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蒜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许多蒜农辛苦播种后,却常遇到苗稀、烂瓣、产量低的问题。其实,关键原因往往出在播种后的7天黄金管理期。这一阶段,蒜瓣从休眠中苏醒、萌动生根,若管理不当,后续生长将大受影响。
大蒜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许多蒜农辛苦播种后,却常遇到苗稀、烂瓣、产量低的问题。其实,关键原因往往出在播种后的7天黄金管理期。这一阶段,蒜瓣从休眠中苏醒、萌动生根,若管理不当,后续生长将大受影响。
(一)未做好科学浇水
浇水是很多蒜农容易出错的环节。一些蒜农认为“水多总比水少好”,播种后大量浇水,导致土壤过湿、透气性变差,蒜瓣因缺氧无法正常呼吸和萌发,还会因无氧呼吸产生有害物质而腐烂。例如,山东某蒜区的王大哥,去年播种后连续三天大水漫灌,7天后部分地块蒜瓣发黑腐烂,最终出苗率不足50%,产量减少近40%。
相反,有的蒜农因担心烂种不敢及时浇水,使土壤过于干燥。种子无法充分吸水,即便发芽,幼苗根系也弱小,生长缓慢,抗病虫害和抗逆能力差。
(二)忽视土壤保温与保墒
在昼夜温差大的地区,尤其是秋季播种时,若不采取保温措施,低温会抑制种子萌发。以河南豫东地区为例,9-10月播种时,白天25℃左右,夜间可能降至10℃以下。未覆盖处理的地块,大蒜出苗比覆盖地膜的晚3-5天,且苗势弱。
覆盖地膜能减少土壤热量散失,提高地温2-3℃,还能抑制水分蒸发。覆盖秸秆、稻草等有机物也有类似效果,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若忽视这些措施,土壤水分快速蒸发,不仅影响种子萌发,还会导致土壤板结,阻碍根系生长 。
(一)精准浇水
播种后,要根据土壤墒情浇水。若播种前土壤墒情好,可在2-3天后,土壤表面微干时小水漫灌或滴灌,浇水量以湿透耕作层但不积水为宜。若播种前土壤干旱,则需立即浇透水,但同样不能积水。浇水时,可每亩随水冲施5-10公斤微生物菌剂,改善土壤结构,抑制病菌。
(二)高效保温保墒
播种后要及时覆盖。覆盖地膜需紧贴地面,四周用土压实;小规模种植可用3-5厘米厚秸秆覆盖。浇水后2-3天,土壤表层稍干时,进行3-5厘米浅中耕,破除板结、增加透气、减少水分蒸发。
大蒜播种后的7天黄金管理期至关重要。做好科学浇水和土壤保温保墒,才能为大蒜高产优产打下基础。
#大蒜种植技术 #大蒜7天管理技巧 #蒜农高产指南 #大蒜播种后管理 #避免大蒜烂瓣
来源:老张的地头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