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提效的秘诀:不是学100个指令,而是悟透这1个核心思维!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8 20:38 1

摘要:别人靠AI搞科研、开公司,甚至年入百万千万,而你只知道打开对话框,最多让它回个邮件、写份周报,而且做出来的 PPT 还得自己进行修改,这是怎么回事呢?

你现在用到的AI连10%的能力都没发挥出来。

别人靠AI搞科研、开公司,甚至年入百万千万,而你只知道打开对话框,最多让它回个邮件、写份周报,而且做出来的 PPT 还得自己进行修改,这是怎么回事呢?

千万别着急划走,今天小编就结合斯坦福爆火的AI创意和谷歌提示词工程课程,再加上我使用AI的实战经验,向你揭秘一套AI效率提升10倍的方法论。

说真的,这套方法放到市面上的AI课里,至少要6000块起步,今天免费分享给你,看完就能用。

首先我们得纠正一个大多数人都有的误区,千万不要觉得AI是无所不能的超人,其实它就是你的第二大脑,你喂给它什么信息,它就给你什么产出。

很多人抱怨AI回答太水、AI 根本不懂我,其实问题不在AI,而在你没把它当人用,输入没逻辑,输出就翻车,不给上下文,它只能瞎猜,想一步到位要完美答案,结果全是错漏。

你以为学一堆万能提示词就能搞定?那你也太天真了,提示词只是术的层面,顶多让你多省点打字时间,真正能榨干AI100% 能力的,是道,把它当成一个博士后级别的私人助理,用带人的逻辑去用它。

具体怎么做?

记住这5个关键步骤,一步都不能少:任务、上下文、引用、评估、迭代。

第1步:给任务,先明确身份和目标

你想想,要是给一个刚入职的实习生派活,你会只说写个文案吗?肯定不会,你得告诉他,你是产品岗,要写的是咱们新出的母婴APP推广文案,受众是 25-35岁的新手妈妈,咱们的APP能解决她们半夜查育儿知识找不到靠谱答案的痛点。

用AI也是一个道理。很多人让AI干活,就一句话帮我写个换工作的规划,AI能给什么好答案?它不知道你多大、做什么的、有多少存款、想在哪发展,只能给一堆空话。

正确的做法是:先给AI 定身份,再把你的情况说透。

比如:你可以这么问:请你以资深职业规划师的身份,帮我做换工作规划。

我28岁,本科毕业,做了6年销售,现在月薪8000,存款20万,未来3年想在北京五环内买房,目标行业是互联网大厂的销售管理岗,目前缺乏大厂经验,该怎么补短板?

信息越具体,AI 的答案越精准,给AI的身份越专业,它的输出越有深度。这不是麻烦,是高效的第一步。

第2步:补上下文,给引用别让AI瞎猜

为什么你让AI画的图总不是你想要的?让AI写的方案总像套模板?因为你没给够上下文,更没给参考。

AI 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你说我想要一张好看的风景图,它怎么知道你要写实风还是卡通风?是雪山还是海边?但如果你说请参考宫崎骏动画里的场景风格,画一张夏天的稻田,画面里要有一个戴草帽的小女孩,色调偏暖黄,结果会完全不一样。

做更复杂的事更需要引用:让AI设计APP,就把竞品的功能截图、界面截图发给它,说参考这个APP的交互逻辑,但要优化注册流程,减少3步操作;让AI 写行业报告,就把你收集的行业数据、竞品分析文档贴给它,说基于这些资料,总结3个行业趋势,每个趋势配1个案例。

哪怕你没有正例,给反例也行。比如你可以说这份报告不要泛泛而谈,别推荐没调研过的小公司,必须有2024年的最新数据支撑,把不要什么说清楚,AI就不会踩坑。

第3步:评结果,让AI主动问你要信息

别指望AI 一次就能给出完美答案,连资深员工都做不到,何况是需要你引导的 AI

正确的做法是:拿到AI的答案后,像给下属提意见一样,具体地反馈好在哪,差在哪。

比如:AI写的文案,你可以说开头的痛点抓得很准,但没提到咱们APP的免费试用7天福利,而且案例太少,得加一个新手妈妈用咱们APP解决夜醒查资料的真实场景。

这里有个超实用的技巧:让AI主动问你问题。你可以在最开始就加一句如果缺少关键信息,或者有细节模糊的地方,请向我提问,不要自己编造。

我之前让AI帮我做直播脚本,它直接问我直播的时长是1小时还是2小时?重点推的产品是1款还是3款?有没有需要规避的敏感词?

这样一来,我不用反复修改,AI 也不会瞎编信息,效率直接翻番。

第4步:多迭代,用 3 个技巧磨出好答案

好答案都是改出来的,AI的输出也需要反复迭代。这里分享我亲测好用的3个迭代技巧:

1.拆分需求

如果 AI 总在一个问题上绕圈,大概率是你把需求提得太大了。

比如:帮我做一个AI创业的方案太笼统,拆成先分析AI创业的3个热门方向,再针对AI教育方向,写清楚目标用户和盈利模式,AI 就知道该从哪入手。

2.多用类比

AI不懂你的行业黑话,但懂常见场景。

我之前让 AI 分析供应链问题,直接说把供应链比作建筑盖房子,原材料是水泥钢筋,生产环节是砌墙,物流是运建材,你帮我分析哪个环节最容易出问题,怎么解决,AI 马上就懂了。

改文章也一样,别说改得有感染力,说用余华的风格改写,语言要朴实,但能戳中人心”。

3.加约束条件

AI怕模糊,你越把标准说死,它的输出越贴合你的需求。

比如:你可以说这份方案分3点,每点100 字左右,必须带1个真实案例,结尾要加行动建议,约束越具体,AI越不会自由发挥。

看到这你应该发现了:用AI的核心,其实和带团队、教新人没区别。

工具的效能,永远取决于使用者的底层能力,你会不会拆解问题、会不会明确需求、会不会反馈意见。

AI 给了所有人一个超能力:我远在农村的三舅,用AI做地瓜的品牌策略,写宣传文案,拍推广视频,生意比之前好太多,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用AI查科研文献,写论文框架,比同学快了3倍。

但也要警惕AI的副作用:它正在把所有人拽到平庸线上。如果你只满足于让AI 写周报、回邮件,只想要差不多就行的答案,那你迟早会被淘汰。

AI 不是用来取代思考的,是用来放大思考的。

真正厉害的人,会用AI帮自己查资料、拆任务、做初稿,然后把省下来的时间用来深度思考

比如:怎么优化方案、怎么找到新的机会、怎么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给想抓住AI风口的朋友推荐一个免费的学习渠道:抖音名校AI公开课。北大、南大、哈工大这些顶级高校,都把自己的AI核心课程放上去了,以前要考上名校才能听的课,现在0门槛、0花费,打开抖音就能学。

如果你想进大厂、想靠 AI 提升效率,甚至想靠 AI 创业,别错过这个机会。

现在用AI的差距,不是工具的差距,是用法的差距。你今天多花1小时学对方法,明天就能比别人快10倍,别等别人用 AI 赚到钱了,你才后悔我当初怎么没用好AI。

行动起来,AI 才是你的超能力,原地不动,AI只是你的打字机。

来源:三省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