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项目落地关键期,头部央企在青岛1.5亿成立新公司!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9 09:08 1

摘要:天眼查显示,三峡(青岛)海洋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青岛”)已于今年9月25日成立,注册资本近1.5亿元,主要从事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青岛与头部央企的合作,继续升温。

天眼查显示,三峡(青岛)海洋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青岛”)已于今年9月25日成立,注册资本近1.5亿元,主要从事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股权穿透显示,三峡青岛背后是一家能源类央企——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去年,三峡集团在青岛落地总投资超百亿的山东青岛深远海4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其中一期3000MW海上风电项目还被列入今年山东省和青岛市重大以及重点准备类项目。

在此背景下,三峡集团在青岛成立的这家新公司,到底是作为海上风电项目后续运营主体以加速项目推进,还是要在青岛进行全新的业务布局,目前尚未可知。但可以确定的是,新公司的成立,预示着三峡集团与青岛的合作将继续加码。

凰探第1193期

撰文/庄建成

审校/张慧

头部央企加码投资青岛

成立于1993年的三峡集团,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运营企业和我国领先的清洁能源、生态环保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确定的首批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之一。

图片来源:三峡集团官网

官网显示,截至2024年底,三峡集团可控装机1.58亿千瓦,资产总额1.5万亿元,资信评级保持央企最高级别;利润总额、归母净利润、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利润等指标继续位居中央企业前列。在中央企业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中连续18年获评A级。

作为一家巨无霸央企,去年4月底,三峡集团为青岛带来了一个价值不菲的“见面礼”——青岛深远海4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海缆桌面路由初步勘察项目、主体工程用海服务项目招标公告正式发布。

根据招标公告,项目位于山东青岛东南部深远海域,场址中心离岸距离约130km,水深45~49m。风电场场址范围东西向长约33.7km,南北向宽约25.5km,场址面积606.2km²,风电场总装机容量为4002MW。

虽然项目并未透露具体投资额,但横向对比三峡集团此前在福建漳浦布局的4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总投资近60亿元,意味着其在青岛布局的项目总投资将达到百亿量级,且该项目也是青岛首个大型海上风电项目。

青岛对于项目,也非常重视。去年6月,青岛党政“一把手”在青岛会见三峡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伟平一行,期间青岛市政府与三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彼时,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表示,三峡集团是全国领先的清洁能源企业,与青岛合作空间广阔,他也希望以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为契机,深化绿色能源产业合作,进一步拓展布局、延伸链条。

对此,刘伟平也回应表示,三峡集团将把青岛作为重点投资区域,加大新能源产业布局力度,助力青岛打造绿色多元的能源体系。

今年年初,山东省和青岛市相继发布2025年重点项目名单,三峡青岛3000MW海上风电(一期)项目均被列入重大以及重点准备类项目名单,这表明项目距离最终落地再进一步,也意味着这一百亿级项目将分期建设。

4月,三峡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三峡能源发布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决议公告。根据公告,本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山东青岛一期3000MW海上风电项目立项的议案》。

而在今年7月公布的青岛“10+1”产业链主企业名单中,总部位于济南历下区的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也跻身绿色能源产业链的链主名单。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企业也是名单中,唯一注册地址不在青岛的企业,而这或许是因为三峡集团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已为青岛推动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

今年3月,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届全球供应商大会在西海岸新区举办,金风科技与青岛西海岸新区达成新能源装备产业合作协议,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同步启动筹建。

三峡集团,正是金风科技股东之一。

来到9月,项目建设再次按下快进键。先是生态环境部对三峡青岛一期3000MW海上风电项目(海上部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公示;随后,三峡集团又在青岛成立注册资本近1.5亿元的三峡青岛。

这一系列动作预示着,三峡青岛一期3000MW海上风电项目距离最终落地,越来越近。

股东浮现国资和上市企业

眼下,正值三峡集团在青百亿项目落地关键节点,企业在此时成立新公司,也蕴含着其更深的战略考量。

一方面,加速推动项目落地。这一点,从企业的经营范围中可以看出一二。

天眼查显示,三峡青岛经营范围为一般项目:海洋服务;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海洋工程设计和模块设计制造服务;海洋能发电机组销售;海洋环境服务;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储能技术服务;普通机械设备安装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水力发电;建设工程施工;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输电、供电、受电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和试验。(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在企业许可项目中涉及的发电、输电、供(配)电等业务,也与三峡集团在青岛布局的海上风电项目功能相契合。

待三峡集团海上风电项目正式投入运营后,三峡青岛或将作为项目具体运营主体,负责项目后续发展。

另一方面,助力青岛绿色能源产业发展。

在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绿色能源被列为要突破发展的5个新兴产业之一,并明确要聚焦风电、光伏、氢能、储能等产业方向,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新能源基地。同时,青岛也提出要力争到2027年,绿色能源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必须要看到的是,相较于烟台、威海等城市在海上风电领域发展的风生水起,青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这不仅需要头部企业的带动,更需要青岛结合自身优势,进一步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产生“1+1>2”的效果。

据天眼查显示,在三峡青岛的股权结构中,除了通过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1%)以及长江三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9%),拥有公司绝对控股权的三峡集团外,还出现了一家青岛地方国企以及青岛两家上市企业的身影。

其中,青岛地方国企是青岛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企业认缴出资额为744.45万元,持股比例达5%。

作为青岛唯一的市属能源企业,青岛能源集团正加速构建“1+3+10”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电力正是能源集团重点布局的一个领域。

今年2月,青岛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冰在会见青岛市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孙鼎浩一行时就曾透露,集团正在积极推进参与战略性大型新兴产业项目,持续关注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核电余热、大型煤电机组等能源综合利用项目。

从这个角度来说,青岛能源集团参股三峡青岛,既是出于对自身能源产业新生态布局深化的需要,也是为了在服务城市民生保障、能源供给方面,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此外,三峡青岛股东中还有两家来自青岛的上市企业——汉缆股份(持股比例5%)以及盘古智能(持股比例2%)。

从这两家企业发布的半年报来看,不仅业务均涉足能源领域,且都能够与三峡集团海上风电项目形成配套。

汉缆股份所处的电线电缆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大的配套行业之一,在电力基建与新能源驱动下,步入了黄金发展期。

其中,随着海上风电的大规模、高速度发展,作为陆地与岛屿、岛屿与岛屿之间电能传播的电缆,海底电缆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半年报中,汉缆股份提到企业在报告期内进行重点研发的新产品,就包括自主化国产料500kV交、直流海底电缆、±525大截面直流海缆。

而盘古智能作为润滑与液压系统制造商,则可为风电系统运营效率提升以及核心零部件的保养提供支持。而在半年报中,盘古智能也明确提到“目前,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风电领域”。

以集中润滑系统为例,针对风电机组分布范围广、所处环境恶劣、检修难度较大、设备价格昂贵等行业痛点,以及风机在日常运行中需承受高强度机械负载的实际情况,盘古智能集中润滑系统能自动定时、定量且多点精准地为风机各个轴承、齿面等部位加注润滑脂,助力机舱和轮毂中的关键部件达到峰值性能。此外,系统还可避免风机因润滑不合理而导致的机器故障,使风机运行更加安全、稳定、可靠,且有效提升风机工作效率并延长使用寿命。

除了地方国企、本土上市企业外,还有中国建筑集团这样的头部央企以及“山东首富”张刚家族旗下信发集团的身影,称得上是“卧虎藏龙”。

此外,三峡集团也为三峡青岛的组建,派出了“精兵良将”。

三峡青岛董事长及法人为艾青,系资深“三峡人”。

去年10月,在山东省政协召开的2024年第六次月度协商会上,艾青以长江三峡集团山东分公司海上风电组组长,三峡新能源(集团)山东分公司党总支副书记的身份出席会议,并以“推动海上风电向深远海挺进,夯实海洋强省建设能源底座”为主题作了发言。

无论是实力雄厚的股东,还是专业经验丰富的高管,可以看到,这家企业拥有颇多优质资源,而这些正是青岛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新能源基地的底气所在。

来源:凤凰网青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