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风雪情——冯家三姐妹(63)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9 09:07 1

摘要:姜师傅笑了,连忙说:“不是我让的,是你们自己想到的办法。出去可别这么说。”

原创首发。请勿洗稿。

本故事纯属虚构。

感谢评论,点赞,转发。谢谢阅读。

1、

这天上午,素英上班的时候,姜师傅把她找了出去。

“素英,你对象真去县大院找了?”姜师傅端详素英。

素英看看左右没人,就点点头。“姜师傅,你不也让我们去找吗?”

姜师傅笑了,连忙说:“不是我让的,是你们自己想到的办法。出去可别这么说。”

随后,姜师傅又说:“刚才厂长回来,给我找去了,说他去大院办事,看到许建川去大院,他担心县大院要是知道咱们厂子的事情,影响不太好,就让我出面调解这件事——”

素英惊喜地看着姜师傅:“你调解,咋调解?”

姜师傅笑了:“当然向着你了。不过——”

素英听到姜师傅说会偏向她,她很高兴。但听姜师傅又说“不过”,她有点担心师傅后面的话。

她不问,两只大眼睛期待地看着姜师傅。

姜师傅是故意卖个关子,两人走到车间后面那棵大树下面。车间的窗口里,传出踩缝纫机的嗡嗡声。

姜师傅低声地说:“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对厂子名声也不好,我是这么想的,工伤不工伤的,也不重要,医药费也不是多少钱的玩意——”

冯素英一听姜师傅这话,心里有点着急,师傅是啥意思?说是偏向她,可后来咋说这样的话?她心里着急,几次想打断师傅的话。

但后来,她沉下心,告诉自己别着急,等师傅说完,看看师傅到底想说啥。

无论师傅说啥,她都别答应,回家跟许建川商量商量再说。

素英的表情,都看在姜师傅的眼里。姜师傅喜欢素英的沉稳劲,但要是遇到事,素英也能冲上去,独当一面。

姜师傅说:“我觉得这些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转正的事,你说呢?”

素英听到转正的事,心里兵荒马乱,啥意思?师傅是不是告诉素英,再找下去,今年转正就没她的份。

那如果不找了,今年年底的转正,就有素英的份?

素英看向师傅:“师傅,你说我应该咋办?”

姜师傅笑了。“我这不是跟你谈吗?你告诉许建川回来吧,别去县大院找了,等到年底转正的时候,给你一个名额。”

素英有一肚子话想说。“那万一将来这个名额没了呢?”

其实,她还想说,姜师傅万一做不了主呢?但这话她没说,留下一半。

她不像过去了,有什么话都叮当地说出去。

尤其她这件事,现在全厂都知道了,事情是有点大,可是……

姜师傅似乎看出她的犹豫和担心,就说:“包在师傅身上,放心吧,今年的年底,就算没有别人转正,肯定给你一个指标。不过,素英,你可千万别说出去。

“许建川不告,你在车间也什么都别说,这件事就这么放下吧,厂子面子上也好看。

“等到了年底,今年转正的人可能更多,上马了新项目,厂子又招人呢,老工人多转正几个,把你放在里面,不显山不露水就过去了,你说呢?”

听师傅这么说,如果将来真的能美梦成真,那素英是非常高兴的。

素英兴奋地说:“师傅,我谢谢你,我觉得这样行,晚上回家我跟建川说一下,明天早晨告诉你信儿。”

姜师傅点点头,又叮嘱素英,别让许建川下午再去大院找。现在这么个解决方法,对素英是有利的。

素英是这么想的,许建川去大院找,不在这一天,先不让他去找了,等晚上回家再商量一下。

素英给许建川打了电话。等晚上下班,素英匆匆地回到家,烧锅做饭。

饭还没做好,许建川自行车的铃声就响在胡同里。

小芳先开门,歪着脑袋走进来,笑着喊着妈妈,扑到素英怀里。

素英说:“妈妈做饭呢,手都是湿的,找你爸爸玩。”

许建川坐在灶膛下的矮凳上,帮素英拉风匣。小芳靠在爸爸腿上,瞪着眼睛看着灶膛里金色的火焰。

素英看到了,连忙说:“建川,快点,别让孩子离那么近看火,看伤到眼睛。”

许建川把小芳抱得远一点。他也等不及了,想知道素英为啥不让他去县大院。素英把姜师傅跟她说的话,原原本本地向许建川复述了一遍。

许建川眼睛一亮:“真的?要是你能转正,那咱还告啥?再说也未必告赢。”

素英说:“我也拿不准,咱俩晚上去姜师傅家一趟,行不行?”

许建川说:“行,咱们快点吃饭,吃完饭就去。”

饭后,许建川从柜子里找出一点贵重的东西,还是侯桂荣家的老范送给许家的几盒礼品。

说到侯桂荣,许建川告诉素英,老范在单位好像被撸了,说话犯错误了。

这个事素英知道。

许建川说:“听说侯桂荣她爸也出事了。”

素英想着忙完自己的事,哪天去看看老同学。

晚上,素英把孩子先送到冯家大院,不能带着孩子去姜师傅家。有孩子吵吵嚷嚷的,大人没法说话。

再说姜师傅家孩子多,够闹的了。

两口子去姜师傅家的时候,姜师傅和葛师傅正在家里切萝卜片呢,也是准备晒干菜。

葛师傅的小儿子已经长大了,虎头虎脑,在房间里跑来跑去,踩到地上的萝卜片,葛师傅只是笑着,也不说踢训他两句。

姜师傅看到素英两口子去了,就把孩子们都打发到西屋。

葛师傅扎着大围裙,提着菜刀,对许建川说:“你们说话,我去西屋切萝卜。”

姜师傅问素英:“你们两口子商量咋样了?”

素英说:“让建川跟你说吧。”

许建川就说:“姜师傅,你帮着调解,肯定是向着我们,我和素英都非常感激你,只是,我们担心这能不能是厂长的缓兵之计,到了年底,这件事就不算数了?那时候我们怎么办?”

姜师傅笑了。“放心吧,这件事我是一人托两家,要是年底转正,没有素英的事,不用你们两口子说,我去跟厂长吵架去!”

许建川急忙说:“姜师傅,有你这句话,我们两口子心就踏实了。素英有你这样的师傅,是三生有幸。”

姜师傅哈哈大笑:“素英有你这样的男人,才是一辈子的福气。你要是放松一点,不去厂子找的话,年底转正可能还没有素英的份。

“行啊,不多说了,这件事就这么地,你们两口子出去之后,谁也别把这件事说出去,这是咱们内部决定的,要是老早说出去,将来出事了,可不赖我。”

话说完了,许建川把包里的礼物拿出来放到柜子上。姜师傅不要,两口子就赶紧跑出去。

路上,两口子憧憬着年底转正的事情。万一真的出现什么情况,许建川也想好了对策。

先找姜师傅,不行的话,还去县大院。这件事放几个月也没事,现在是必须答应下来。

姜师傅是素英的师傅,还是她的车间主任,师傅的面子必须给。暂时不找了,等年底再说。

两口子去冯家大院接小芳。妈说小芳睡着了,不让他们接,怕孩子走夜路不好。让他们明天一早来接。

两口子跟爹说了两句话,就回家了。

往家走的路上,黝黑黝黑的,街道两侧的住户家里,也多数熄灯,都睡下了。

两人不敢骑车,就推着车子走。

许建川一个劲地往素英身上靠。“哎,转正的事八九不离十了,不庆祝一下?”

素英用手推开他,嗔怪地看着许建川:“这都几点了。还烧火做吃的?大半夜烟囱冒烟,让人看见多磕碜。”

许建川笑了,冲素英挤咕眼睛:“用别的方式庆祝一下吧。”

说着,许建川用手轻轻地揽住素英的腰。素英笑了。大半夜的,街上早就没人了。她把头靠在许建川的肩膀上。

最近这一阵子都是事,先是孩子没了,后来又去找厂子,一晃,有一个月了,两口子都没有亲近。

素英往许建川身边靠了靠,抬头看着黑魆魆的天空,自言自语地说:“今天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要下雨吧。”

许建川低声地说:“没事,咱家的灯是亮着的……”

素英笑了。

2、

厂子发木耳了。临时工也有一份。

素英把三梅子的木耳和工资都领出来,去了老张家。

三梅子脸上的手指印,到底是谁打的?一开始,素英也不想管这件事,可再一想,三梅子无论好赖,都是她的亲妹妹。

三梅子被打了,她当姐姐的不能不管。

三梅子过得好,素英跟着高兴,三梅子要是过得不好,素英心里也难受。

素英打算借故去张家看看,好好训训张大力。忘记结婚前你啥样了?总溜须我妹妹,可结婚后你就变脸?

三梅子没在家,也没看到张大力,老张家只有老张太太一个人。

看到素英去了,老张太太就开始吧啦吧啦一个劲地说三梅子不好。

听话听音,素英这才知道,打三梅子的是老张太太。

素英真想把这一巴掌给老张太太还回去。

素英说:“见过恶婆婆,没见过你这样的,嘴里一个劲地说儿媳妇不好。我告诉你,一个巴掌拍不响,你儿媳妇不好,你也好不到哪去!

“我给你叫声大婶是尊重你,你不能为老不尊,你再打我妹妹一个试试?你也就是欺负她年纪小!

“我明告诉你,我妹妹还没到结婚的年龄,惹急眼了,我把妹妹领回去,让你孙子姓别人的姓!”

老张太太也是欺软怕硬,素英带着德海把她的水龙头都刨了,她对素英又恨又怕。

不过,素英要把三梅子领回去,这可吓唬不住老张太太。

这回老张太太索性也不顾及脸面,什么都说。“我怀疑这孩子不是我儿子的种,还不如趁早打掉,这儿媳没结婚前就疯张,谁家摊上这样的儿媳妇,真是作孽呀!”

素英气坏了,这应该让三梅子听听她婆婆说的这个话,是人话了。

素英一刻也待不下去,转身就出来。木耳也装到兜里,才不给老张太太留呢。一根柴禾棍都不给她!

老张太太看到素英把一大包木耳装起来,连忙跟在素英身后要:“那不是我儿媳妇的木耳吗?”

素英反唇相讥:“看到木耳,知道三梅子你儿媳妇了?你打她一巴掌的时候呢?”

素英不愿意跟老张太太说话,心里恨三梅子不争气。

要是换做素英,早就不跟张大力过了。还过啥?他们两人也不可能结婚。

人家张大力的妈不认你这个儿媳妇,你为啥还要嫁入张家?找不到对象啊?非要可张大力这棵树上吊死?

现在可好,日子没过几天,就挨一大巴掌,这日子还咋过?

三梅子也气人,挨一巴掌就完事了?要是素英,不把老张太太的房子给她烧着,都不姓冯。

素英去了大华家。老远就看到小刚在院墙上跑呢。

素英连忙出声制止:“小刚,快下来,万一摔着。”

小刚像个猴子一样,从墙上出溜下来,一溜烟跑到素英面前,翻素英的挎包。

“二姨,你拿啥好吃的了。”

小刚就是这样,大华也不管管。素英来的路上,买了一袋年糕。

素英说:“等一会儿到家再吃,还烫手呢。不能空嘴吃,要就着咸菜吃。对了,你三姨在你家吗?”

小刚说:“三姨三姨夫都来了,我妈炒菜,我爸还卖酒了。”

素英到了大华家,张大力和三梅子果然都在。

素英把年糕交给大姐,大姐把年糕切成薄薄的片,每片之间,都均匀地撒上一层白糖。这样年糕和年糕之间就不会再粘上。

冯家的三个姑娘,长得俏丽的是三梅子。做活儿最好的是素英。做饭最好吃的是大华姐。

三梅子坐在炕上,炕桌上洗了一盘红艳艳的李子。三梅子没心没肺地吃李子呢。

看到素英去了,三梅子笑着说:“二姐来了,给没给我工资开下来。”

素英从兜里掏出三梅子的工资。三梅子也不数钱,直接把几个钢镚给了小刚。叮嘱说:“跟小玲去买糖,别欺负妹妹。”

小刚欢呼着跑了出去,小玲哭哭啼啼地跟着去了。

三梅子看到自己分的一包木耳,就对大华说:“大姐,你抓一把木耳泡了,一会儿炒白菜片吃,多放点醋。”

素英看着自己的妹妹,不知道说啥好。

张大力也没心没肺地跟陈彬说话,说建筑队要去外地干活,他去不去的事。

素英问三梅子:“你的事咋办呢?就一直在大姐家住?”

三梅子说:“那不住咋整?大姐夫给我出的主意,让老张太太给我赔礼道歉。”

当着张大力的面,三梅子也不叫婆婆,而是叫老张太太。

素英皱着眉头问道:“你婆婆就是给你道歉能咋地?你还回去跟他们过?”

三梅子说:“不过能咋整?”

素英说:“我刚才去了,她还吧啦吧啦一个劲地说你难听的话,我给了她两句。那个破家有啥意思?你不如跟大力出去租房住,省心烙印的多好?”

三梅子嗔怪地瞪了素英一眼:“二姐,这你就不懂了,我们要是搬出去,那将来老太太住的两间房就没我们的份儿。”

素英知道,张大力还有个弟弟,在强劳队蹲着呢,也不知道啥时候出来。

素英一听三梅子的话,就生气地说:“大力弟弟出来,那房子能有你们的份吗?你婆婆现在就对你这么不好,你还跟她过?你咋就想不开呢?”

三梅子觉得素英管得多。“二姐,我咋想不开呀?那两间房不值个几百块钱吗?听人说,给七百块都没卖呢。我就在那屋子里住,就不搬出来,把她靠没了,房子就是我的!”

这时候,大家放桌子准备吃饭,也不知道张大力有没有听到三梅子说他妈难听的话。

素英看着自己的妹妹,这么没出息呢?七百块的房子,就跟这个老太太骨碌一辈子?

那老太太身板多硬实啊,就三梅子这样的,未必有那老太太寿命长。

再说,将来小叔子回来,那就是个胡打乱作的玩意,在加上那样一个婆婆,三梅子的日子可想而知。

素英苦口婆心地劝说:“租个房子搬出来另过,多省心呢,小两口努力几年,啥房子没有啊……”

三梅子忽然怼了素英一句:“二姐,你也结婚三四年了,你不也还是租房子住吗?你买的房子在哪儿呢?”

素英要强,被三梅子这句话给激住了。她看着自己的妹妹。她是为妹妹好,结果,妹妹怼了她这么一句话。

晚上回家,素英心里委屈,把这句话跟许建川说。

许建川又坐在地上的小矮凳上,切茄子片。要晒茄子干。

伏天过去了,秋天最后这几天,正好太阳炙热,是晒干菜的时候。

东北的冬季实在太漫长,天寒地冻,冬天什么都冻上了,不能种庄稼。有五六个月没有新鲜蔬菜。

素英和许建川就在秋季多晒一些干菜,留着冬天的时候吃。

听到素英这句话,许建川深有感触地说:“三梅子也没说错,我们一晃也结婚三年了,房子影子还没看到,这件事不怪人家说咱们。”

两口子过日子很节省了,刚攒一点钱,就有事花出去。

素英甚至都想过,好像老天就不让他们攒钱,总是兜里有点钱,就有事花了出去。

给乡下婆婆拿回去两次钱,后来许建川的师傅老肖头走了,家里的钱又拿出去一部分。这回她自己住院,把家里的钱都花光了,许建川还借了半个月的工资。

听素英唠叨这些事,许建川从另一个角度开解素英。

“要是我们没攒上那些钱,那家里要是有事,我们就都得借钱,现在咱两口子不一定借了几百元了。”

许建川这么一说,素英觉的也对劲。

这天晚上,关灯睡下,两口子依偎在一起,说了许多体己话。

素英说:“建川,我给你提点意见。”

许建川说“你说吧,只要你说得对,我都接受。”

素英:“咱俩用两年的时间,谁家有事都不管,就攒钱买房子,你的工资有40元了,开支就存上。

“我的工资也不少,30多元,等年底转正了,我的工资还能多一两块。

“到时候我们过日子就花我的工资,你的工资要是攒两年,就是800元,够买房子的,这回咱们买正房,买两间正房。”

许建川心里想,素英真是个好媳妇,知道买房子了。看来是被三梅子刺激了。这回攒钱买房心劲更足。

许建川笑着说:“你不识数啊,要是我的工资攒两年,可不是800,那是960元。是一笔巨款。”

素英高兴坏了,好像现在他们就有了960元存款似的。

许建川说:“我盘算一下,以后我每月都存30元,剩下10元做流动的,也不花,攒起来。不过,在家攒着,不放到存折上。

“那一年存折上能有360元,两年700多元,够买房子的。

“流动的钱遇到啥事就花,要不就贴补家用,我怕你的工资不够咱们三口人花。”

素英觉得许建川说得对。两口子说好了,谁也不动存折里的钱,就攒着买房子。

不能让三梅子笑话他们。况且,他们租了几年房子,也觉得要有自己的房子。

自己的房子住着踏实,安逸。

——未完待续

感谢评论,点赞,转发。谢谢阅读。

本故事纯属虚构。

来源:素老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