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我告诉你,有家公司在2024年这种全民控支的消费寒冬中,一年开了9470家零食店,相当于每天新开26家,你敢信?
如果我告诉你,有家公司在2024年这种全民控支的消费寒冬中,一年开了9470家零食店,相当于每天新开26家,你敢信?
它既不是蜜雪冰城,也不是瑞幸咖啡,它叫“好想来”。
这不是在开店,这是在“狂飙”。
但更抓马的是,这位“零食狂魔”有个致命bug——卖的70%以上,都是你听都没听过的“小牌零食”。
你吃得安心?你敢放心买?
我们在“好想来”和“明明很芒”两个门店共买了100件零食,拿这些东西去大润发和永辉超市做了个比价。
结果咋样?
大润发只找到18件、永辉更惨——只找到6件。
最关键的是:零食店平均比超市便宜了25%左右!
注意,这是平均水平。像妙可蓝多奶酪棒、上好佳洋葱圈这些产品甚至便宜了40%+,便宜到令人发毛。
再放在电商平台上查,价格依然划算 —— 总体比某宝便宜6.5%。
这说明啥?
这不是个别便宜,是价格体系的结构性差异。
为啥这么便宜?套路也很明了:
传统商超链条 = 厂家 → 经销商 → 分销商 → 商超 → 你。
而量贩零食店 = 厂家 → 总公司 → 加盟商 → 你。
中间直接砍了两刀,成本当然降下来了。
再叠加总公司“薄利多销”的姿态,利润只收10%,加盟店加价18%,厂商被逼着再让10%,一来一去,整整节省了近50%的流转溢价空间。
所以很多零食像是“跳水价”,不是亏本卖,而是结构压缩出来的底价。
这盘棋,让人拍掌叫绝。
但事情远远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别被琳琅满目的货架骗了。
我们把100件零食分成“大牌”与“小牌”,结果出来了:28个大牌(如卫龙、奥利奥、妙可蓝多);72个小牌。比例是3:7,小牌数量远超大牌。
在超市出现的零食中,17个都是大牌,只有一个小牌。换句话说,你在超市看到的那批零食,几乎100%能信任。
但在零食店,那些“没听过”、“查不到”、“长得花里胡哨”的牌子,占据了统治地位。
举两个例子:
什么“后期面包小将”、“水手老爸鳕鱼片”、“两口子曲奇”——你听过没有?
我们调研团队五个人,全军覆没,全是“第一次听”,连某宝销量也惨兮兮。
说白了,就是这帮“无根网生牌”,撑起了零食店的货架高墙。
别误会,我不是说小牌就一定不安全。
但零食归根到底是吃进嘴里的东西,一没资质、二没口碑、三无人监管,出问题谁负责?
在我看来,小牌零食的确分三种:
过气老牌:比如三牛饼干,就是早年的“童年回忆”,勉强可以接受。
区域品牌:像“太祖挑嘴雪花奶酥”,也算地方特色,这类多数靠谱。
纯陌生制造:既查无产地,又无背景,就是“靠包装和价格硬抠销量”。
神仙店速开能开到什么程度?
2024年,好想来开了9470家,明明很芒也狂冲7809家。两家门店总量瞬间冲到1.4万+。
这种速率对标的是啥?
是两个喜茶的年开店量,三个来一份,四个良品铺子,五个奈雪茶!
疯狂?那是轻描淡写。这简直是拿门店开机枪扫街啊。
问题是:真的有那么大需求吗?
我们调研的太仓这一个500米小圈,直接给我整出6家零食店。
哪怕是个零食发烧友,也不可能六家轮着逛。
为什么能跑出开店神话?
三点原因:
1、开店门槛极低:不做餐饮、不卖鲜食、不需要冷链,一辆五菱+一间门面+两名店员搞定。
2、总部拉加盟像拉投资:什么“零加盟费、零培训费、零管理费”,听着完全就是PPT创业风范。
3、利润模式还击加盟商:卖不动是你的事,总公司照样靠你仕货给我分佣。
你以为是加盟店在创业?可能总部才是收割者。
这种“利归总部、风险下放”的轻资本裂变,很像当年沙县小吃的打法,只是换了个领域而已。
理论归理论,老百姓还是得吃的。但怎么吃得明白、吃得划算、吃得安心,我把这次调研结果,总结成3条最实用的购物建议:
1、急吃可进店、不急多网购:货比三家永远不亏,网购虽便宜不多,但适合囤货。
2、优选大牌、小牌要筛过历史:听过、吃过的可以放心尝试,查不到的一律再三斟酌。
3、慎重新品牌、一招吃坏足抵省钱百次:食品风险不是成本账,而是健康账。
说白了,零食虽小,吃嘴里的、安全第一。
量贩零食店的存在有价值,挤出了价格水分、优化了渠道结构。但它也潜藏隐患,尤其是在监管灰区与信息不对等的背景下,风险更容易被消费者无感承担。
站在更高一层来看,“量贩零食”的走红,其实是中国零售行业一场迟来的反弹:
奶茶厌倦了甜腻,火锅玩烦了社交;下沉市场成了主战场,价格敏感度成了唯一决策权重;而量贩零食就像是把集中供货+低价流通+快餐决策三位一体的商业模型,塞进了三四五线城市人的街口巷尾。
这是市场寻求确定性和效率的表现,更是底层资本找渠道“续命”的挣扎。
未来这类爆炸式开店模式会继续繁荣?我不看好。
就像日本老龄化拉平了零食销量,中国在高峰之后必定经历淘汰。
剩下的,是筛选,是洗牌,是回归理性。
这一过程,不仅考验消费者的认知,也考验监管与产业升级的智慧。
商业的成功靠的是钱流通的速度,但消费者的幸福,靠的是嘴里那一口能不能放心咽下去。量贩零食,是风口,更是测试我们消费决策能力的“试金石”。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图片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来源:宇哥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