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提单产,田野共书丰收故事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8 18:01 1

摘要:9月24日,农业农村部丰收季·农业社会化服务助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活动走进随县。在安居镇弘耘农事综合服务中心,“一站式”的育秧育苗中心、粮食烘干中心、冷链仓储中心、电商分拣中心等,加上分布在各乡镇的23个标准化托管服务中心,能为农户提供从种到收、从储到销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崔逾瑜 通讯员 朱雅靓

9月24日,农业农村部丰收季·农业社会化服务助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活动走进随县。在安居镇弘耘农事综合服务中心,“一站式”的育秧育苗中心、粮食烘干中心、冷链仓储中心、电商分拣中心等,加上分布在各乡镇的23个标准化托管服务中心,能为农户提供从种到收、从储到销的全流程农事服务,这种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给与会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现场,该农事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肖保新分享了自己的农服故事。

抱团才能抵御风险

2008年,在外打拼的肖保新发现,家乡不少农田闲置、无人耕种。做过粮食生意的他决定乘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东风,返乡种田。但那时的肖保新对农业生产一窍不通,三个合伙人种了200多亩田,第一年就亏了近18万元。

肖保新没有气馁。他成立随州市爱国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积极寻求农业部门的帮助,四处考察学种田,不断累积经验。八九年的摸爬滚打,合作社渐渐走上正轨。

那是2017年,40多天的连阴雨导致稻谷烂在田里,合作社和周边种粮大户损失惨重。“我意识到单打独斗难以抵御风险,必须抱团应对挑战。”当年12月,肖保新联合17家专业合作社、5家家庭农场及1家大米加工企业,成立随州市众联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每3公里设一个托管服务点

联合社成立初期,以资金、技术、采购等领域的内部互助为核心。2018年起,联合社整合土地、农资、农机、人才与农业技术五大要素,形成系统化服务能力,吸引周边农户、小

合作社及家庭农场主动合作,合作规模与信任度逐年提升。

为提升服务质量,联合社陆续建成23个托管服务基地,其中17个可开展社会化服务,每3公里设一个服务点,构建网格化服务体系;整合367台农业机械、95组烘干设备,服务覆盖周边5个乡镇。

搭建农事综合服务中心

发展中,联合社在对接小农户上也遇到难题:单项零散服务因往返路费高,盈利空间有限。

为此,联合社迎来再次“升级”——在主管部门指导下,联合村集体、镇农机农技中心成立随州弘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吸纳农户入股,建立“联合社+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农户与村集体下单,村集体再与公司下单,村集体既能入股分红又能按单分红。当服务面积达20-30亩及以上时,集中调配机械与技术,降本又让利。

依托该模式建成的随州弘耘农事综合服务中心,像“农业枢纽”汇聚各类主体,即便小面积需求也能快速响应,彻底解决零散服务效率低的问题。

在弘耘农事综合服务中心,一张智慧大屏“一屏览全局”,田间农机作业一目了然,农业社会化服务更高效。

服务1.4万多户农户

近年来,该中心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头作用,带动小农户实现粮油单产突破。

中心率先打造示范种植基地,以“规模验证”为核心,每年试验20个以上粮油新品种。“水稻选抗病高穗粒品种,小麦选优良品种,油菜推‘双低三高’品种,从5亩示范田逐步扩至100亩、1000亩梯度种植,经3年以上抗逆性与产量稳定性试验后,再大面积推广。”肖保新说。

率先搭建全流程服务体系,整合优质种子、适配肥料等生产资料,结合农机装备升级,提供“选种一育秧一种植一管护”一站式服务;推行“双滚简两次播种”集中育秧技术。

将秧苗成活率从70%提至95%,减少小农户育秧损耗与成本。

聚焦技术集成和模式创新,中心积极打造示范样板。每年,均以不同大小的田块为展示单元,直观呈现“良种+良田+良法+良机”所带来的增产效果。示范田水稻亩均产量从1000斤提至1200斤以上,小麦增产10%且稳定在600斤以上,油菜亩均增产60斤以上且含油量超42%。

截至目前,中心已为1.4万多户农户的11.5万余亩土地,提供“耕、种、防、收、烘”全产业链“菜单式”托管服务,加快将“小面积高产”转化为“大面积稳产增产”,为区域粮油增产提供支撑。口碑打响后,农服版图逐步向武汉、沙洋、京山、松滋等地拓展,带动更多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来源:流浪石头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