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辟谣5:《商君书》是中国人噩梦之源?商鞅是历史罪人?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8 20:31 1

摘要:古往今来大骂商鞅和秦始皇的,多不胜数。当今史学界,虽然对秦始皇的风评大有好转,但对商鞅及其《商君书》和法家思想,几乎一边倒的负面评价。

“导致中国最糟糕最落后的制度性根源,是法家思想!” (鲍鹏山语录)

“商鞅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罪人!法家思想是中国走向文明的最大障碍?”(网友评论)

古往今来大骂商鞅和秦始皇的,多不胜数。当今史学界,虽然对秦始皇的风评大有好转,但对商鞅及其《商君书》和法家思想,几乎一边倒的负面评价。

尤其是那位网红教授鲍鹏山,骂得最起劲。他痛骂商鞅是历史上最坏的人,大骂《商君书》坏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人心,是犯了反人类罪,是法西斯,是人类历史的毒瘤

开篇的第一段话,鲍教授就骂得莫名其妙不得要领 ——

首先中国过去两千多年是最糟糕最落后的制度吗?如果古代中国都是最糟糕最落后的,那其他国家就压根不配称文明了。

其次鲍鹏山对法家思想促进了秦国完成了大一统,建立中央集权国家,至今我们还在享受这一巨大的红利,鲍教授是视而不见。古代欧洲、古代印度,他们做梦都想出一个商鞅、出一个秦始皇,那样的话它们也不至于四分五裂,成为碎片化的文明。拿破仑、希特勒,都想做欧洲的秦始皇。

鲍教授是儒家信徒,向来最不喜欢商鞅,不喜欢法家,不喜欢秦始皇,不喜欢大秦帝国。至于他还有没有借古讽今、夹带私货,那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了。咱没有证据也不能冤枉人家。另外两个有名的历史老师,一个是袁某飞,一个叫石某鹏,是早就坐实了的。

这些上过百家讲坛的大网红教授老师们,尚且都敢这样信口开河。那网上的自媒体主播,胡说起来更是没边了。但说来说去,无非是借骂商鞅骂秦始皇之名,而对当今社会含沙射影、冷嘲热讽。攻击教员,攻击集体主义。无非是“宁要小民尊严,不要大国崛起”那一套,借个体自由解放之名,行精致利己主义之实。

网上都在说商鞅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人,说他的《商君书》,是史上最残暴邪恶的书。

那我们今天就聊聊,到底是什么人这么恨商鞅的《商君书》?又是为什么恨?真正的《商君书》,真的是他们说的那样残暴邪恶吗?

《商君书》就是秦国变法政策的总结,是根据商鞅变法的理论和具体措施编著而成的一本政策理论指导书。

论证1 / 邪恶的商君书为何带来巨大成功?

如果说《商君书》是中国历史上最残暴邪恶的一本书,那它指导下的商鞅变法,也一定是残暴邪恶的。残暴邪恶的变法,肯定不得民心,注定是一败涂地的。那为什么秦国的商鞅变法还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变法呢?

为什么号称儒家大圣人的王莽,他的变法看起来是处处为民着想,反而引发国家混乱、人民起义,最后还身死国灭呢?

为什么儒家宰相王安石主持的变法,每一条都是为国为民,最后却弄得民怨沸腾、一地鸡毛呢?

为什么最“坏”的商鞅主导的变法,没有激起民变呢?为什么王莽、王安石的变法,却弄得民怨沸腾呢?按说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执行时却背道而驰呢?

其实就是那些贵族大地主背后搞鬼嘛。

封建王朝的土地兼并,是农民苦难深层次根源

这些贵族地主集团,贪得无厌,总希望自己手里的土地越多越好,希望农民越穷越好,这样农民世世代代给地主当佃户、长工 (地主阶级是严重阻碍社会进步的,他们只需要控制土地。而资产阶级虽然有剥削工人,但总体来说通过发展生产、制造商品来积累财富。客观上促进社会进步)。细究每个王朝衰亡的根本性原因,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土地兼并。而不是什么法家思想。并不是法家的严刑峻法逼得百姓造反,而是土地兼并,地主盘剥,导致农民活不下去了才造反。

而鲍鹏山鼓吹的儒家思想,恰恰是为贵族地主阶级站台和服务的。所以他才倒因为果地说法家导致了中国的野蛮落后。

论证2 / 商鞅变法真的“残暴邪恶”?

我们简单说下商鞅变法的内容,看看是不是鲍鹏山说的那样“邪恶”。

公元前359年商鞅在秦国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然后进行了两次变法。

第一次变法主要内容:

(一)颁布并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增加连坐法,轻罪用重刑。

(二)废除旧世卿世禄制, 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

(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

(四)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

(五)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

第一条受批判最多,但其实是“以今非古”,用今天的价值观来评判古人。自古“乱世用重典”,在战国乱世,用严刑峻法完全可以理解。上世纪80-90年代,我国都进行过两次“严打”,从而彻底扭转了社会风气。那时候我们的治安并不比印度好,天黑后女孩子也不敢单独出门。唐山的菜刀队,广东的飞车党,……造成过多少悲剧。

这次变法的结果,是扩大了秦国的赋税和兵徭役来源,为秦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次变法主要内容:

(一)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二)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

(三)迁都咸阳,修建宫殿。

(四)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五)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

(六)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

经过两次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这可是距今2300多年前啊,竟然有如此超前的治国强国方略。每一条措施,都是直接快速地解决根本问题。即便是现在,拿着商鞅变法这一套,去非洲、去南美洲,也能让一个中小国家迅速崛起。东大的好学生卢旺达,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难道靠儒家那一套,能让卢旺达从大屠杀的血泊中站起来,然后能硬刚比它大数十倍的刚果?

说商鞅的是历史上最坏的人,那就把商鞅变法的举措一条条摆出来嘛。骂商鞅的人出来说一说:到底哪一条残暴了?哪一条邪恶了?

古代骂商鞅骂得最厉害的是儒家。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掌握了思想统治权权的儒家,对法家对商鞅对秦始皇进行了疯狂的攻击和抹黑。

但另一方面,儒家又暗地里为帝王实行商鞅变法那一套。比如郡县制、官僚制、土地买卖、劝课农桑(鼓励耕织)、重农抑商、兴修水利、大搞基建,还有保甲法等军事制度。儒家只会道德说教,本身没有任何治国理政的方案方法。四书五经全是假大空的修身之书,不具备任何可操作性,不能用来指导治理国家,更不能用来指导生产和行军打仗。于是只能借助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但表面上还得打着儒家的招牌。这就是所谓的外儒内法。

外儒内法,名义上是以儒家的仁义治天下,但实际上国家的大政方针、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具体问题,依然还得靠法家。朝廷的三省六部,只有礼部是真正属于儒家,因为礼部掌管礼仪祭祀,维护等级尊卑制度,各种繁文缛节、礼仪典礼,这是儒家的强项,儒家是整得一套一套的。

我们再看鲍鹏山骂商鞅和《商君书》那些话,他是完全站在儒家的立场。认为商鞅和《商君书》的那一套太过残忍残暴,是毫无人性的帝王之术,很多人还从《商君书》里总结出所谓的“驭民五术”。

3.1 《商君书》有驭民五术?

那我们就来看看,《商君书》真的就是一部邪恶的帝王术吗?《商君书》里真的有驭民五术吗?

《商君书》共有26篇,其中两篇只有目录没有内容。所以今天能看到的只有24篇。但只看目录,我们看不到任何帝王心术和什么驭民五术。

那些说《商君书》恶毒的,主要集中在第四篇的“去彊”和第二十篇的“弱民”。

第四篇叫《去彊》,其中在第三段,就公然反对儒家那一套。这段话是这样说的:

国用诗书、礼乐、孝悌、善修治者。敌至,必削国;不至,必贫国。不用八者治,敌不敢至;虽至,必却。 (商君书 · 去彊

这里说的诗书礼乐、孝悌善修,全是儒家的那一套。《商君书》认为,这八样东西是误国误民,用它们去治国,敌人来了,国家一定被削弱;敌人不来入侵,国家也一定会穷。不采用这八法,敌人就不敢入侵,即使来了也会被击退。

后面又说:

国好力,曰以难攻;国好言,曰以易攻。国以难攻者,起一得十;国以易攻者,出十亡百。(商君书 · 去彊

国家崇尚实力,谈到攻伐就会谨慎。国家喜欢空谈,谈到攻伐就会轻妄。国家用慎重的态度去攻打别国,用一分力气得到十倍的收获;国家用轻妄的态度攻打别国,出十分的力气,能丧失百倍的利益。

这里说的空谈、轻妄,也是指儒家。儒家就是喜欢空谈,仁义道德,说起来是一套一套的。大话说多了,就以为自己真的有本事,于是就变得轻妄好战。而真到了战场上,却是不堪一击。

这倒应了王朔的那段话:

“自古文官最好战的,真正的武将是不轻易言战的。”

最典型的就是明朝末年,满清皇太极要和明朝和谈,这些儒家文官义正辞严地公然反对:我大明天朝正统,怎么能跟蛮夷和谈呢?后来李自成兵临城下,只要崇祯皇帝封他为王,他马上退出京城回陕西。又是这帮儒家官员跳出来反对:一个流民反贼也敢跟天子提条件?

然而,等到李自成大军真的杀进城来,这帮满口礼义廉耻的官员,转身就跪倒一片,迎接李闯王入城了。

《商君书》第四篇,仅用一段话便把儒家诗书礼乐、孝悌忠信全给否定了,能不让儒家子弟气急败坏吗?

3.2 道德教化比法律制度更文明?

儒家憎恶《商君书》的第二点,是世界观不同,《商君书》认为人性本恶。儒家孟子则认为性本善。

《商君书》承认人之恶性,所以治理国家要以恶治善,认为这样才能使国家强大。儒家认为性本善,主张用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来教化,保持或者恢复本善。

关于性善论还是性恶论,无所谓对错,或者说都有失偏颇。如今的做法是两者结合,道德教化和法律约束相结合。

其实人性无所谓善恶,人与人的矛盾,核心是利益之争。在利益面前,儒家的道德说教毫无用处,而商鞅变法是从经济制度、法律上最大程度了给了广大人民以基本利益,比如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鼓励垦荒,哪怕六国来的都给你分配土地。

而孔子的儒家,推行的还是周朝的分封制,按照爵位等级来分封土地,贵族永远是贵族,农民永远是农民。农民活不下去奋起反抗,儒家就把农民起义军称作贼寇,无情镇压的手段,比商鞅的法家都残酷多了。却倒反天罡说法家残暴。

3.3 《商君书》颠覆了儒家等级制

儒家憎恶《商君书》的第三点,就是《商君书》打破了儒家的等级尊卑,用军功制取代了世卿世禄;以前是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在商君这里是“王子犯法与民同罪”。

以前各国都是“世卿世禄”制度。国家在选拔人才和军事将领,实行“亲亲尊尊”路线,都是在奴隶主贵族中选取。商鞅却说凡立有军功者,不问出身门第、阶级和阶层,都可以享受爵禄。反而那些宗室贵族,如果没有军功,就要取消他们的世袭特权。

自从商鞅带了这个头,赵国、燕国、韩国、齐国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变法运动,大力推行军功爵制。于是在战国时,就出现了“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的局面。那些靠投胎出身的旧贵族势力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这让推崇封建宗法制的儒家,十分受伤。主张恢复周礼的孔夫子,自然是不受列国待见,“屡屡如丧家之犬”。

3.4 《商君书》全盘否定儒家三大核心

儒家痛恨《商君书》的第四点,那就是商君推行郡县制,打破了封建制。

儒家至圣先师是孔子,那孔子尊奉的老师是西周的周公。

所以周公旦才应该是儒家的祖师爷。西周的那一套,就是孔子儒家的那一套。而儒家那一套封建制度包含了三个核心:一是分封制;二是封建宗法制;三是礼乐制度。

然而商鞅和《商君书》,把儒家的这三大核心,全部否定了。所以两千多年来,儒家掌握的话语权,一直说《商君书》是邪书,说秦国是暴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你或许感到疑惑了:当今社会没有儒家了,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大骂《商君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残暴邪恶之书呢?

那就进入今天的第二个话题,这也是我最想谈的话题——今天是什么人骂商鞅?

我们先看看这些人是怎么骂《商君书》的。大概这么几点:

一是说商鞅和《商君书》,是古代法西斯,是毫无人性,把人都当成了战争机器。二是说《商君书》是教帝王怎么控制利用人民,是帝王权术,并总结出驭民五术。三是说《商君书》严刑苛法,实行连坐,鼓励告密告发。

他们说这些的理由是什么呢?

第一说《商君书》指导的商鞅变法,不把人当人,是严刑峻法,重罚轻赏。

说这话其实是历史盲,是用今天的思想去要求两千五百年的古人。说秦国不把人当人,意思是其他六国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了?

要知道秦国是商鞅变法废除了奴隶制,让奴隶成为自由民,然后让他们愿意打仗的去打仗,愿意耕田的去耕田。仗打得好、田种得好,都能得到爵位奖赏。这怎么就成了“不把人当人了”?

至于说军功制都把人变成了禽兽,变成了杀人机器。这是典型的懦夫思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没有那么多温良恭俭让。战争年代更是如此。何况其他六国打起仗来也一点不含糊啊。六国内部为了争夺王位,都会兄弟父子相残,难道还会对你秦国客气?项羽有对秦王子婴讲仁义道德吗?项羽坑杀十万秦卒,有把他们当人吗?

既然要强国,要西出函谷关称霸中原,甚至要统一天下,当然要打造出一支虎狼之师,当然要建立强大的战争机器。这何错之有?

何况魏国有李悝变法,楚国有吴起变法,燕国有乐毅改革,韩国有申不害变法,赵国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齐国有邹忌变法……他们中很多变法措施,比商鞅变法更加激进、更加极端。

只不过这些变法,都没有商鞅变法那么成功。因为秦国变法成功了,所以就该担负千古骂名?

斯大林曾说:“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不能谴责胜利者,这是一般的公理。”

但中国人自古就喜欢谴责胜利者,同情失败者。比如总是同情美化项羽、却对刘邦颇有微词。两千年来,中国人都在骂秦朝骂秦始皇,因为秦国秦始皇太成功了,越成功,越被骂。

毛主席就说过:战争的基本原则就是八个字:“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就是要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你要消灭敌人、还要保存自己,不实行军功制,难道靠仁义道德、礼义廉耻的说教就可以的吗?

军功制让秦国最底层的人民都看到了逆天改命的希望,从此秦国人“勇于公斗、耻于私斗”。他们越是勇猛,胜利就也来得容易。他们保存了自己、消灭了敌人,最终统一了天下,他们个人也获得了军功、分得了土地!

如果说秦国军队是虎狼之师、战争机器,那六国将士便是待宰的牛羊。那些骂商鞅的人,如果让你穿越到战国,你愿意做秦国人,还是六国的人?

再看看常凯申的国军为什么失败?面对日本要对中华亡国灭种的侵略之时,常凯申还在全国推行儒家的“国之四格——礼义廉耻”。真应了《红楼梦》里林黛玉嘲讽贾迎春的那句话:

“虎狼屯于陛下,尚谈因果!”

这就像那些公知要求我们要多反思战争、反对战争一样 ——问题是发动侵略战争的是东洋鬼子啊,中国人才是战争的受害者。这帮公知却让被侵略被屠戮的一方去反思战争,真是倒反天罡、无耻至极!

而正在国家危亡之秋的蒋校长,最应该用法家思想来富国强兵、全民武装起来,抵抗侵略,而不是给国民讲虚头巴脑的“礼义廉耻”。

蒋校长是信奉儒家和佛教,蒋夫人却是基督徒。难道要指望孔夫子、佛祖、GOD去打败日本侵略者吗?

他们骂《商君书》的第二点,就是所谓的驭民五术。

这些人说,《商君书》教给秦王五种驾驭人民的方法:

一是愚民术,也叫壹民,大写的壹。做法就是:统一思想,使民愚昧无知,只知道唯命是从。第二是弱民术。国强民弱,治国之道,务在弱民。第三疲民术。不要让人民闲下来,给他们找事做,让他们疲于奔命,无瑕顾及他事。第四辱民术:就是让人民没有自尊自信,同时教唆人民相互检举揭发,终日生活于恐惧之中。第五是贫民术:让人民除了生活必须,剥夺余银余财;这样人穷志短,就能听从国家政令。

如果五种方法都不行呢,那就全咔嚓掉。他们还用了句文言文:“五皆不灵,杀之”。

听起来确实很残忍很没人性,是吧?鲍鹏山教授等网红文人就是这么骂《商君书》的,网友们也纷纷留言点赞,花式吹捧鲍教授是真正的学术界良心、真正的国学大师。有的人在痛斥万恶的旧社会同时,还不忘对红色年代含沙射影一番。

然而,但是,所谓的驭民五术,完全是这帮家伙对《商君书》内容的断章取义。就连“五皆不灵,杀之”这句古文,也是后世杜撰的。你翻遍《商君书》,都看不到这句话。整个“驭民五术”,其实是后世儒生们弄出来的帝王术,却栽赃在《商君书》上。

4.1 弱民,非弱民术

驭民五术里,《商君书》真正明确提到的是“弱民”。那就是《商君书》的第二十章,这一章的回目就叫“弱民”。

开篇第一段是这么说的:

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朴则强,淫则弱。弱则轨,淫则越志。

于是这帮人就兴奋地叫嚣:法家就是没人性,让人民贫弱,然后国家就强大了。甚至还引申出那句著名的公知语录:“我们不要大国崛起,我们只要小民尊严”。

这哪跟哪啊!这些人完全错解了商鞅“弱民”的意思,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弱民,就是让民众贫弱、柔弱、甚至弱智。意思是让人民变成贫穷、柔弱、听话又愚昧的机器。这样国家就能轻松控制利用人民,国家就能强大。

更可气的是这帮人还借题发挥,以古讽今来污蔑攻击集体主义时代的工农群众。

其实,“弱民”压根不是他们说的那个意思,那段话翻译过来大概意思是这样的:

人民不敢抗拒法律,国家就强。人民敢于触犯法律,国家力量就弱。所以治理得法的国家一定要使人民不敢抗拒法令。人民朴质,就不敢触犯法律;民众放纵,就敢于恣意妄为。

所以,《商君书》说的“弱民”,是说让人民不敢抗拒法律

这是针对秦国当时的情况采取的措施。因为秦国是到了东周才真正的封侯建国。被封在西部,可那片地是被犬戎西羌占领的,你能打下来就是你的。所以几百年来秦国人一直跟野蛮的戎羌(秦国称他们是“野人”)打交道,自然是民风彪悍、性情粗野。东边六国都瞧不起他们,反而把秦国人称作野人蛮夷。

而秦国想要强大崛起,必须要令行禁止,让人民遵纪守法。所以商鞅变法严厉惩罚私斗,也就是民间打架斗殴、耍横斗狠。这就是要公斗不要私斗,有本事去为国家上阵杀敌,不要在人民内部喊打喊杀。

真正了解了时代背景,你觉得《商君书》的“弱民”有问题吗?

还有个冷知识,“弱民”这一篇很可能不是商鞅写的,因为这篇后面列举的事例是秦国攻破楚国鄢、郢之事,那时候商鞅已经死了六十年了。所以我们更没有拿“弱民”这一篇来骂商鞅了。

4.3 壹民,非愚民术

再看愚民术,也就是壹民术。

其实《商君书》也没有壹民的说法,更没有愚民一词。在十七篇上刑里,提到了三个壹:壹赏、壹刑、壹教。原文是这样的:

圣人之为国也,壹赏,壹刑,壹教。壹赏则兵无敌,壹刑则令行,壹教则下听上。夫明赏不费,明刑不戮,明教不变。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

圣人治理国家的办法,统一奖赏,统一刑罚,统一教化。实施统一奖赏,那么军队就会无敌于天下;实行统一的刑罚,那么君主的命令就能实行;实行了统一教化,那么民众就会听从君主的役使。公正高明的奖赏并不浪费财物,严明的刑罚不杀人,修明教育不改变风俗。

原来所谓的壹民,就是壹赏,壹刑,壹教,就是统一奖赏,统一刑罚,统一教化。

但在公知学者嘴里,就变成了统一思想、统一行动,让人民愚昧无知、唯命是从的愚民术。这依然是借古讽今的伎俩。借古代影射当代。

4.3 疲民、辱民、贫民,皆无中生有

至于疲民、辱民、贫民,更是无中生有。稍微有点靠边的,依然是在弱民篇,有这样一段话:

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以刑治民,则乐用;以赏战民,则轻死。(商君书 · 弱民)

翻译过来就是:

人民如果地位卑弱,就会崇尚爵位;怯弱,就会尊敬官吏;贫穷,就重视赏赐。朝廷用刑法统治人民,人民就愿意为朝廷所用;用赏赐来奖励战争,人民就会轻视死亡。

这无非是一套利用人性的奖励机制嘛,现代社会的公司不也在用嘛。升职、加薪、奖金、分红。不也在驱使我们打工族在拼命的996嘛。但这些跟秦国开出的奖赏比起来,就不值一提了。而在秦国,无论你出身如何,只要有了军功,就有爵位、田产、奴隶。甚至女人在家纺织有功,同样享受平等的国家奖励。妻子还能继承丈夫的军功。

如此先进的奖励机制,怎么在公知学者嘴里,就成了疲民、辱民、贫民了呢?难道其他六国的人民,过的就是幸福有尊严、朝九晚五、有双休有年假的小资生活?

你真要骂商鞅变法《商君书》很残暴无耻,是法家导致了中国的糟糕落后,那你起码要证明:其他六国都比秦国强大、人民都比秦国人幸福才行。

明明是商鞅变法,让秦国一跃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让秦国人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好处。那些人还睁眼说瞎话,把《商君书》和商鞅变法,说成是千古第一大祸害。

4.4 《商君书》的重罚轻赏、告奸

那些人骂《商君书》的第三点,是说秦国严刑苛法,实行连坐、鼓励告密告发。

这事倒不算冤枉,《商君书》里明确提到了“告奸”。这出自《商君书》第七篇“开塞”。但为什么要实行重罚轻赏,为什么要让民众互相监督告奸?这一篇开塞,做了详细的论证。

我就不引用原文了,只把大体的逻辑论证给大家说清楚。

这一篇开始就说了为什么要实行法治。大意是:

自从开天辟地人类诞生之后,人们知其母不知其父、其道亲亲而爱私。

因为只爱自己的亲人,就会区别亲疏,喜欢谋求私利,就会心存邪恶。大家都区别亲疏,心存邪恶为自己,自然会竭力争夺财物,就会发生争斗。(商鞅认为,谋求私利,导致“性恶”,而无所谓天生的性善性恶)

发生了争斗又没有一个正确的准则来解决,那整个社会就会陷入混乱。所以有道德的贤人确立了不偏不倚的正确标准,主张无私,因此人们喜欢仁爱这一准则。

但随着人口越来越多,而没有一个制度。仍然把推举贤人作为治理准则,那还是会发生混乱。所以,圣人顺应时势,制定了关于土地、财货、男女等的归属权。

名分确定了而没有制度不行,因此设立了法令。法令确立了而没有人来管理也不行,因此又设立了官职。官吏有了而没有人统一领导不行,所以设立了君主。君主确立了,崇尚贤德的思想就废除了,而尊重显贵的思想又树立了起来。这也是老子道德经里说的: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反过来说就是,如果有了大道,还要你仁义干啥呢?

《商君书》里就是这个观点:既然确定了制度法令的治国大道,那还要你圣人圣贤干嘛呢?那还要你仁义礼智信那一套干嘛呢?只有大道不存,无政府状态,才会渴望天降圣人,才会有一帮儒生拿着仁义道德来说教。

这就是为什么孔子周游列国,没有一个诸侯国会采用他的思想的缘故。就好比一个公司都濒临倒闭了,工资都发不出了,你还请来一个成功学大师,天天给员工打鸡血、上思想政治课,有什么用?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嘛。

《商君书》把当时划分为三个时代:

上古时代是亲亲而爱私,中古时代是推崇贤人喜欢仁义,近世,人们的思想是推崇权贵而尊重官吏。

因为时代不同了,实行的制度标准当然不一样了。所以,不能一味效法古代,也不要局限于现状。夏商周三代都有自己的统治方式,都能称王天下。

接着《商君书》进一步论证,说古代的民众淳朴又宽厚,现在的民众乖巧而虚伪。所以在古代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用道德教化民众放在首位;现在治理国家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法治放在前面而使用刑罚。

或许你会批判《商君书》这种厚古薄今思想。古人为什么就淳朴宽厚,今天的人为什么乖巧虚伪?其实就是马尔萨斯人口陷阱,人口爆发式增长了,生存资源的增长跟不上增长人口的需求。那多增加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

当时经过西周四五百年的和平发展,到春秋战国人口大增长,为了生存,民众不可能还能保持那么淳朴宽厚,你还用圣人仁义来统治,那肯定不行了。于是刑罚制度应运而生 —— 君主制定法令,官吏负责执法。民众自然崇敬君主、敬畏官员。不敢轻易地违抗法律。

接着《商君书》又论证了为什么要重罚轻赏,认为政治修明的国家,是刑罚多而赏赐少。而且赏罚也要讲究方法。

如果刑罚加在人民已经犯了罪的时候,奸邪就不会断绝。赏赐用在人民所认为“义”的上面,那么犯罪的事还是会发生。

这里的义,要解释一下。就是所谓的义气。说白了就是亲人朋友之间互相包庇,兄弟义气。明知道亲朋犯了罪,也不检举揭发,反而还觉得他讲义气。如果奖赏用在这种兄弟义气上,如何能制止犯罪呢?那不是鼓励犯罪吗?

所以《商君书》认为:要把刑罚用在人民将要犯罪的时候,这样大的奸邪才不产生;要把赏赐用在告发犯罪方面,所以小的罪过也不致漏网。大的奸邪不产生,国家就治理好了。

到这里,我们终于看到了“告奸”这个词,这就是那帮人痛骂的所谓检举揭发、告密举报,说这是人心不古,导致父子成仇、夫妻反目、人人自危。

其实在《商君书》里,“告奸”只是推行法治制度的一个方法手段而已,没有那帮人说的那么严重。当年十年动乱告密成风,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混乱,这确实应该批判反思的,但就《商君书》里的告奸来说,并没有什么问题。我们现在不也有举报有奖嘛。不少潜伏在国内的汉奸间谍被检举。《商君书》说的就是对违法乱纪的检举告发,要给于赏赐。而不是赏赐鼓励人民讲义气、互相包庇。

至于公知学者说的连坐、株连九族什么的,《商君书》里是没有的。《商君书·禁使篇》只是提到了:

夫妻、交友不能相为弃恶盖非,而不害于亲,民人不能相为隐。

意思是:亲密的夫妻和朋友,也不能互相包庇,而要向政府检举揭发,使得任何“恶”“非”都不能隐匿。

真正的连坐、株连是出现在商鞅变法和秦国的法律里。《秦律》就说:

凡是大夫以下,“当伍及人”,就是编入“伍”的户籍。一人犯罪,“当坐伍人”。

并且这连坐法,不只是实行于乡里的居民之中,也实行于军队的行伍之中。

这个制度后世一直在采用。民间发展出保甲制度。明朝王阳明在广西剿匪的时候,就利用保甲制度,让民众互相监督揭发,这样土匪无处遁形,主动投降了。

我们的蒋校长一生崇拜王阳明,当然也推行保甲制度(一保的负责人,就叫保长),所以在民国的影视剧里经常看到保长。但蒋校长的保甲制度,主要是保护地主阶级的利益,这些大地主、保长,对外甘愿给日本人当买办走狗,对内却是穷凶极恶。日本投降后,他们还跟随“返乡团”对农民大开杀戒、血腥报复。

至于连坐,委员长在黄埔军校,就颁布实施了《革命军连坐法》。连坐法规定:

班长同全班退,则杀班长。排长同全排退,则杀排长。一直到军长。

军长不退,而全军官兵皆退,以致军长阵亡,则杀军长所属之师长。一直推到班长。

当时秦国军队也大体是这样的规定。只可惜委员长只学到一点皮毛。人家商鞅变法是政治经济军事等方方面面的大变革,而不是一个连坐法,就能让秦国打遍天下无敌手。

当然现在社会是一人犯罪一人当,罪不及妻女。这是文明的大进步。至于古人是在非常时期推行的非常手段,我们也不能过分苛责。

即便是现在的罪不及妻女,也不是一点问题也没有。比如那些贪污腐败分子,一个许皮带就造成了2.4万亿的债务,老婆孩子都携带巨款跑到国外去了。就留许老板一人顶缸。还有那些贪官污吏,都五十九岁退休了,还大肆贪污。就是因为知道自己没多少年活头了,赶紧给老婆孩子捞一大笔钱。出事了一个人去坐牢就行了。如果连坐法还在,那他们会不会有所顾忌而收敛一点呢?

我们一条条驳斥了这些人骂《商君书》的理由,那还剩下最后一个问题:

过去骂商鞅骂《商君书》的是儒家,那现在还在骂商鞅《商君书》的,又是什么人呢?

主要是公知大V、恨国D、一四五零什么的,骂商鞅不是目的,骂教员,骂集体主义、骂Socialism,才是他们的真实目的。他们这套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含沙射影的手法,再加上他们的插科打诨、嬉笑怒骂、无中生有、无风起浪、摇唇鼓舌、巧言令色,非常能蛊惑那些历史小白、那些偏听偏信的年轻人。于是关于《商君书》的邪恶谣言,在网络上广泛传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所以我才要做这一期节目,以正视听。只有了解真正的历史,才能明白历史的意义。

来源:兰国沧海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