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拟到实战:虚拟仿真为疾控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8 17:35 1

摘要:随着全球新发突发传染病风险加剧,传统培训模式在生物安全防护、复杂疫情处置等方面存在局限,而虚拟仿真技术为疾控人才培养提供了沉浸式、标准化、可重复的创新解决方案。

当前,我国公共卫生领域亟需的已不再是单一技能型人才,而是兼具临床知识、预防技能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全球新发突发传染病风险加剧,传统培训模式在生物安全防护、复杂疫情处置等方面存在局限,而虚拟仿真技术为疾控人才培养提供了沉浸式、标准化、可重复的创新解决方案。

人才需求旺盛:

复合型公卫人才缺口凸显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社会对公共卫生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

2025年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的深入推进,使公共卫生人才需求迎来爆发式增长。当前我国公共卫生人才队伍不仅存在数量缺口,更面临结构失衡与能力不足的双重挑战,基层疾控机构人才短缺问题尤为突出。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新发传染病、食源性疾病、职业中毒等公共卫生风险持续攀升,新冠疫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更凸显了专业人才的战略价值。

从需求结构看,现代疾控工作已突破传统单一学科范畴,呈现跨领域融合特征。流行病学调查、病原筛查、应急消杀、数据分析等多维度技能成为核心需求,兼具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与全局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备受青睐。

传统疾控实践教学面临“看得见、摸不着”的困境

政策驱动与技术发展更放大了人才需求缺口。“健康中国”战略下公共卫生投入的持续增加,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在疾控领域的深度应用,使得既懂传统流行病学又掌握现代技术工具的跨界人才成为稀缺资源。从突发传染病应急处置到慢性病防控管理,从食品安全监测到环境健康评估,疾控人才的服务场景不断拓展,需求层次日益丰富。

培养困境:

传统教学模式与现实需求脱节

在公共卫生教育领域,疾病预防控制教育的作用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知水平,也包括培养专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然而,传统传染病预防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诸多痛点。

首先是实践教学资源严重不足。传统疾控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面临“看得见、摸不着”的困境。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培养、重大传染病现场流调等核心实训内容,因生物安全风险高、场地要求严格,难以开展真实操作。

再次,评价与反馈机制滞后。传统人才评价体系侧重理论考试与实验报告,忽视对实操能力、应急反应等核心素养的考核。即使开展实践考核,也多以流程完整性为评判标准,缺乏对处置效果的科学评估。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模式,既无法准确反映学生真实能力,也难以形成持续改进的教学闭环。

疾病预防控制“AI+虚仿”虚实融合科普实训基地

虚拟仿真赋能:

破解人才培养难题的创新路径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应对常见疾病防控挑战,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疾病预防控制‘AI+虚仿’虚实融合科普实训基地”应运而生。基地立足健康科普与疾控虚拟仿真实训建设需求,构建"科普教育—技能实训—应急演练"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平台。

1、构建沉浸式实践教学场景

在“疾病预防控制‘AI+虚仿’虚实融合科普实训基地”,通过3D-LED大屏交互显示系统,将抽象的病毒结构、传播机制与病理变化直观、沉浸式地呈现,将抽象理论直观化;支持多人同时观看,安全、高效地学习、演练流行病学调查、隔离管控、消杀处置、防护装备穿脱等核心防控流程,在零风险环境中掌握关键实战技能。同时,它还能灵活构建各类突发疫情的 3D场景,学员可学习多种突发场下的应对方式。

2、降低教学成本与风险

虚拟仿真技术能够给学生打造沉浸式教学体验,通过“疾病防控场景协同推演系统”和“疾病防控MR大空间协同系统”,学生可以进行各种疾控预防实操练习,如从社区聚集性疫情的初期发现,到跨区域传播链的追踪阻断,再到大规模核酸筛查、医疗资源调配等复杂场景,灵活构建各类突发疫情的虚拟场景,学员可学习多种突发场下的应对方式,降低教学成本与风险。

疾病防控MR大空间协同系统

3、丰富教学内容和个性化学习

“疾病防控XR数字工作站”为高度集成的软硬件一体化系统,内置传染病防控专题、慢性病管理专题、职业病防护专题、地方性高发病等各类虚拟仿真课程资源,并支持根据疾病防控实训项目及设备需求灵活定制专业课程,实现智能化、场景化的技能操作模拟与教学实践支撑。

通过AI,老师还能依据需求生成如疫情流调模拟、应急处置演练等多样化的培训场景,提升实训资源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并实时记录学生的实训数据和步骤,生成个人能力图谱和学习图谱,从而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指导。

结语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现代化转型,对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大规模疫情防控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虚拟仿真正在重塑疾控人才培养模式,虚拟仿真技术通过构建沉浸式场景、完善能力评价、赋能个性化学习,让专业防控知识可知、可感、可练,全面提升公众健康素养与专业人员的实战能力,有效破解了疾控人才培养中的实践瓶颈。

来源:恒点虚拟仿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