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生孩子,古人为何将生男叫做“添丁”,生女叫“添口”?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5 15:53 1

摘要:“生儿子才能传香火”这句话,我奶去年还在饭桌上念叨,结果被我堂妹一句“传啥?

“生儿子才能传香火”这句话,我奶去年还在饭桌上念叨,结果被我堂妹一句“传啥?

传房贷吗?

”直接噎回去。

那天是2023年腊月二十三,家族视频团圆,她刚领完北京5万块生育津贴,抱着闺女出镜,红包一样厚,没人敢再说“可惜不是小子”。

我后来翻资料才发现,我们村头那套老理儿,早被官方数据锤得稀碎。

国家统计局刚公布,出生性别比连降七年,2022跌到107.7,女孩越来越“吃香”。90后父母里,十个人有七个觉得男女无所谓,剩下三个甚至点名想要闺女。

为啥?

养老不靠儿子捶背,靠女儿转账,真香定律谁都懂。

更打脸的是政策。

广东第一个把“一孩”“二孩”字样从津贴表里抠掉,生就给钱,管你带不带把。

北京更猛,直接塞五万,到账短信一响,我闺蜜连夜发朋友圈:建设银行不如招商银行,谢谢配合。

抖音上#生女儿真香#飙到58亿播放,全是晒陪嫁、晒小裙子的,评论区一片“求接小公主”。

别急着喊“城市才这样”,我跑回赣南老家,祠堂门口那排“添丁灯”去年改成“添口灯”,字是族长自己铲的。

他说现在村合作社分红,女人一样领,谁还舍得把闺女往外赶?

隔壁县甚至把“女儿红”做成电商品牌,十八岁不嫁也能开坛,卖断货。

历史书讲得冷冰冰,可现场看就是一句话:谁能让家里多挣钱,谁就是丁,管她男的女的。

我把这事说给奶听,她瘪嘴半天,掏出手机划拉我表妹的直播,小丫头正教网友绣客家围嘴,一晚打赏两千。

老太太眯眼算:一坛女儿红卖三百,绣品再进账,孙女一年给的钱比当年三个儿子加起来还多。

她啪嗒合上手机,嘟囔一句“祖宗应该也认人民币”,起身去厨房煮甜酒,再没提过添丁。

所以啊,别扯啥甲骨文的“丁”像男人膀子,再像也耕不动现在的数字田。

补贴到账、直播打赏、合作社股权,哪样看性别?

AI都上岗了,体力差被秒成渣,还抱着“男耕女织”的老剧本,只能被时代甩尾气。

生男生女,最后都得看谁给爸妈点外卖快,就这么简单。

香火?

人民币点得旺,就是烟火。

来源:一个人很精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