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县以“共享人才”机制聚焦博士创新站建设,激活产业升级“智动力”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8 18:02 1

摘要:立足于县域产业需求,浙江丽水景宁县通过“共享人才”机制,为企业精准匹配专家,促成博士创新站建设,以“小切口”破解县域产业升级难题,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的“同频共振”。截至目前,景宁县通过“共享人才”机制建立市级博士创新站14家、

立足于县域产业需求,浙江丽水景宁县通过“共享人才”机制,为企业精准匹配专家,促成博士创新站建设,以“小切口”破解县域产业升级难题,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的“同频共振”。截至目前,景宁县通过“共享人才”机制建立市级博士创新站14家、省级博士创新站1家,累计开展技术培训100余场次,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为山区县探索出一条“人才下沉、技术破圈、产业突围”的特色路径。

为了给青年博士提供一个科技创新的研究平台,也为了满足企业需要技术支持的需求,景宁县科协自2022年开始对县域企业进行精准排摸,了解到浙江天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面临再生骨料性能不稳定、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

景宁县科协根据天造环保的技术需求,依托“共享人才”机制,通过“共享人才库”迅速为天造环保选配专家。很快,县科协联系到了浙江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孔德玉教授团队,县科协工作人员积极牵线搭桥,组织专家与企业进行交流座谈,带领专家深入厂区实地考察,并帮助企业根据与博士的项目合作建立博士创新站。

孔德玉教授(左三)团队与天造环保共建博士创新站

聚焦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及企业技术等难点,孔德玉带领团队驻企攻关,创新研发“再生粗细骨料制备夹芯透水铺装结构工艺”,通过固化机制砂尾泥、开发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等核心技术,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替代率提升至90%以上,成功将固废转化为透水铺装材料、绿色建材等高附加值产品,破解了制约行业十年的关键技术瓶颈。目前团队申请专利25项(授权发明专利7项),形成覆盖技术原理、生产工艺到智能控制的完整专利矩阵。主导编制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6项。

技术突破带来产业链质变,在孔德玉团队技术支持下,天造环保投资建设年处理100万吨建筑垃圾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形成“再生骨料—混凝土/沥青—透水砖/干混砂浆”全产业链,实现固废100%资源化利用。园区入选浙江省制造业数字化改造示范项目,通过ERP智能系统实现生产全流程数字化管控,生产效率提升12%,能耗降低5%。“我们正在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目标是将固废资源化技术推向全国,助力景宁打造全国绿色建材产业高地。”孔德玉说。

“‘共享人才’机制为天造环保的成果转化和人才孵化提供了很大帮助。”天造环保负责人介绍,企业与浙江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联合成立“浙工大-天造绿色建材研究院”,孔德玉团队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研究院建设。研究院成立后,培养核心技术骨干22名,接收实习生60余人,10名毕业生留企任职研发岗。这种“人才共育、成果共享”模式,让高校智力资源真正融入产业血脉。

数据显示,自2022年以来,天造环保累计产值突破3.18亿元,获评第三批“浙江省博士创新站”,其再生建材产品应用于长三角多地工程,碳减排量达10229.9吨/年,单位产值碳排放年均下降22.59%,远超浙江省平均水平。

“共享人才”机制不仅成为景宁县博士创新站人才“输送带”,更是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有力撬动了当地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众多企业纷纷主动出击,与各大知名高校建立起紧密且富有成效的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博士创新站的建设与发展。

其中,浙江农林大学博士闫晶凭借其在学术研究领域的深厚造诣和实践经验,与景宁畲艺坊服饰有限公司达成了深度合作。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将前沿的设计理念、先进的生产工艺引入传统服饰产业,不仅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还为传承和弘扬畲族特色文化开辟了新的路径。

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扬州大学博士关栋与浙江宏博汽配有限公司的强强联合。关栋将其在汽车零部件研发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融入到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助力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进一步巩固了企业在行业内的市场地位。

这些博士创新站如同一个个充满活力的创新引擎,驱动着景宁县的各个产业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来源:罗罗学英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