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下半年,歌尔股份连续抛出超百亿收购案。95亿元收购米亚精密、昌宏实业两家苹果结构件供应商,1亿美元投资英国Micro-LED公司Plessey以绑定Meta。
2025年下半年,歌尔股份连续抛出超百亿收购案。95亿元收购米亚精密、昌宏实业两家苹果结构件供应商,1亿美元投资英国Micro-LED公司Plessey以绑定Meta。
这一系列动作,将公司"大客户战略"推向新高度。作为"果链"元老,歌尔股份曾凭借苹果订单在2022年创下千亿营收,但也因"砍单风波"一次性减值18亿元。
如今,公司前三大客户占比趋于均衡(合计79.61%),同时加速布局AI眼镜与汽车电子。这场战略升级背后,是求生本能还是进取野心?
声学基本盘与新兴业务双轨并行。
从"单极依赖"到"三足鼎立"。
1. 2024年财报显示,歌尔股份主营业务构成:
智能声学整机(TWS耳机等)营收占比38.2%,仍是最大收入来源。智能硬件(VR/AR设备)占比32.7%,同比增长24.3%。精密零组件占比29.1%,通过收购有望提升至35%。
关键变化在于客户集中度改善:前三大客户销售额占比分别为31.96%、28.1%和19.55%,相比2021年第一大客户占比49.02%的风险结构明显优化。
2. 新兴业务布局,AR与汽车电子加速突破。
与Meta、雷朋等合作,2024年AI眼镜出货量超150万台,全球市占率25%,已切入10家新能源车企供应链,AR-HUD、车载麦克风等产品预计2025年贡献营收超30亿元。
传感器业务歌尔微电子MEMS传感器国内市占率第一,专利数量行业领先。
高研发投入与收购战略的平衡术。
盈利能力承压,净利率仅3.2%的隐忧。
2024年关键财务指标,营收1046.27亿元,同比增长8.3%。净利润33.48亿元,净利率3.2%,低于立讯精密(4.8%)。研发投入48.82亿元,占营收4.7%,持续高于行业平均。
现金流与负债的权衡。
现金储备2025年上半年货币资金128.6亿元,但百亿收购后预计降至30亿元水平。资产负债率55.3%,收购后可能突破60%警戒线。此次收购将新增商誉约60亿元,占净资产比例达25%。
子公司分拆的资本运作智慧。
歌尔微电子从"A拆A"转向"A拆H",拟港股上市募集约50亿港元,既可缓解母公司资金压力,又能独立发展传感器业务。
歌尔股份创始人姜滨在2025年战略会上表示:"大客户战略不是依赖,而是共生。歌尔过去20年靠声学技术赢得客户信任,未来将靠智能硬件、汽车电子实现高质量发展。"
针对收购策略,他强调:"这些投资不是赌,而是基于多年合作的深度绑定。我们比外界更清楚客户的需求趋势。"
言西认为战略转型的三大机遇与四大风险。
1. AI眼镜爆发窗口:2025年全球AR设备出货量预计增长60%,歌尔已卡位Meta、雷朋等头部品牌。
2. 汽车电子渗透加速:公司AR-HUD技术获多家车企认可,单车价值可达5000元。
3. 客户结构优化:三大客户均衡分布降低经营风险,收购米亚精密等将提升苹果业务毛利率。
跨领域整合精密结构件业务存在文化、管理摩擦。Micro-LED与光波导技术尚处早期,投资Plessey存在技术路线风险。百亿收购后负债率上升,若新兴业务未能快速变现可能引发财务危机。苹果自研结构件趋势明显,长期可能削弱供应商议价能力。
转型关键点在于2026年前将汽车电子营收占比提升至10%。AI眼镜业务毛利率从当前18%提升至25%以上。通过歌尔微电子分拆上市募集资金,支持研发投入。
歌尔股份的百亿收购,看似激进实则稳健,既巩固了苹果供应链地位,又绑定了Meta这个AR领域领头羊。
尽管净利率偏低、资金压力增大等挑战不容忽视,但公司通过客户结构优化、技术布局前瞻性卡位,展现了传统制造企业向科技平台转型的决心。正如姜滨所言:"歌尔不是简单的代工厂,而是技术集成商。"
在AI硬件革命与汽车电子爆发的时代,这种定位转换或许正是其突破千亿天花板的密钥。
注:(声明: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来源:Ting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