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夕阳把校门口的树影拉得老长,我等女儿放学时,看见前排家长往孩子书包里塞奥数讲义。手里的烤红薯还冒着热气,烫得我指尖发麻,忽然就慌了神——咱没给孩子报任何补习班,是不是早被落在起跑线上了?
夕阳把校门口的树影拉得老长,我等女儿放学时,看见前排家长往孩子书包里塞奥数讲义。手里的烤红薯还冒着热气,烫得我指尖发麻,忽然就慌了神——咱没给孩子报任何补习班,是不是早被落在起跑线上了?
今天我就想跟大家说句掏心窝的话:普通家庭,真没必要太卷孩子。这不是破罐破摔,国内教育学者曾说,“家庭教育的错位,常是用资源短板硬拼别人的长板”。咱们拿着“小米加步枪”,非要学精英阶层砸钱砸资源,最后累垮了自己,也憋坏了孩子。
其实咱们最大的优势,从不是钱,而是“温度”。有钱人家能请一对一名师,困难家庭能逼孩子靠读书“突围”,咱们夹在中间,反而能给孩子最珍贵的“正常童年”。给不了私立学校的资源,但能陪他在周末放一次风筝,风把线扯得发颤时,他笑出的声比任何奖状都鲜活;报不起马术高尔夫,但能带他去河边捞小鱼,小手沾满泥巴时,眼里的光比任何补习班都亮。国内儿童心理研究者说,“童年的情感记忆,是孩子一生的心理底气”,这些看似普通的小事,恰恰是孩子心里最扎实的根。
再说句实在话,99%的孩子长大后都是普通人。这没什么丢人的,养孩子从不是为了培养“人中龙凤”。他能找份喜欢的工作自食其力,性格开朗懂得爱人,遇到挫折能扛过去,就已是天大的成功。我家楼上有个男孩,每次考试都倒数,可看见楼道里的矿泉水瓶,总会弯腰捡起来放进垃圾桶。这样心里有温度的孩子,将来能差到哪里去?
要是不卷孩子,咱们该做些什么?首先别盯着孩子较劲,多跟自己“较真”。你把催孩子做题的功夫,用来琢磨工作、学个新技能,孩子看你认真生活的样子,比上十节补习班都管用。其次别把孩子的时间塞太满,让他偶尔发发呆、玩玩泥巴。我女儿曾盯着蚂蚁搬家看了一下午,后来写观察日记,文字里满是灵气,比作文范文还生动。最后就抓些实在的小事,每天一起读二十分钟书,周末固定爬一次山,坚持下来,比突击报班更有用。
最重要的是,让家像个家。别把客厅变成“第二教室”,别让饭桌变成“批斗会场”。孩子放学回来,有口热饭吃,有张笑脸迎,就够了。养孩子像种树,国内农学家常说“深耕浅种”,比起天天拔苗助长,不如把根下的土培得松软些。咱们普通家庭没有温室大棚,却能给孩子清晨的阳光、傍晚的凉风,还有等他慢慢长的耐心。等他枝繁叶茂时你会发现,在自然里长大的树,反而更能经得住风雨。
把孩子养成身心健康的普通人,就是咱们普通家庭最大的成功。
来源:叶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