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加密圈有件挺颠覆的事,全球第二大稳定币发行商Circle,正研究给自家稳定币加“可逆”交易功能。
最近加密圈有件挺颠覆的事,全球第二大稳定币发行商Circle,正研究给自家稳定币加“可逆”交易功能。
简单说,就是交易要是遇着欺诈或者有争议,钱能退回来。
这放以前在加密圈根本不敢想,毕竟区块链一直标榜的“不可篡改”,可是不少人心里的硬规矩。
这事是Circle总裁HeathTarbert最近接受采访透的风。
这位总裁背景不一般,之前是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主席,对监管那套门儿清。
他说搞这个可逆机制,就是想让稳定币真正走进主流金融圈。
现在传统金融里的退款、纠错功能,加密圈目前还真没有。
不过他也没藏着,坦言要做到交易又快又能反悔,本身就挺矛盾,你想啊,交易一确认就生效,这是区块链的优势;可真出问题没法改,又成了短板。
本来想Circle是不是要直接改区块链的规则,后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
它打算靠新弄的Arc链实现可逆功能,而且不是直接撤销已完成的交易,是加个协议层,让交易双方商量好后搞“反向支付”。
说白了,就跟咱们用信用卡退款差不多,不是抹掉原来的交易,是再走一笔钱把之前的补回来。
我觉得这招挺聪明,既没丢区块链的“脸面”,又解决了实际问题。但Arc链也有人吐槽,说它太中心化,不像区块链该有的样子。
毕竟它的节点大多是银行、资管公司这些机构,跟区块链一开始“绕开中介”的想法差太远。
可反过来想,机构客户就吃这一套啊。
太去中心化了,他们反而觉得没保障,怕出了事没人管。
而且现在Arc链还在测试,目标是让公司、银行能用稳定币做外汇交易这类支付活动,能不能成还得看后续反馈。
说到机构客户,Circle这次的心思很明显,就是想抢这块市场,跟全球最大稳定币发行商Tether走了完全不同的路。
Tether主要做加密交易里的流动性,还在一些新兴市场当美元替代品;Circle盯着的却是银行、大资管公司这些“大客户”。
老实讲,机构客户的需求跟普通用户真不一样。他们除了安全,最在乎隐私,总不能让全世界都看见自己每笔交易花多少钱吧?
所以Circle在Arc链上做了个设计,钱包地址能看见,但转账金额是加密的。
这一点我觉得挺关键,既符合监管要求的“能溯源”,又保护了机构的财务隐私,算是踩中了痛点。
而且Circle还想把传统金融的风控、纠错机制挪过来,降低机构入场的门槛。
之前就有全球资管巨头因为没欺诈追回机制,放弃把10亿美元配成稳定币,可见这需求有多实在。
Circle敢这么折腾,也赶上了好时候,美国最近对稳定币的监管越来越明确。
今年7月国会刚通过个里程碑式的法案,把稳定币的发行、储备金这些都规范了;特朗普政府也挺支持,想靠稳定币把美元影响力扩到更多地方。
现在银行和信用卡公司也都在琢磨区块链技术,整个大环境对Circle挺有利。
高盛今年8月发了个报告,说稳定币行业要迎来“淘金热”,还预测到2027年,Circle家的USDC市值可能多770亿美元。
本来觉得这数有点夸张,后来看了报告理由,也有点道理。
全球跨境支付规模太大了,稳定币能降低不少成本;机构现在也开始想把部分现金换成稳定币;新兴市场对美元的需求也摆在那。
目前USDC市值大概850亿美元,要是真增770亿,2027年就得有1620亿的规模,这增长潜力确实不小。
不过Tarbert说不担心银行存款会被大量转到稳定币里,这点我倒是有点拿不准。
按理说,有人把活期存款转过去也正常,但他说资金可能从其他资产过来,甚至能创造新财富。
这个说法也不是没可能,毕竟稳定币要是能融入传统金融,说不定能搞出些新业务,比如稳定币理财什么的,确实能带来新机会。
当然,Circle这事也有挑战。除了Arc链的中心化争议,现在已有3家传统金融机构计划推自己的机构级稳定币。Circle得靠“先发优势”,也就是可逆机制和Arc链,赶紧巩固市场地位。
而且之前有中心化稳定币因为发行方挪用储备金引发脱钩,导致投资者损失3亿美元,这也提醒Circle,得加强节点监督和储备金透明,不然信任这块会出大问题。
总的来说,Circle搞稳定币可逆交易,看着是改了个小功能,其实是加密圈的大转弯,从以前跟传统金融“划清界限”,变成现在“主动学优点”。
说实话,这不一定是坏事,想成为主流,就得解决实际问题,不能抱着“不可篡改”的教条不放。
至于高盛说的“淘金热”能不能来,还得看Arc链测试情况和监管细则落地。
但有一点能肯定,稳定币行业接下来肯定不会太平淡了。
文章围绕Circle研究稳定币可逆交易展开,融入了不少实际情况和个人见解。
你若觉得某些部分还需调整,比如观点的深度、案例的选择,都可以跟我说。
来源:知夏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