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年多以前,乌克兰战场上开始出现通过光纤电缆操控的无人机。当时,这种武器被认为能抵御各类电子战干扰。《新欧洲》(Новая Европа)与专家们探讨了这类武器的实战效能,以及未来大规模应用的可能性。
细线之上的致命武器:光纤无人机能否取代火炮?
(为乌克兰武装部队研发的光纤操控无人机,乌克兰,2025 年 1 月 29 日。图片来源:欧洲新闻图片社(EPA))
一年多以前,乌克兰战场上开始出现通过光纤电缆操控的无人机。当时,这种武器被认为能抵御各类电子战干扰。《新欧洲》(Новая Европа)与专家们探讨了这类武器的实战效能,以及未来大规模应用的可能性。
什么是光纤无人机?
光纤无人机是通过光纤电缆操控的无人驾驶飞行器(UAV)。操作员通过电缆向设备传输指令,同时几乎无延迟地接收视频信号及其他数据。信号通过光纤内部的光通道传输,这种通道具备高带宽与低延迟特性。电缆由坚固轻质的材料制成,可耐受拉伸与弯折;无人机上装有电缆卷轴,飞行时会逐步释放电缆。
“从中型无人机到超小型 FPV(第一视角)无人机,各类机型都可通过光纤操控,”《新欧洲》军事评论员大卫・夏普(David Sharp)介绍道,“其战术技术性能(ТТХ)取决于电机功率、电池容量与卷轴长度。1.5 公斤与 5 公斤的无人机,性能参数会完全不同。”
这类无人机的核心优势在于完全抗干扰,且与操作员的通信质量极佳。它们能在所有无线电通信被屏蔽或中断的 “盲区” 作业,例如墙体厚重的建筑内部。而明显的劣势则包括:电缆可能被勾挂断裂,且卷轴释放的电缆长度有限 —— 通常为数十公里,一般认为上限在 20 公里左右。
“一切都取决于卷轴长度,而这往往需要以有效载荷(弹药重量)为代价,” 军事研究员基里尔・米哈伊洛夫(Кирилл Михайлов)在接受《新欧洲》采访时表示,“目前已知的卷轴最长可达 20 公里。光纤无人机多为多旋翼 FPV 机型,其核心优势是不会被敌方电子侦察设备发现,因此能抵御电子战干扰;同时,它传输的画面质量高,且能不受限制地在建筑内部或贴近地面飞行 —— 这些区域普通无人机往往会失去信号。劣势则体现在成本较高,且如前所述,为搭载卷轴需牺牲部分有效载荷。如今,光纤无人机已能突破此前被认为‘安全’的掩体。”
大卫・夏普补充称,光纤无人机不存在 “通信盲区”,可轻松飞入室内或建筑内部而不失去操控,这在密集城市建筑群的战斗中极具价值。但这类设备不宜进行急转弯:电缆虽能承受长期张力,却无法承受 180 度急转或被障碍物勾挂造成的断裂。
(配图说明:乌克兰军人测试光纤操控无人机,乌克兰,2025 年 1 月 29 日。图片来源:欧洲新闻图片社)
难以反制:俄乌双方的应用与特点
“乌克兰研发人员最早在近两年前展示了光纤无人机,” 乌克兰武装部队军人康斯坦丁・С(Константин С.)向《新欧洲》透露,“但在 2024 年夏末秋初,俄罗斯开始大规模使用同类无人机攻击我们在库尔斯克州的部队;不久后,敌方又将其推广到所有战线。”
他进一步解释:“光纤无人机对电子战设备完全免疫。这种通信方式能让操作员获得清晰画面,既可用于侦察,也可作为自杀式攻击武器。通过光纤传输的信号无法像无线电信号那样被截获,因此不存在无人机被夺取操控权的风险。”
不过,光纤无人机对操作员的经验要求更高。康斯坦丁指出,这类无人机的速度比无线电操控机型更慢,操控难度也更大;机身搭载的卷轴会降低其机动性与飞行稳定性。此外,操作员需频繁更换无人机发射点 —— 因为通过电缆轨迹,敌方可能定位到操控位置。
大卫・夏普则提到,目前光纤无人机无法以最大机械速度飞行:操作员必须极其谨慎,避免电缆被障碍物缠绕。这类飞行任务需要丰富的经验支撑。
“尽管双方都未公开光纤无人机的使用数据,但显然这类武器已广受青睐,成为前线双方需求量极大的装备之一,” 大卫・夏普表示,“操控无人机的电缆未必会暴露操作员位置 —— 当前战线附近的田野里布满了各类电缆,要在实时环境中分辨出某架无人机对应的具体电缆,难度极大。”
基里尔・米哈伊洛夫还指出,光纤无人机能更贴近地面飞行:普通无线电通信需要与操作员保持直线空域,虽可通过在无人机上加装高空中继器解决这一问题,但中继器本身会成为系统的薄弱环节。
康斯坦丁透露,目前尚无有效对抗光纤无人机的电子战手段。前线士兵的实战经验显示,如今只能用猎枪或霰弹枪将其击落。此外,这类无人机对天气更敏感:强风下,即使是极细的电缆也会产生 “风帆效应”,大幅影响无人机的机动性。
(配图说明:乌克兰顿涅茨克州康斯坦丁诺夫卡市,前线附近道路上,一名当地居民骑着自行车经过反无人机网。图片来源:欧洲新闻图片社,2025 年 9 月 16 日)
并非 “完美武器”:量产、局限与未来角色
康斯坦丁表示,俄罗斯已实现光纤无人机的工业化量产。其中,名为 “诺夫哥罗德王公破坏者”(Князь Вандал Новгородский)的 FPV 无人机配备了热像仪,目前已量产并投入使用数千架。
“光纤操控的无人机已造成双方数千名士兵伤亡,” 康斯坦丁继续说道,“士兵的死伤有很大比例来自无人机,其中不少就是这类有线操控机型 —— 堪称‘致命武器’。俄罗斯已研发出无需搭载沉重电池的无人机,可通过地面电缆供电。在研发下一代‘超级武器’前,他们不会停下脚步。乌克兰人擅长发明新型武器,但俄罗斯人则擅长快速实现规模化生产。”
“未来其他冲突中,无人机(包括光纤无人机)未必能像如今在乌克兰战场这样发挥关键作用,”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BBC News)俄语频道军事评论员、《新报欧洲版》(Новая газета Европа)撰稿人帕维尔・阿克谢诺夫(Павел Аксенов)则持不同观点,“它们在阵地战中确实表现出极高效能,但战场陷入阵地战的原因并非无人机,而是双方(尤其是人员与装备)的短缺。”
他进一步分析:“事实上,当双方炮弹耗尽时,无人机成了火炮的廉价替代品。FPV 无人机在 2023 年出现,正是源于 artillery 弹药短缺。如今,人员数量的不足(这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使得战场难以恢复机动性。即便动用大量训练有素的兵力,配合航空兵与工程装备发起大规模进攻,也无法仅靠 FPV 无人机阻挡 —— 因为无人机的数量根本不够。但问题在于,目前双方都缺乏足够兵力,也不具备组织此类进攻的能力。”
通常情况下,先由侦察无人机发现目标,再出动 FPV 自杀式无人机发起攻击 —— 但这种战术仅在步兵兵力不足时有效。帕维尔还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例:当时出现的新型武器(榴弹炮、机枪、坦克、飞机)同样推动了战斗向堑壕战转变,但数十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研发出新型战术,改变了战争形态,让这些武器成为提升战场机动性的工具。
“如今在俄乌冲突中,无人机在许多人眼中仿佛是‘超级武器’,” 帕维尔总结道,“但以北约国家为例,从他们开展的军事演习来看,其对无人机的依赖程度不会像当前俄乌军方这样高。西方或许计划依靠战术优势、先进装备以及兵员的质量与数量来开展军事行动;在无人机领域,他们的重心会放在侦察无人机与监视无人机上。”
来源:黄胜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