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Hello, bro”到中文“谢谢”:280名“小海星”用一万小时写下大体联的暖心记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8 20:36 1

摘要:大连2025年国际大体联足球世界杯圆满落幕,来自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大连职业技术学院6所高校的280余名“小海星”志愿者,以一万小时的热忱与坚守,在赛场内外编织出动人的青春故事与大连故事。他们是跨越语言的“沟通

大连2025年国际大体联足球世界杯圆满落幕,来自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大连职业技术学院6所高校的280余名“小海星”志愿者,以一万小时的热忱与坚守,在赛场内外编织出动人的青春故事与大连故事。他们是跨越语言的“沟通搭子”,是应急救场的“暖心能手”,更是因足球结缘的“热血伙伴”,每个故事里都闪耀着青春最鲜活的光芒。

跨越语言的桥:

用真心打破沟通壁垒

语言从不是善意的阻碍,志愿者们凭智慧与耐心,让温暖跨越山海阻隔。

大连理工大学 董雨凇

——裁判接待组

接待国际裁判Harish时,董雨凇与同伴主动上前担任翻译,协助顺利完成沟通。此后,Harish每次路过接待处,都会笑着喊出“Hello,bro”,这声亲切问候,成了跨国友谊最温暖的注脚。

大连理工大学 戈雅旋

——裁判接待组

协助外国裁判办理手续时,英语沟通遇阻。她灵机一动下载翻译软件,切换到对方熟悉的母语,通过耐心沟通,最终帮其顺利完成微信注册。裁判真诚的笑容与频频致谢,让她真切读懂了跨文化交流的快乐与价值。

辽宁师范大学 邱雅杰

——梭鱼湾1号外场播报

初次接触英语外场播报,外国球员的拗口名字让她犯了难。她把中文注音贴在主持讲稿上,反复练习直至发音流畅。当西班牙球员弯腰接过音响,两人相视而笑的瞬间,语言壁垒悄然瓦解——原来善意的传递,从不需要过多言语。

应急时刻的光:

用协作扛起责任担当

面对突发状况,志愿者们反应迅速、默契配合,成为赛场最可靠的“定心丸”。

大连海事大学 陈欣璐

——接待部

开幕式前,某团队临时无法到场,陈欣璐临危受命,代替该团队完成彩排。她与李子頔、孔耀萱两位同学在办公室紧急梳理流程、核对动线,走进梭鱼湾主体育场后,在涌动的人潮中靠眼神与动作默契衔接。正式开幕时,聚光灯洒落肩头,看台上掌声如潮,她忍不住高举双臂回应,眼眶湿润:“这掌声不仅属于我们工作组,更属于每一个在赛场上挥洒青春的大学生。这片绿茵场见证的,是中国青年最滚烫的梦想。”

大连海事大学 赵川铭

——综合协调部总服务台

作为总服务台志愿者,他曾遇到运动员赛前急需使用热水池舒缓肌肉的请求。赵川铭立刻协调,最终促成“错峰共享”方案。看着运动员如愿放松备战,他深刻体会到:总服务台不只是咨询窗口,更是连接需求的“沟通桥梁”。

大连交通大学 陈鲁豫

——开闭幕式后勤保障

开幕式彩排结束后,一位同学扶着栏杆说自己低血糖了。陈鲁豫立刻从应急包取出糖果,快速热好餐食、倒上温水递过去。直到对方缓过来笑着说“好多了”,她才松了口气——原来后勤服务的温度,就藏在这些细微的关怀里。

大连交通大学 李英杰

——开闭幕式后台秩序维护

赛事首日的后台,人潮与器械搬运声交织,一位舞蹈演员紧张到手抖。李英杰察觉后快步上前,轻声安抚:“别慌,我陪您去化妆位,那里光线特别好。”在他的引导下,选手渐渐放松,露出笑容:“多亏你,我心稳多了。”

赛场内外的暖:

用热爱传递足球魅力

无论是幕后付出还是场边服务,志愿者们都以对足球的热爱,书写着独属于自己的青春故事。

大连交通大学 尤艺婷

——开闭幕式督导岗位

作为开闭幕式四号口督导志愿者,她守在连接辉煌前台与忙碌后台的关键位置:见过扛旗演员反复彩排至汗流浃背的坚持,也记得国歌响起时全场起立、庄严注目的瞬间。最触动她的,是各国运动员入场途经后台时——前台掌声如潮,而候场演员们会隔着通道,真诚地对每一支队伍挥手喊“Welcome!”。盛会的光芒从不只在台前,更源于每个角落无声汇聚的微光,而自己的青春,也有幸成为这束光的一部分。

大连海洋大学 史伟鹏

——球童

作为球童,赛事筹备阶段,他主动协助工作人员搬运物资,从沉重的器材箱到成箱的饮用水,来来回回奔波在场地与仓库之间。汗水浸湿衣衫时,工作人员一句“辛苦了”,就让所有疲惫烟消云散。他懂得了,志愿服务不止台前的精彩,幕后的默默付出同样意义非凡。

大连海洋大学 张赫轩

——担架员

担任担架员期间,一场比赛中,一名球员因受伤倒地。张赫轩与同伴默契配合,迅速上前规范地将球员抬往替补区,为后续医疗处理争取了宝贵时间。他深刻体会到:担架员虽不是赛场焦点,却是保障球员安全的重要一环,这份责任重逾千斤。

大连海洋大学 杜炳坤

——球童

因热爱足球,他报名成为球童。虽看球踢球十多年,但参与大型国际赛事志愿服务还是第一次。凭借对足球规则的熟悉,同伴们有不懂的地方,他都会主动帮忙解答,比如“何时给角球、球门球”“何时需担架上场”等问题。最让他触动的是,各队训练比赛时,帮球员捡球后,对方用中文说“谢谢”——足球不只是一项运动,更是连接世界各国文化的温暖纽带。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柳世忠

——担架员/开幕式旗手

他拥有两段难忘的服务经历:作为小组赛担架员,在绿茵场边时刻保持警惕,每一次待命都是对球员生命健康的庄严承诺,汗水里浸透着责任与担当;作为开幕式旗手,高举FISU旗帜入场时,自豪感在胸中澎湃,那是青春与国际赛事的共振。不同岗位,同样热忱,他为能在这场国际体育盛事中留下青春印记而无比骄傲。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崔凯

——球童

作为球童,他近距离见证了世界各地优秀球员的拼搏模样:有人摔倒后立刻爬起,有人进球后与队友相拥欢呼。这些瞬间深深鼓舞了他:“能参与这场国际赛事,我为自己的学校感到骄傲,这段经历也将成为我大学生活中最珍贵的回忆。”

从跨语言的善意互动,到应急时刻的挺身而出,再到因足球而生的热爱与联结,280名“小海星”用行动证明:志愿精神从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每个温暖瞬间的汇聚。他们让世界看见大连的热情,更让世界感受到中国青年的滚烫力量!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