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滔滔岷江,奔流不息,诉说着雪域高原的沧桑巨变;千里钱塘,潮涌澎湃,携带着东海之滨的深情厚谊。自“十四五”规划蓝图绘就以来,浙江省与阿坝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以阿坝州委“1610”系统部署为牵引,开启了一场力度空前、精准高效、情深意长的对口支
滔滔岷江,奔流不息,诉说着雪域高原的沧桑巨变;千里钱塘,潮涌澎湃,携带着东海之滨的深情厚谊。自“十四五”规划蓝图绘就以来,浙江省与阿坝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以阿坝州委“1610”系统部署为牵引,开启了一场力度空前、精准高效、情深意长的对口支援与协作新征程。五载春华秋实,浙江累计投入援建资金33.73亿元,实施各类项目819个,先后选派62名优秀干部、784名专业技术人才奔赴高原,与阿坝各族干部群众心手相连、并肩奋斗,共同书写了从民生改善到产业勃兴,从深度交融到民族团结果实累累的壮丽篇章,为建设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阿坝典范注入了强劲的“浙江力量”。
民生答卷暖人心 夯实民族团结根基
对口支援,民生为先。浙阿两地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对口支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资金、项目、人才向基层倾斜,让援建成果如阳光雨露般滋润阿坝各族群众的心田,凝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广泛共识。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在阿坝县中学,曾经本科上线率长期在低位徘徊,如今却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校长激动地向记者介绍:“‘十四五’以来,在浙江‘组团式’教育帮扶团队的精准施策下,学校教学质量显著提升。2025年,我校本科上线人数达到18人,上线率从几近于零跃升至44%!这不仅是数字的变化,更是孩子们命运的改变。”这仅仅是浙江教育帮扶成效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浙江“组团式”帮扶的6所“国重县”高中,本科上线率已从2022年的10.7%大幅提升至2025年的27.4%,“读好书、有出路”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今年,创新实施的“常青藤”计划更是招募了16名浙江退休教师重返阿坝讲台,他们在教授学生的同时,倾力培养本地教师,旨在为阿坝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在金川县人民医院,来自浙江的医疗专家刚完成一台复杂手术。医院有关负责人感慨道:“浙江‘组团式’医疗帮扶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医术,更提升了我们的管理理念。与2022年相比,我院门急诊人次、住院人次、手术台次等关键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特别是体检人次翻了一番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满意度大幅提升。”同样的变化也发生在黑水县人民医院。浙江医疗人才的倾情奉献,有效缓解了当地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赢得了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在壤塘县浙川文化产业园内的藏毯“非遗振兴工坊”,织机声声,色彩斑斓的藏毯在农牧民手中逐渐成型。工坊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浙江援建力量的帮助下,我们建成了5个这样的非遗工坊,不仅传承了技艺,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去年包括工坊在内的浙川文化产业园实现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带动了3000多名农牧民参与,人均年增收4000元。”这正是浙江与阿坝共建“家门口就业工坊”和帮扶车间的生动实践。“十四五”以来,包括汶川来料加工这样的工坊和车间已分别建成15个和75个,累计帮助4956名阿坝群众赴浙就业,3.87万人实现省内就近就业。此外,“蓝鹰工程”等创新举措,如“温阿蓝鹰班”和“高原司机班”,为阿坝青年开辟了技能成才、稳定就业的新通道,“高原司机班”首批30名若尔盖籍毕业生已在浙江嘉兴稳定就业。
同时,浙江社会各界的爱心如涓涓细流,汇聚成帮扶阿坝的温暖海洋。“十四五”期间,累计捐款捐物达3.63亿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温心守护”公益项目,温州市已累计帮扶阿坝州3220多万元医疗费用,在浙江省驻阿坝州帮扶工作队支持下,完成3万多例筛查,为1600余名患者实施了免费手术。在康复病房,接受了脊柱侧弯矫正手术的少女拉姆挺直了腰板,眼中闪着泪光:“是浙江的医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让我能重新昂首挺胸地面对生活!”这份跨越山海的温情,深深烙印在阿坝群众的心中。
产业协作注动能 筑牢发展坚实支撑
产业兴旺是区域发展的基石。浙阿协作深挖“浙江资本+阿坝资源”“浙江市场+阿坝特产”“浙江经验+阿坝实践”的互补优势,为阿坝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近年来,“浙商阿坝行”系列活动成效显著,成功引荐海派医药、君兰文旅等235家优质企业落户阿坝,实际到位投资103.3亿元。浙阿共建的20个产业园区成为企业落地生根的沃土。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文旅产业的合作,通过引入“自驾中国”等企业,策划举办世界自驾旅游大会,“童话公路”品牌日益响亮,助力阿坝州朝着“中国自驾第一州”的目标稳步迈进。
如何让阿坝的优质农特产品走出深山?浙江给出了答案:打通市场渠道,强化品牌建设。在浙江设立的50个“净土阿坝”消费帮扶门店,以及活跃的线上平台,使牦牛肉、川贝母等高原珍品直达东部市场餐桌。“十四五”以来,已实现消费帮扶额18.2亿元,有效促进了农牧民增收。
同时,浙江“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在阿坝结出硕果。走进小金县冒水村,玫瑰花香四溢。浙江投入超3300万元携手打造的这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已成为明星样板。村支书介绍:“我们带动了46个村、3300户农户种植玫瑰1.5万亩,2024年产值突破6000万元,户均增收5000元!”像冒水村这样的乡村振兴示范村,浙江援建助力打造了33个,“茂农服”等6个案例更是入选“全球减贫最佳案例”,展现了浙阿协作的卓越成效。
交流交融聚合力,织密情感认同纽带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浙阿两地精心策划、持续投入,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互动,增进了解、加深情谊。
“我看到了大海,也看到了未来。”这是藏族学生扎西措在参加“万名学子走出阿坝看世界”活动时,来到浙江看见大海并与浙江青少年开展系列交流交往活动后写下的日记。这句话道出了无数阿坝青少年的心声。“十四五”期间,已有6800人次阿坝青少年赴浙参加“新长征”夏令营等交流活动,开阔了眼界,种下了梦想的种子。
雅克音乐季已成为享誉全国的文旅IP。2025年音乐季期间,红原草原吸引了48.5万人次游客共享音乐盛宴,这是浙阿文旅融合的成功典范。此外,“共叙浙川情·逐梦同前行”文化走亲、支持创排《牦牛革命》《云上的呼唤》等原创歌舞剧赴浙巡演、首部“红船+长征”主题儿童剧《红船星河·胜利北上》在若尔盖首演……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用艺术的形式讲述了浙阿情深、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点赞推广。
四年多来,累计3600人次妇女代表和村干部、1795人次农牧民代表赴浙江考察交流。这种“走亲戚”式的互动,让基层干部学到了先进经验,让普通群众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情感纽带越系越紧。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十四五”的辉煌成就已载入史册,浙阿对口支援与协作的深情厚谊历久弥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浙阿两地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浙川两省和阿坝州委州政府的部署要求,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拓展合作领域,全力打造更多具有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共同谱写建设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阿坝典范的崭新篇章,让民族团结之花在雪域高原绽放得更加绚丽夺目!
来源:美丽阿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