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走进位于湟中区上五庄镇友爱村的海亚焜锅馍馍产业基地,“蓝天白云”为底色的外墙彩绘率先映入眼帘——清新背景下,土炉烘烤的烟火气、田园风光与直播带货、物流配送场景生动呈现。这面“馍馍产业风情墙”不仅让基地成为辨识度拉满的“网红地标”,更直观传递出产品天然健康的理念
走进位于湟中区上五庄镇友爱村的海亚焜锅馍馍产业基地,“蓝天白云”为底色的外墙彩绘率先映入眼帘——清新背景下,土炉烘烤的烟火气、田园风光与直播带货、物流配送场景生动呈现。这面“馍馍产业风情墙”不仅让基地成为辨识度拉满的“网红地标”,更直观传递出产品天然健康的理念。
“选蓝天白云做外墙底色,就是想让大家一进基地就感受到‘干净、纯粹’,这和我们做馍馍的初心完全契合。”基地负责人马晓明说道。即便升级为现代化基地,老面发酵、无添加的传统工艺与品质标准始终未变,这份“实在”也成了基地发展的核心底气。
“黄色的这一层是姜黄粉、绿色的是香豆粉,都是植物香料……”镜头前,基地负责人马晓明正在向各地网友介绍自家馍馍。凭借这份“实在”,基地早早布局电商赛道。镜头前,手工制作的细节、乡土食材的故事,让海亚焜锅馍馍快速圈粉。如今,基地线上订单日均超1000单,不仅覆盖全国各省,更通过跨境电商走进新加坡、马来西亚。
“从这个月开始,新加坡、东南亚的散客订单比上个月上涨30%,那边顾客说吃咱们的馍馍,就尝到了家乡的味道。”马晓明介绍,2025年以来,依托政府衔接资金、帮扶资金与企业自筹,基地完成设备更新与车间扩建,七大功能车间让产能提升3倍,为拓展国内外市场筑牢了根基。
眼下中秋临近,基地里更添几分忙碌。制作间里,工人正忙着制作传统月饼,而小麦、菜籽油、胡麻、香豆等关键原料,均源自附近村民的自家庭院;打包车间,装盒、贴码、封箱、装车,一气呵成。
“我们的中秋月饼沿用农村老面发酵工艺,所有原材料都是村里乡亲种的,还有专门的榨油车间自产原料。”马晓明说,如今月饼上线电商平台,浙江、广东的批量订单接踵而至,“既想让异地老乡吃上一口家乡味,也想让更多人通过月饼认识海亚的品质”。
产业发展的红利,也实实在在惠及了周边村民。基地现有28名员工,大多是附近村民,工资待遇在3000元至9000元不等,让大家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梦想。“我在这儿干了2年,工作轻松还能照顾家里,平时就是打包、粘盒子、装馍馍这些活儿,一个月能拿3500元。”务工人员马生娟的话语里满是满足。
对于未来,马晓明有着清晰规划:计划以“馍馍产业风情墙”为起点,开展车间开放日与馍馍制作直播活动,邀请更多人走进基地,实地了解原料来源与生产工艺。“我们不仅要让海亚的馍馍、月饼香飘更远,更要帮助更多乡亲借产业实现增收,让‘蓝天白云’下的‘健康味道’真正转化为大家的‘幸福味道’。”
从“馍馍产业风情墙”勾勒的初心,到车间里大家鲜活的笑脸,海亚焜锅馍馍产业基地用“实在”工艺守住品质底线,以产业发展串联起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
监制:刘幸海
责编:马靖
编辑:杨建民、张萍
来源:夏都西宁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