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乌度卡在采访里先肯定了榜单,却对外界“火箭要起飞”的论调保持克制,他不想球员把排名当安全垫——对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球员来说,光环往往比对手的包夹更危险。
把“4人进ESPN百大”当作胜利宣言,的确振奋,但它也像一盏探照灯,把火箭这支年轻球队的短板照得更亮:纸面天赋不等于稳定胜场,更不是季后赛门票。
乌度卡在采访里先肯定了榜单,却对外界“火箭要起飞”的论调保持克制,他不想球员把排名当安全垫——对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球员来说,光环往往比对手的包夹更危险。
先看杜兰特。38岁还能排第9,说明联盟依旧相信他的单挑、错位和末节解决问题的能力。休赛期他最常和教练组聊的不是战术,而是如何在更短时间内阅读防守、减少无球停顿,让年轻人跟得上他的思考速度——这是火箭花顶薪也买不到的无形资产。
但年龄始终是一条红线。过去三季杜兰特合计缺席88场常规赛,一旦拉伤或背靠背轮休,火箭的进攻使用率要瞬间切换到“群狼模式”,年轻球员得学会在没有安全阀的情况下得分。乌度卡已经把“应急计划”写进训练:末节最后两分钟,模拟杜兰特不在场,由申京发起读秒挡拆。
申京是这份榜单里最值得写加号的人。别再用“土耳其小约基奇”来形容他,他更像一个反版本的追梦——高位策应占比提升后,他的场均传球次数从上季的53次飙到训练营的70次。欧锦赛大杀四方只是背景板,真正让教练组眼睛一亮的,是他在夏天把体脂降到9。6%,侧移速度比新秀年快了0。2秒。
可别忽视另一头的防守。火箭的换防体系强调“一遇错位就下沉”,申京的横移仍会被对手点名。为此,助教本森要求他在训练中每回合大声报号,不报号就下场——不是为了吼,而是要让他在体力极限下保持沟通,这招当年曾救活了萨博尼斯。
阿门·汤普森之所以排到第37,全靠那一条让人绝望的臂展和不怕犯规的拦截习惯。可进攻端的现实是,他的定点三分命中率训练营仍徘徊在28%。教练组干脆给他制定“45°切入三部曲”:接球后0。5秒内启动、4步之内做出传球或抛投决定、6分钟必须命中一记抛投。
小贾巴里·史密斯则像球队的温度计:当他敢于在45度角投第五次三分时,火箭往往领先;当他只在弱侧游离时,分差就会被蚕食。乌度卡让他在训练营末段试着防控卫,目的不是“万金油”,而是让他体会外线被挡拆针对的压力,从而理解何时该提前补位、何时该放空底角。
最令人惋惜的是范弗里特。脚踝扭伤把他挡在百大之外,却也把火箭的“指挥所”拔掉了电话线。乌度卡索性把他所有战术板录像交给阿门,让后者在场下完成比赛的“口播解说”,等于是提前上一门“控卫导演课”。
杜兰特的火力+申京的组织+阿门的点火+史密斯的能量,看起来拼图齐备,但真正决定火箭上限的是“角色之间的缝隙”能否被及时补平:杜兰特轮休那十几场谁来终结?申京被逼到三分线外谁来做轴?阿门的突破被放投篮空位时谁去拉开?答案很可能是仍在康复中的范弗里特。
管理层的算盘敲得很响:今年火箭欠篮网一个首轮签,如果成绩仍在乐透边缘,首轮保护条款就会作废。换言之,球队要么冲进前十,值回选秀成本;要么彻底摆烂,保住前四。但乌度卡不想再回到“摆烂数学”,他更在意球员的进步曲线:本赛季至少把失误率压到联盟前十五,把对手快攻回合数降到前十,这是他给球队定的两条硬指标。
训练中的一幕很有意思:杜兰特休息时,申京、阿门、史密斯和替补控卫组起“无杜阵容”,被要求在24秒之内完成三次以上二次传导;如果完不成,立刻做全场折返。乌度卡要让他们明白,真正的强队不是看明星能拿多少分,而是明星不在时还能否持续输出。
赛季还没开打,火箭内部已经提前“排练”了逆境和高峰期的剧本。一旦范弗里特回来,镜头感十足的全新化学反应或许就此诞生。到那时,ESPN的百大排行只会是一个起跑线,而跑道的终点——是主场看台上那块沉睡已久的总冠军横幅。
来源:积极的高山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