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把目光投向明天,但到了这个年龄,你才真正开始审视今天——原来,要顺顺当当多活三四十年,身心的“准备”才是最大的必修课。
作者/温暖信箱
比起二十岁的轻狂、三十岁的拼搏,五十岁后的人生仿佛突然按下了慢放键。
很多人把目光投向明天,但到了这个年龄,你才真正开始审视今天——原来,要顺顺当当多活三四十年,身心的“准备”才是最大的必修课。
一位朋友今年刚满五十,他说:“以前总觉得人生有无数可能,现在懂了,剩下的时光,就是用尽可能好的自己,去过好余下的每一天。”
我听到这句话时莫名心头一紧:我们常常为儿女奔波,为工作流汗,却很少问问自己,还能否自在地活到八九十岁。
其实,人生在下半场最需要的,是五种心理准备,否则冥冥中逆流随时会将你拖走。
不再年轻已经是无法绕过的现实。
这个阶段你忽然发现自己不能熬夜,偶尔失眠一夜就会筋疲力尽;曾经以为的小毛病变成了健康警报。
有人焦虑,有人害怕,还有人拼命装作不曾改变。但越执拗,越痛苦。
身边那个老同事,喜爱打麻将,夜夜奋战到凌晨,结果高血压突发差点送命。
从此他主动改掉坏习惯,把精力分配给晨起公园的晨练和健康饮食。
五十岁以后,不逃避身体衰老,坦然接受它,主动调整自我,这份心理准备让你更从容,也保留了自己更多的生命力。
年轻时,每遇到挫折都想反抗一番,可五十岁以后你会发现人与世界的界限其实很清晰。
有些事你改变不了,比如职场回旋空间越来越窄,比如朋友渐行渐远,比如子女终归要飞离你的怀抱。过度纠结给自己制造焦虑。
身边的刘叔,前些年投资失利,每天唉声叹气,现在学着“该来的总会来”,心情反倒豁达了。
不再患得患失,把握当下能控制的事情,把不能掌控的选择交给时间,是一份成熟的心理自动调节。
有些人五十岁后便自我设限:“学不动了,这辈子到此为止。”可时代变迁,让你不得不跟上。
不懂智能手机,银行取钱都不顺畅;不学习新的医疗知识,容易误解医生建议。
王姨退休后参加了书法班,还学会了简单剪辑视频,她说:“活到老学到老,才不觉得无聊。”
不断学习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准备,也是与世界再续连接的方式。
到了五十岁,许多人经历了亲人离世或子女远离,身边能倾诉的朋友也越来越少。
孤独成为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如果抗拒孤独,会陷入失落和寂寞。
但若能欣然接受,反而可以和自己独处,和内心和解。
李爷爷独居多年,早已习惯每天泡一壶茶,看两小时书。他说:“喜欢和自己待着,这样才安稳。”
长寿的人,大多懂得享受孤独带来的宁静。
不再追求宏伟蓝图,而是让早餐的阳光、一次闲聊的小温暖、家庭聚餐的笑声都成为不可或缺的幸福源泉。
同事张姐,一贯低调,曾经觉得生活单调平淡。
后来她用相机记录身边的美好,把每一次感动写进日记。
慢慢地,她越来越懂得珍惜,从小事中汲取力量,顺顺当当度过了不少风雨。
你无法预知未来还有多少岁月,但你可以选择如何开启剩下的旅程。
做好面对身体变化的心理建设,看淡不可控的事,保持学习的热情,坦然接受孤独,珍惜每一份小幸福——这五个心理准备。
也许不能让你一帆风顺,却足以让你优雅地穿越风霜,活出属于自己的幸福底色。
如果你已经过了五十岁,请别恐惧请别迷茫,让这些心理准备陪伴你走过更长的路程。
从容,安稳,自在,才是余生最珍贵的礼物。
来源:温暖信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