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年轻时总想着,老了有存款,有孩子孝顺就够了,存款能看病,子女能养老,这就是底气,可真到了晚年才发现,有些难,是钱和孝顺解决不了的。
本文来自华科峰的投稿感悟:
年轻时总想着,老了有存款,有孩子孝顺就够了,存款能看病,子女能养老,这就是底气,可真到了晚年才发现,有些难,是钱和孝顺解决不了的。
多数人以为,晚年的底牌是钱,是子女,可真到过日子才明白,有张更关键的底牌,藏在这些委屈里,守住它,晚年才算真的赢了。
上个月儿子说要接我去大城市养老,我死活不肯,亲朋都来劝:孩子孝顺,去享清福多好,我却心想:要是住儿子家,帮着做家务怕没达到她们的要求,想安静待会又觉的不自在,连刷下手机都要瞅准时间。
哪能有自己的老窝自在,儿子的家不是自己的家,半夜想喝口水,都得轻手轻脚,日子长了准遭人嫌弃,说啥我都不去。
其实大多数老人跟我一样,不喜欢跟年轻人住在一起,生活习惯各方面都不一样,在自己的家里,过自己的小日子更舒服,其实晚年更关键的底牌不是钱,是自己的小天地。
晚年更关键的生活,不是银行卡里的数字,也不是子女的孝顺,而是自己的小日子,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一份不看人脸色的自在,还有生活的主动权。
1. 先有自己的窝,才有晚年的踏实。
楼下老李的故事,小区里老人都知道,他早年和老伴攒钱买了套小两居,儿子成家后要换大房子,想让他把老房子卖了凑首付,承诺以后一起住。
老李没松口,说这房子是自己的根,说什么都不卖,要换房可以帮衬点,但这窝得留着,后来儿子儿媳因这事拌嘴,老李还是没同意,经常说:钱花了能再挣,可自己的窝没了,就跟树没了根,生命力枯竭了”。
这不是固执,是老人的通透,有自己的房子住着自在,不用看谁脸色,也不用迁就谁,晚上起夜不用蹑手蹑脚,想吃啥自己做,晚年才过的舒适。
2. 有能做主的底气,日子过的不将就。
前阵子,邻居老王缴水电费,发现她手机里存着社区医院的电话,菜市场摊主的微信,甚至还有修水管师傅的电话,我说备的这么齐全,她笑着说:老了别总想着靠别人,自己能做的就自己做,自己不能做的,就花钱请人来做。
老王的底气,不是子女不孝顺,而是她从不把自己的日子绑在别人身上,退休金自己管,每月留够生活费,剩下的偶尔给孙辈买玩具,不用伸手问子女要。
每天早上去公园打太极,下午和老姐妹跳广场舞,不用在家等着子女抽空陪,她常说:老了别把自己活成累赘,能自己做主的日子,才叫过日子,不是熬日子。
3. 最后是心态上看得开,生活自在不较真。
楼上的老陈,去年老伴走了,子女怕他孤单,一有空就来陪他,他却拒绝子女来陪,叫子女们该上班上班,该休息就在家休息,他白天浇花,看书,晚上跟老伙计聊天,一个人过的挺好。
他说人老了,别跟自己较劲,也别跟子女较劲,他们有他们的难处,他有他的乐子,互不添麻烦,就是最好的相处,这种看得开,也是底牌的一部分。
不跟子女较真谁更孝顺,知道他们有心就够了,不跟身体较真,为啥不如从前,该吃药吃药,该锻炼锻炼,接受自己的老。
不跟日子较真为啥不热闹,一个人喝茶、晒太阳,也能品出滋味。
晚年的自在,一半是有窝住,一半是心放宽。
守住底牌,不是厉害,是晚年活明白了。
这张底牌,不是对抗晚年,而是接纳晚年的样子,接受自己会老,但不接受自己活的将就,接受子女有自己的生活,但不把自己的日子,寄托在别人身上,接受日子可能不热闹,但能把冷清过成自在。
人老了,晚年不是比谁的存款多,谁的子女更孝顺,而是能在属于自己的小日子里,吃得香,睡得稳,不用看别人脸色,不用将就别人的心意。
守住这张底牌,是晚年最好的样子,从来不是被照顾得好,而是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好。
毕竟,真正的晚年赢家,赢的不是别人,是自己踏实,自在的每一天。
来源:鹂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