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没哭,没笑,连嘴角都没动,只是把视线钉在台下第一排——那里坐着刚被总局点名要“重点保护”的运动员名单打印稿,A4纸边还留着机要室的红色戳。
“我跳的是水,不是谁的流量。”
陈芋汐在全运会前把这句话甩在话筒前,现场记者愣了半秒,快门声瞬间炸成一片。
她没哭,没笑,连嘴角都没动,只是把视线钉在台下第一排——那里坐着刚被总局点名要“重点保护”的运动员名单打印稿,A4纸边还留着机要室的红色戳。
她选在上海团成立大会开口,时间卡在总局新规草案流出的48小时后,精准得像压水花。
9月25日说完,9月26日《新京报》就甩出全红婵极端粉丝剪辑视频的证据包,27日新华社放出《运动员网络舆论环境管理办法》将在2026年实施的消息,28日上观新闻补一句“她俩好着呢”。
四天三连击,节奏比跳台动作还干净,背后没人点火,谁信?
陈芋汐要的就是把“被网暴”变成“被看见”。
过去两年,她的社交账号下每天固定涌入两千条“保送冠军”“裁判女儿”,配图是把她失误瞬间剪成鬼畜。
她一声不吭,却把评论区截图打包发给了队医,心理评估报告上写着“中度焦虑”,报告日期是2025年5月,那时她刚拿到世锦赛第二块单人金牌。
金牌没堵住嘴,反而让攻击升级,所以她干脆自己掀桌子——把暗伤摆到全国直播镜头前,让总局不得不接招。
总局接得也干脆。
草案里写明“训练场馆500米内禁止聚集拍摄”“造谣拉踩账号永久禁言”“成绩公布前泄露名单者追刑责”,每一条都像给极端粉量身定做。
文件还没生效,微博已经连夜下架了73个引战超话,其中11个挂着“全红婵”头像,粉丝量最高的一个,前脚刚发完“陈芋汐压分实锤”,后脚账号就变成“该用户不存在”。
平台动作这么快,是因为总局同步甩出一张“试点名单”,跳水队排在第一行,后面跟着一句“出问题直接问责中心领导”。
领导们不怕网友,怕的是督导组的红色公章,于是连夜清场。
有人心疼全红婵,觉得她被当枪使。
可教练组放出的训练视频里,她正把陈芋汐扶上十米台,顺手拍掉对方肩上的镁粉,动作熟得像每天重复千百次的入场仪式。
视频只有七秒,却配了字幕“她俩好着呢”,直接堵死“对立”剧本。
这是队里惯用的“同框即澄清”策略,2021年全运村食堂门口也用过一次,当时被拍的是张家齐把手里的酸奶递给陈芋汐,第二天“内讧”热搜就掉了出去。
如今不过是升级版,让镜头自己说话,比发一百句声明管用。
陈芋汐要的是干净赛道,总局要的是稳定舆情,全红婵要的是安静训练,三方利益第一次对齐,于是才有了这场看似突然的“自曝”。
她没提全红婵一个字,却用“队友也是朋友”把对方拉出战场;她没骂粉丝,却用“成绩证明”把裁判和教练组绑在同一艘船;她没哭惨,却用“心理影响”让文件加速落地。
每一步都算准了舆论七寸,也算准了自己还能跳多久——2028年洛杉矶奥运她就25岁,跳水队更新换代比翻书快,她必须把隐患提前拆掉,否则等退役那天,网暴会跟着她进大学、进职场、进婚姻,永远甩不掉。
现在新规草案挂在官网征求意见栏,评论区里有人喊“管得太宽”,有人喊“早该如此”。
陈芋汐没再发声,她只是把头像换成一张训练馆外景,照片里十米台孤零零悬在头顶,像一把没合上的闸刀。
总局的纸面规定救得了她,救不救得动下一个被盯上的小孩?
来源:亲切香瓜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