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0余套获奖时装设计作品亮相,以生态、科技为设计赋能,9月27日下午,“生生不息:设计驱动的生态·生产·生活新未来”——WDCC2025科技与时尚智库论坛在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上启幕,活动由东华大学主办,2025世界设计之都大会等协办举办。一场跨越学界、产业界、政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文 受访者/图
60余套获奖时装设计作品亮相,以生态、科技为设计赋能,9月27日下午,“生生不息:设计驱动的生态·生产·生活新未来”——WDCC2025科技与时尚智库论坛在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上启幕,活动由东华大学主办,2025世界设计之都大会等协办举办。一场跨越学界、产业界、政策界的思想盛宴在此拉开帷幕,将“生态设计”的议题推向中央舞台。
◆ 激荡思想,共绘设计驱动未来新图景 ◆
如何让时尚与自然保持和谐关系?论坛上,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北京代表处上海区域项目总监王倩在主旨演讲中进行了讨论:“当我们谈论自然正增益时,并非仅指‘减少伤害’,而是强调‘增加益处’。将设计视作系统工程。从材料源头、供应链透明度、使用周期直至回收再生,品牌、工厂、消费者与政策多方协同发力,推动时尚行业从资源索取者转变为生态修复者。”
复旦大学张伊娜教授从智库的视角出发,指出时尚消费行业在未来的增长点方向与“绿色”相关:“从智库的视角审视消费趋势,下一轮增长点将聚焦于‘理性可感’。扩大时尚消费的切入点,在于以绿色、科技面料等微趋势撬动细分人群;通过提供可负担的美学与服务,将一次性购买转化为长期关系。”
在南通富美服饰董事长孙建华看来,设计的“价值所在”应是可持续的:“不争而善胜,胜在将复杂问题留于企业,将价值回馈给用户。设计并非简单堆砌元素,而是依托供应链的精简、工艺的持久与体验的真实,切实解决具体问题。当细节经受住时间的检验,口碑便会成为最强大的流量入口。”
在圆桌论坛上,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副校长肯·尼尔(Ken Neil)教授、英国诺维奇艺术大学副校长本·斯托弗(Ben Stopher)教授、国际知名可持续设计专家约瑟夫·普雷斯(Joseph Press)教授、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孙捷教授等中外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AI与可持续时尚的多重未来”这一主题。讨论围绕“可持续时尚”“设计驱动”以及“智能科技”三大议题展开,直面全球范围内最新的技术伦理、文化传承与产业落地之间的矛盾与协同问题,为学术界和时尚行业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有效解决方案。
◆ 时尚大秀,科技与海派文化T台共生 ◆
除了议题讨论,论坛上还由东华大学带来了一场衣尚东方“镜・界”超时尚秀。秀演以《镜・像》《梦・域》《光・耀》三幕展开,60套作品均出自东华新锐设计师与优秀毕业生之手。《镜・像》系列以创新构成为核心,通过不对称斗篷上的镜面镶嵌,使光线无限折射,既呼应“以史为鉴”的哲学思想,又融入上海“海派文化”的精致韵味。舞台背景中,广富林遗址的数字影像缓缓流动,让观众真切触摸到“上海之根”的厚重历史。
《梦・域》系列智能面料实时转化为烟雾状生命体,配合镜面水纹特效。AIGC技术生成的无重力线条在大屏上游走,羽毛织物随气流算法舒展,展现东华大学在AI设计、智能面料领域的成果。
当水晶镶嵌服饰在数控灯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斑,《光・耀》系列也将秀演推向高潮。舞台背景中,白玉兰绽放的数字影像与五大新城地标交织,既传递“上海文化”的内核,也展现城市更新的蓬勃活力。
来源: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