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不容忽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8 20:19 1

摘要: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许多人曾经历过“烧心”“反酸”的困扰。偶尔一两次或许无妨,但若频繁发生,则可能是一种需要警惕的疾病——胃食管反流病(GERD)。

胃食管反流病

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许多人曾经历过“烧心”“反酸”的困扰。偶尔一两次或许无妨,但若频繁发生,则可能是一种需要警惕的疾病——胃食管反流病(GERD)。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率已从2005年的5.2%攀升至如今的16.7%,20年间增长率达217%,这意味着超过1.65亿人正遭受烧心反酸的困扰。它不仅是“不舒服”的小问题,更是可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健康的“隐形杀手”。

胃食管反流病

一、什么是胃食管反流病?

我们的胃就像一个“勤奋的厨师”,每天分泌大量胃酸以消化食物。胃本身有黏膜保护,不易被酸性侵蚀,但食管却较为脆弱。在胃和食管之间,有一道“阀门”——食管下括约肌,它正常情况下只允许食物从食管进入胃,而防止胃内容物反流。

当这个“阀门”松弛或功能异常时,胃酸、胆汁甚至未消化的食物便会逆流而上,进入食管,引起一系列症状和并发症,这就是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

二、不只是“反酸”:症状多样,易被忽视

很多人认为胃食管反流病只是“反酸”或“烧心”,其实它的表现复杂多样:

1.典型症状:胸骨后烧灼感、反酸、嗳气。

2.不典型症状:慢性咳嗽、喉咙痛、声音嘶哑、哮喘样发作、胸痛(甚至类似心绞痛)。

3.食管外症状:长期反流可导致咽炎、龋齿、甚至睡眠障碍。

许多患者因咳嗽或胸痛就诊于呼吸科或心内科,辗转多次才确诊为GERD。提高对不典型症状的认知,是及早发现的关键。

三、忽视GERD的后果:从炎症到癌变

若长期忽视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

1.反流性食管炎:胃酸反复刺激导致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甚至出血。

2.食管狭窄:反复修复过程中形成瘢痕,导致食管狭窄,出现吞咽困难。

3.巴雷特食管(Barrett’s esophagus):长期反流使食管下段的黏膜细胞发生异常改变,这是一种癌前病变。

4.食管腺癌/贲门癌风险增加:巴雷特食管患者发生食管腺癌/贲门癌的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

贲门癌

四、如何诊断?

医生通常会根据症状进行初步判断,必要时建议进一步检查:

1.胃镜检查:直观观察食管黏膜损伤程度,并可取活检以排除巴雷特食管或早期癌变。

2.24小时食管pH监测:定量评估反流频率和酸度,是诊断的“金标准”。

3.食管测压:评估食管蠕动功能和括约肌压力。

反流性食管炎

五、治疗与管理:不仅仅是吃药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工程,需从生活方式、药物甚至手术多方入手。

1.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且重要!)

(1)少吃多餐,避免饱食。

(2)减少高脂肪、辛辣、酸性食物及巧克力、咖啡、浓茶的摄入。

(3)餐后不宜立即平卧,睡前3小时不进食。

(4)抬高床头15-20厘米,利用重力减少夜间反流。

(5)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腹压促进反流。

(6)戒烟限酒。

2.药物治疗

(1)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等,强力抑制胃酸分泌,是主要治疗药物。

(2)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抑酸作用较弱,适用于轻症患者。

(3)黏膜保护剂和促动力药:辅助缓解症状。

(4)促胃肠动力药等。

3.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控制不佳或不愿长期服药的患者,可考虑抗反流手术(如胃底折叠术),旨在加固“阀门”。

胃食管反流病

六、写在最后:重视身体发出的信号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慢性病,其管理需要医患共同努力。它虽常见,但绝非可置之不理的“小毛病”。如果您每周出现两次以上反流症状,或尽管症状不典型但持续存在,请务必及时就医。

别忘了,身体的每一次“反酸”提醒,都是对健康的一次呼唤。早发现、早干预,才能避免小问题酿成大隐患,守护好我们消化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胃食管反流病

健康之路,从重视每一刻的感受开始。

谢谢

来源:健康防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