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察实情、出实招,谋良策、破难题……在甘期间,43名高层次专家分为新能源和新材料、大数据和文化旅游、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有色冶金和精细化工、现代农业和生态保护5个小组,深入我省14个市州和兰州新区的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种植基地等,通过实地考察、咨询座谈等方式,为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颖
9月21日至27日,由中组部主办,以“人才助力西部开发”为主题的高层次专家咨询服务活动“陇上行”在甘肃举办。
察实情、出实招,谋良策、破难题……在甘期间,43名高层次专家分为新能源和新材料、大数据和文化旅游、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有色冶金和精细化工、现代农业和生态保护5个小组,深入我省14个市州和兰州新区的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种植基地等,通过实地考察、咨询座谈等方式,为甘肃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座谈交流搭桥聚智
我省是我国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形成了兰州石油化工装备、河西新能源装备、天水电工电气装备、天水集成电路四大装备制造业集聚区。
9月22日上午,装备制造创新发展战略咨询座谈会在兰州举行。会上,金川集团、兰石集团、省公交建集团等我省重点企业代表,就高温合金、高性能复合材料研发及制造,核电及高端装备零部件智能制造技术等问题向专家虚心请教,深入对接。
“我们与专家就超导加速器发展趋势、直线加速器和回旋加速器的主攻方向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更加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兰州泰基离子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俊杰说。
9月25日,新能源和新材料组专家在酒泉调研座谈时,苏州青骐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闫巍就“酒泉在绿氢应用中选择哪个方向为突破口是因地制宜的”这一问题进行提问。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郭烈锦回答时说:“我们提倡光热电耦合的方式,把氢作为能源、还原剂来使用,用物质资源来发展新的产业,达到提高收益的目的,扩大消纳,走多元化发展的路径。”
“希望专家在铁、铜、钨、钼资源勘查的新技术和新装备方面给予指导”“诚请各位专家对陇东地区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路线研究规划提出宝贵建议”……
在有色冶金和精细化工组战略咨询座谈会上,部分高校及企业负责人聚焦我省有色冶金和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同与会专家展开深入交流,寻求智力支持。专家们发挥特长优势,给出务实建议。
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赵跃民建议,甘肃有色行业应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政、产、学、研、用协同,推动有色领域实现探、采、选、冶、化、材、循环全链条融合发展。
南开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军建议,充分发挥兰州高校、科研院所聚集的优势,打造成果转化区,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赋能精细化工产业发展。
一项项前沿政策被深度解读,一个个专业问题得到精准解答……与会专家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建言献策,座谈会成果丰硕,参会人员收获满满。
深入一线传经送宝
庆阳是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八大枢纽节点和十大数据中心集群之一。9月23日,大数据和文化旅游组专家深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甘肃·庆阳)枢纽数据中心集群展示中心、中国移动(甘肃·庆阳)数据中心等调研。企业和基地负责人现场“问计”,专家们一一给予指导。
“推动算电协同发展,有没有更好的方案?”“作为提供算力的企业,我们如何更好地降本增效?”……
针对发展改革等部门和数字企业负责人抛出的问题,复旦大学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创新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钱岭等认为,庆阳能源富集,应持续提高电力稳定性,确保数算产业稳健发展。专家们还从能耗控制优化、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等方面给出了具体性指导意见。
庆阳市副市长王一淮表示,庆阳市将认真梳理、充分吸纳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切实把这些智慧结晶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具体举措。
“奶牛居然也会罹患禽流感!如果不是听了专家讲解,这处隐患肯定会被忽视。”在临夏丰源奶牛养殖有限公司调研时,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化兰的一番提醒,让企业负责人马鸿举获益匪浅。
怀着满腔热情,专家们积极投身一场场咨询服务活动,深入一线开展调研指导——
在定西市,专家们深入莱柯土豆(定西市马铃薯研究所)、首阳镇万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等开展实地考察,立足定西所需、自身所能,围绕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种质资源高效利用等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在金昌市,专家们深入生产一线,了解铜、镍的高端产品及智能系统的应用场景等,并建议金昌市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加强技术体系创新,在稀贵金属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研发及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等方面下苦功、练硬招。
在兰州大学,专家们详细了解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电镜中心、超导力学实验室的学科发展情况,提出兰州大学应依托资源优势,深度推进院地企合作,以高效益的科技成果转化赋能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围绕重点答疑解惑
专家悉心指导、倾囊相授,我省各地各单位、企业高校则抓住难得机会,把技术瓶颈和发展疑惑摆出来,虚心听取专家的真知灼见。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甘肃新能源发展走在全国前列。9月22日举行的新能源和新材料组战略咨询座谈会上,能源部门与企业围绕电力消纳、储能、电网建设、氢能发展等,连续向专家“问计”。
国家电网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剑波认为,新能源布局要合理规划,做到分区平衡。同时,建立分区分层的主动防御与控制机制,构建有韧性的电网结构,保障电力稳定供应。
电力消纳方面,西湖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孙立成建议建立以并网消纳为主、灵活的协同消纳机制,通过“电—氢耦合”模式,提升绿电利用率,实现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专家们不仅从宏观层面指明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更给出了具体可行的技术路径。”现场聆听专家发言,酒泉市能源局局长马伟的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他说,接下来要好好消化这些宝贵建议,把专家的智慧转化为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
同日举行的大数据和文化旅游组座谈会上,省文化和旅游厅人事处处长罗显斌向专家提问:“文旅产业应如何进一步做强规模、延伸链条、提升市场竞争力?”
对此,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黄德宽认为,人才是基石,甘肃应系统规划教育资源,明确人才分类培养路径,构建研究型与应用型人才并重的培养体系;合作是两翼,既要主动地“走出去”借智借力,也要自信地“引进来”强化内核,最终形成独特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在天水,当地文旅等部门负责人就创新伏羲文化的传承方式、进一步加强大地湾遗址的文物研究工作等向专家提问。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刘源从梳理伏羲文化的形成脉络、做好伏羲文化资料的搜集整理、考证伏羲信仰与祭祀在历朝历代中发挥的作用等方面提出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徐良高则建议大地湾遗址做好区域整合研究,理顺考古体系。
几天时间里,参加此次活动的专家学者深入甘肃、了解甘肃、服务甘肃,围绕我省着力打造“七地一屏一通道”、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人才培养等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见解,为我省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先进理念、播撒了智慧种子。
借得东风好行船,长风万里向未来。我省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倾心倾力做好服务保障,建立常态化长效化沟通交流机制,将交流对接中形成的共识转化为务实合作的行动,共同书写新时代人才助力西部大开发的精彩华章。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