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件件革命文物,无声讲述着“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革命文物是历史脚步的最好见证,是历史教科书,都承载着前辈们的光辉历程和奋斗足迹,是先辈留下丰厚的党史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让革命文物“活”起来,引出故事,映出其伟大精
编者按:
一件件革命文物,无声讲述着“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革命文物是历史脚步的最好见证,是历史教科书,都承载着前辈们的光辉历程和奋斗足迹,是先辈留下丰厚的党史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让革命文物“活”起来,引出故事,映出其伟大精神,用以滋养我们的心灵,激励我们永向前进。
扶眉战役革命文物特刊 | 王师长的纪念章
文\侯省彦
扶眉战役195师师长王志廉纪念章
扶眉战役195师师长王志廉的纪念章。这枚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奖章,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于2005年9月3日颁发给王志廉将军的。
王志廉,1919年3月生,湖北麻城市二乡店村人。曾用名汪志廉。1933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五军战士、班长、连长、干事、政治部宣传队宣传员、副队长。参加了红二十五军长征和陕北的劳山、直罗镇、榆林战役。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第二军分区新兵营政治教导员、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保卫干事、平西军分区第九团特派员、泳县游击大队长、永定河北支队副支队长、平北军分区第四十四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和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任平西军分区第二十二团政治委员、冀察军政干校政治委员、第六十五军一九五师师长兼政委,参加了解放华北、扶眉、兰州、宁夏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九兵团速成中学校长,第一海军学校校长,海军学院队列部长,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院务部长,中印自卫反击战前线副司令员,1962年7月任新疆南疆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78年6月至1983年10月,任新疆东疆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83年10月任乌鲁木齐警备区司令员。参加了抗美援朝和中印自卫反击作战。1955年授予海军大校,并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又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离休后,党给予了他副兵团级待遇。1993年12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奖章由胡锦涛亲笔题字,为六组利剑组成一个六角形徽章基座,正面铸有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人民大团结的五颗五角星、象征人类和平的鸽子和橄榄枝、象征革命圣地的延安宝塔山,以及军民合力抗战的战斗场面。
六组利剑表示武装斗争,向内的合力象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五颗五角星和延安宝塔山表示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和平鸽展开的双翅构成“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V”,象征抗战胜利;冲锋陷阵的作战场面表现了中华民族抗战的英勇精神;手持大刀的八路军战士和手拿地雷的老百姓显示了军民团结抗战的强大力量。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期,正是在日本法西斯对冀中进行大规模扫荡和实施“三光”政策猖狂之时,王志廉将军曾任晋察冀第二军分区新兵营政治教导员等职,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和百团大战,与战友们出生入死,用自己的鲜血及生命捍卫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005年9月,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奖章时王志廉将军已仙逝。王志廉将军之妻王淑云作为抗日将领的遗孀,将其纪念奖章一直珍藏着。
王将军遗孀王淑云再次小心翼翼拿起抗日纪念奖章细细端详着,依旧金光闪闪,熠熠生辉。虽然王将军已辞世26年了,但他那慈祥的面容,坚毅的身影,魁梧身躯,将会永远印记在王淑云的心中。
王将军一生淡泊名利,以党的利益为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常说:“我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们,知足了。”
王淑云轻轻地抚摸着这枚抗日纪念奖章,心想:这枚纪念奖章,是王将军生前亲历指挥并参加抗日战争的历史见证,也是党和国家给予抗日老战士的崇高荣誉。如今,这枚抗日纪念奖章依然在续写着王将军对和平憧憬的华章。
王将军遗孀王淑云捐赠抗日纪念奖章留影
为了让这枚纪念奖章永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褒奖和缅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精神,2019年12月16日,王淑云做出决定:将珍藏了14年的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奖章捐献于扶眉战役史料展示馆,让其纪念奖章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根据王将军遗孀王淑云同志提供的资料撰写
摘自《扶眉战役》第三卷
侯省彦做客陕西广播电视台
侯省彦,陕西省眉县人。凤翔师范九一级学生,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陕西省“百姓学习之星”、陕西省“最美五老” “陕西好人” “2024年岗位学雷锋标兵”,宝鸡市“百姓学习之星”,宝鸡市优秀讲师、宝鸡市中共党史专家库专家,“宝鸡好人”,曾荣获宝鸡市关工委“功勋奖”和中共宝鸡市委精神文明办、宝鸡市关工委联合颁发的“突出贡献”奖状以及奖章。其事迹《陕西日报》《陕西关心下一代》杂志,《各界导报》《宝鸡日报》连续报道,中央以及省市县广播电视台连续播放,并载入《宝鸡市关工委志》《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志》《凤师校友名人100》文集。
来源:扶眉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