置,只为让自己能够赚得省心、睡个好觉;有人则选择以低估值价值板块为核心的价值投资方式,并在其中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对市场的认知。
于我自己而言,2020-2022年的牛熊转换也让我重新思考、调整心态并认识自己的能力边界。尽可能在风险可控的状态下提升风险收益比、让每一次买进卖出和组合架构有理可寻,也成为了我管理思路的重点。尽管在单一风格持续上涨的行情中,我会承受一定压力,但我坚信投资是科学基础上的艺术。多资产配置是科学论证和众多国内外经验下总结出的更适合大部分人的投资方式。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双节假期前夕,祝大家中秋快乐,阖家幸福!也祝愿大家在未来的投资路上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理财和投资方式。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来源:南方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