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刷存储芯片板块的行情,越看越有门道。上周五整个板块跌了1.82%,不少概念股跟着跌,但有几家公司反而被资金逆势加仓,仔细一查才发现,它们有个共同标签——既是长江存储的供应商,又是长鑫存储的合作伙伴。要知道,长江存储主攻3D NAND闪存,长鑫存储专注DRA
今天刷存储芯片板块的行情,越看越有门道。上周五整个板块跌了1.82%,不少概念股跟着跌,但有几家公司反而被资金逆势加仓,仔细一查才发现,它们有个共同标签——既是长江存储的供应商,又是长鑫存储的合作伙伴。要知道,长江存储主攻3D NAND闪存,长鑫存储专注DRAM内存,技术路线完全不同,能同时被这两大巨头看上,这些公司根本不是普通的跟风标的,而是国产存储产业链的“硬骨头”。
要搞懂这些双料供应商的价值,得先明白长江存储和长鑫存储在国产替代里的分量。长江存储是国内唯一能量产128层3D NAND的企业,打破了三星、SK海力士的垄断,现在估值超1600亿,全球NAND市场份额已经摸到8%,每多生产一片,我们对国外的依赖就少一分。长鑫存储更关键,19nm DDR4内存早就稳定量产,全球DRAM产能占比13%,二期工厂还在扩产,未来两年产能要再增50%,是咱们在内存领域唯一能跟美光、三星抗衡的企业。
这两家企业的技术路线差异极大,NAND闪存主要用在手机存储、固态硬盘上,DRAM内存则是电脑、服务器的核心,制造工艺、设备需求、材料标准完全不一样。比如NAND的核心是“堆叠技术”,要把芯片一层一层叠到128层甚至256层;DRAM的关键是“缩小制程”,从25nm降到19nm,每一步都要突破光刻、蚀刻的技术瓶颈。按常理说,它们的供应链应该是“两条平行线”,可偏偏在封测、设备、关键材料这几个环节,有几家公司能同时满足两者的需求,靠的不是运气,是实打实的技术硬实力。
先看封测环节的深科技,它是最早同时切入两大巨头供应链的企业。给长江存储做的是3D NAND的封测,要把几十层的芯片封装成固态硬盘,精度要求到微米级,稍微出错就会导致数据丢失;给长鑫存储做的是DRAM的模组封装,服务器用的内存模组要通过严苛的稳定性测试,连续运行72小时不能出任何故障。深科技能同时搞定两种不同技术的封测,靠的是它在存储封测领域20多年的积累,现在它给长江存储的封测量占对方总需求的30%,给长鑫存储的模组供应占比也达到25%,这可不是随便哪家封测厂都能做到的。
再看设备领域的晶盛机电,它给长江存储提供的是晶体生长设备,用来制造NAND所需的硅衬底,这种设备要控制晶体生长速度在每小时0.5毫米,误差不能超过0.01毫米,不然硅衬底的纯度不够,会影响芯片性能;给长鑫存储供应的是抛光设备,DRAM芯片在制造过程中要经过12次抛光,每次的厚度误差要控制在纳米级,晶盛机电的设备能把抛光精度稳定在5纳米以内,比头发丝的万分之一还细。现在晶盛机电给长江存储的设备交付量已经排到明年Q2,给长鑫存储的抛光设备订单也占对方年度采购量的20%,能同时成为两大巨头的设备供应商,在国内只有它一家。
还有材料领域的安集科技,它的抛光液同时用在长江存储的NAND和长鑫存储的DRAM生产里。NAND用的抛光液要适应多层堆叠的结构,不能损伤芯片表面的氧化层;DRAM用的抛光液要匹配19nm的制程,在缩小尺寸的同时保证电路的导电性。安集科技花了8年时间研发,才让抛光液的性能追上美国Cabot,现在它给长江存储的抛光液供应占比40%,给长鑫存储的占比35%,彻底打破了国外企业对存储抛光液的垄断。
这些双料供应商的价值,远不止“给两家公司供货”这么简单。它们是国产存储产业链的“连接器”,长江存储在NAND领域突破的技术,能通过它们的设备、材料嫁接到长鑫存储的DRAM生产里;长鑫存储在制程上的经验,也能反哺长江存储优化堆叠工艺。比如深科技在DRAM封测里积累的稳定性技术,用到NAND封测上,让长江存储的固态硬盘故障率下降了20%;晶盛机电给长鑫存储做的抛光设备,经过微调后用到长江存储的硅衬底加工,让对方的生产效率提升了15%。这种技术协同效应,是单一供应商根本无法提供的,也是国产存储能快速追赶国外的关键。
更重要的是,这些公司能吃到两大巨头扩产的“双重红利”。长江存储今年要新增20%的NAND产能,对应的封测、设备需求会增30%;长鑫存储二期工厂明年投产,DRAM产能要翻番,材料采购量会涨50%。像深科技,今年光是来自两家巨头的订单就同比增了45%,安集科技的抛光液销量也因为两家扩产涨了38%。这种“双引擎”驱动的业绩增长,比只靠一家客户的概念股稳多了,也更有持续性。
很多人炒存储概念股,总喜欢追“沾边就涨”的标的,比如给长江存储供个小零件,或者跟长鑫存储有个意向合作,就觉得能跟着吃肉。可实际上,这些标的没有核心技术,订单不稳定,一旦行业波动,最先跌的就是它们。而那些双料供应商,有稳定的订单、过硬的技术,还有产业链协同的优势,就算板块短期震荡,它们的业绩也能撑住股价,这才是真正的价值标的。
现在国产存储正处在关键的“爬坡期”,长江存储要冲击256层NAND,长鑫存储要突破17nm DRAM,每一步都需要供应链的支持。这些双料供应商就像产业链的“承重墙”,它们的技术越过硬,两大巨头的扩产就越顺利,国产存储的替代速度就越快。投资这些公司,不只是赚股价的钱,更是跟着国产替代的大趋势走,这才是长期靠谱的布局。
最后想问问你,你之前炒存储概念股的时候,是追过跟风标的,还是关注过这些有核心技术的双料供应商?你觉得在封测、设备、材料这几个环节里,哪个领域的双料供应商潜力更大?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咱们一起挖透存储产业链的机会。
我是秘境,我每天会分享有用的知识,感谢大家的喜欢,咱们明天见!!
来源: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