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年《欲望都市》里萨曼萨的一句经典台词“比起婚姻,我现在更相信肉毒,因为它每次都有效”,让肉毒继钻石之后成为中产以上阶层女人的最佳伴侣。
当年《欲望都市》里萨曼萨的一句经典台词“比起婚姻,我现在更相信肉毒,因为它每次都有效”,让肉毒继钻石之后成为中产以上阶层女人的最佳伴侣。
时至今日,医美早已不是富太太们的特权。
“25岁女生do脸分享”
“坚持一年,每月轻医美,白了两个度”
“高性价比变美经验”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996的间隙给自己充个“颜值电”。小到周末打个光子,逛街顺手填个泪沟,在做牛马的间隙,暗戳戳变美。
在这个追求美的时代,医美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它以迅猛之势融入大众生活,从明星网红的“秘密武器”,转变为普通人参与生活、保养自我的方式,掀起一阵又一阵的时尚风潮。
打开社交媒体,各种医美体验分享更是刷爆屏幕。截止发文,小红书上医美的话题总浏览量达到26.36亿次,仅医美分享帖就超过600多万篇。
然而热闹之下,阴影潜藏。
在庞大纷杂的信息海洋面前,消费者们面临一个最大的难题,那就是判别信息真假,找到靠谱的机构和医生,一份专业客观的选店择医指南成为医美决策的刚需。
文 | 李慧颖
编辑 | 卓然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24年中国轻医美产品行业白皮书》数据,2024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达到了3120亿元 ,市场增速更是保持在10%左右。
激增的数据背后,是一场不容忽视的审美跃迁。
当传统思想认为大多数人“入坑”医美源于社交媒体烘炒的容貌焦虑时,当代年轻人已经掀起了一场无声的审美革命。对他们而言,医美不再是“成为谁”的模仿游戏,而是“成为更理想的自己”的探索。
有人通过肉毒抚平脸上经年的皱纹,有人用光子嫩肤治疗皮肤底层的炎症,也有人用祛斑重拾素颜出门的勇气。
而且一个显著的趋势是,愿意为医美付费的用户中除了女性之外,男性消费者的比重也在不断提升。
成都的设计师林峰就是其中的一员。
“作为一个画图狗,我的工作经常要熬夜加班,时间长了,皮肤衰老就很明显,也容易发炎爆痘。”
他的医美需求就非常简单,并非追求大刀阔斧的改变,只是希望可以通过科学的医美干预,实现外表的自然优化。
如今他定期会去做光子嫩肤、打水光。林峰开玩笑道,也许等自己年龄再大点之后,说不定还会考虑去植发,防止自己“聪明绝顶”。
其实对于当下像他一样的很多年轻人而言,医美解决的不只是他们对于美的需求,更多是心理需求。“医美带给我的改变最大的并不是容貌上,更多是心态上吧,我比以前更自信了”
就如作家Virginia Woolf说过的那样,“一个人能使自己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从这个角度而言,医美也不过是渠道之一而已。
所以年轻一代积极拥抱现代医美并不是洪水猛兽,恰恰相反,在主张解放思想的当下,悦己的外表是他们最直接的表达。
更何况,他们并不过分迎合他人审美,而是可以清醒地认知到“我想要什么”。
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可以完美避开各种“美丽陷阱”。
提起自己的首次“do脸”体验,林峰就表示记忆犹新。
“因为我一开始没有经验,也不知道去哪里找,就到处看网上什么人的推荐。结果那次去做的光子嫩肤完全不涂凝胶直接操作,我那时候不懂,结果回来第二天脸上就过敏了。”
事实上,大多数人清楚的只是自己的需求,而由于信息不对称,普通用户所具备专业知识储备并不足以支撑他们找到靠谱的医美机构和医生。
那么等在前方的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坑”。
2025年7月,网红博主叽叽亚亚一条“假如do脸视频不剪辑”的视频在医美消费者心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视频中,她仅用剪辑和唇部彩妆,就制作出了一条完美展示医美术前术后效果对比的医美广告。
而这条获得了超过56万次转发的视频,撕开的却也只是医美虚假案例营销的冰山一角。
此前江苏公共新闻频道就曾报道过,医美行业的广告造假已经形成一整条产业链。
在记者暗访中,就有商家公然表示,可以直接喊模特上门摆拍,不需要真的手术,只需要化妆师的一双“巧手”和美颜,就可以实现“大变美人”。
甚至还是“明码标价”,根据有无肖像权、是否独家、哪一类场景不同等,有不同的定价。
最贵的可以达到近2000元,最便宜的不过50元。
而宣发部分也更是早已形成代写、代发、p图的一条龙服务。很多看似真情实感的口播,其实背后往往是提前备好的稿子。
类似医美造假骗局数不胜数,有的盗用三家名医形象,打造“网红名医”,实际操作却是由无证执业人员完成;有的是在直播间9块9低价引流,在用户到店后诱导加购数万元“配套项目”……
虚假的宣传带来的是纠纷的暴增和信任的崩塌。
根据中国整形美容协会2024年数据,全国医美投诉达到12.3万例,较2020年的3.6万增长了370%。
其中,超过60%的医美投诉都和虚假宣传直接相关。而与术后效果不符、医生资质造假导致的安全风险的相关投诉,分别占到38%和22%。
归根结底,医美本质上属于“专业医疗服务”,消费者很难跨越专业认知鸿沟。而医美市场则又属于典型的“柠檬市场”,信息不对称明显。
“敏感肌多久做一次光电合适?”
“三次光子嫩肤100出头,到底能不能做?”
“千级、万级层流净化手术室区别是什么?”
……
诸如此类的专业问题,很多消费者往往一头雾水。以至于很多人选择的方式就被迫变成了“被推荐”。
宁波市消保委2025年的报告就指出,消费者在选择医美机构时,有51.63%的受访者从社交媒体和朋友圈获取信息。
但根据国家卫健委2024年1月份公布的数据,我国合规的专科医美机构仅有1.8万余家。而市场上实际开展业务的机构却有3万多家。
可想而知,想要从中甄选出适合自己的品牌以及靠谱的机构和医生有多么艰难。
因此,当医美行业面临流量至上压倒医疗本质的困境时,帮助消费者打破信息隔离,避开美丽陷阱,提高决策效率成为医美行业的重要议题。
而美团北极星医美榜的出现,则用专业与真实,为这场信任危机提供了一个破局思路。
2023年8月,美团正式发布首期“北极星医美机构榜”,并同步跟进2024年医美医生榜单的评选,迈出医美行业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一步。
2025年,美团北极星医美榜再次迎来全新升级,重磅更新。
机构榜单在原有星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引入全新医疗专业视角,基于“用户口碑+医疗专业”的“双轨评估体系”,从140多个评估维度对机构进行全方位评选择优。
相较于常规消费榜单,美团北极星医美榜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医美行业消费与医疗属性的双重赋能。
此次机构榜和医生榜首次双榜合并发布,由百位权威专家联合上万名大众评审,共同构建了一份客观专业的“选店+择医”一体化指南,打造从选店到选医生的全链路服务,帮用户跳过“研究-怀疑-纠结”的死循环,快速筛选出适合自己的品牌机构与医生。而在包括覆盖城市、评审阵容和参选机构等多个层面也都有进一步的升级。
例如,最新美团北极星医美榜中针对医生综合能力的评估就紧跟用户的消费需求变化和审美变化进行了丰富完善。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整形外科主任江华教授曾指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大家对美的认知是不一样的。而最近5-10年,大家对于美的认知更倾向于个性化”。
因此升级后的美团北极星医美榜对医生的审美水平就从技术能力延伸到了更多维度,从定制化方案设计到风格匹配度等多维度对医生的审美水平进行综合评估。
而如今流行的轻医美同样也是美团北极星医美榜关注的重点。
打开手机app就可以线上预约,吃个午饭的时间就足够做个项目——由于操作简单、恢复快、费用较低,轻医美近年来逐渐成为更多年轻人的选择。
据美团数据,2024年平台光子嫩肤、水光补水、注射塑形等项目线上交易年增速超过110%。
因此在榜单类目上,今年美团北极星医美榜在原有基础上重点扩容了皮肤治疗和注射美容两大轻医美品类。
但轻医美的“轻”字,从来不是轻飘飘的“轻”。
很多人误以为此类服务风险极低,有的消费者随便找一家生活美容馆就敢接受相关服务。然而事实上,打水光针导致的面部溃烂、做光子嫩肤引发的皮肤炎症爆发、肉毒打错导致眼睛失明……近年来轻医美引发的医疗事故屡见不鲜。
为了帮用户把关隐藏在“冰山”之下的医疗安全细节,美团北极星医美榜拒绝“刷好评”,只看“硬指标”,将审核重点牢牢锁定在机构执业医生的资质和技术水平之上。
为此,美团北极星医美榜严格构建了“行业专业评审和大众用户评审以及神秘用户暗访”的双轨并行的评估体系。
一边由近百位行业权威专家组成专家评委团,匿名严审医生提交的案例照片和诊疗视频。
另一边同时邀请近2万医美用户评审打分,综合核验超300万条真实评价。同时独家招募800名资深用户线下探店,体验服务并记录实际感受。
整个评选过程及结果均由第三方公证机构监督,不收费、不接广告,机构和医生只能依靠实力竞争上榜。
消费者不必再“盲选”,可以借助权威客观的榜单筛选出真正有实力、案例真实可靠的医生和机构。
换句话说,让不透明的医美服务从“感觉得到”到“精准看见”——美团北极星医美榜真正成为了链接医美供需两端的桥梁。
当“七天变美”的承诺风头压过“日常维护”,当“网红医生”的头衔背后被发现是“无证游医”,每一个走有医美需求的普通人,需要的从来不是一场赌运气的美丽冒险,而是一份专业客观的选店择医指南。
医美行业本是长坡厚雪的赛道。但当爱美成为一门大生意, “短平快”的错误营销方向不仅欺骗了消费者的信任,透支的更是整个行业的公信力。
而美团北极星医美榜的价值,用真实用户口碑替代水军好评,用专家评审替代自我标榜,用硬核指标为消费者划出安全边界,以真实之名,重铸了医美行业的信任坐标。
或许对行业而言,只有摆脱营销依赖,回归医疗本质,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让每一份变美的期待落得稳稳当当。
来源:显微故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