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课堂、田间普法——看洪湖“法律明白人”如何把普法做到群众心坎里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8 18:43 1

摘要:洪湖之畔,碧波潋滟,莲荷生香。这片浸润着红色基因与水乡灵韵的土地,既孕育了“洪湖水浪打浪”的豪迈诗篇,也见证着新时代法治精神的蓬勃生长。从渔舟唱晚的湖畔到稻浪翻滚的田间,“法律明白人”肖庆俊以“板凳普法”的创新之举,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保障农民工工资支

洪湖之畔,碧波潋滟,莲荷生香。这片浸润着红色基因与水乡灵韵的土地,既孕育了“洪湖水浪打浪”的豪迈诗篇,也见证着新时代法治精神的蓬勃生长。从渔舟唱晚的湖畔到稻浪翻滚的田间,“法律明白人”肖庆俊以“板凳普法”的创新之举,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典条款转化为沾泥土、带露珠的“乡土教材”;他用“老肖调解课堂”培育本土法治种子,让“遇事找法”成为村民的第一反应;他以“调解一案、普法一片”的执着,让法治信仰如洪湖水般浸润千家万户。这种将法治逻辑嵌入乡村肌理、融于百姓生活的实践,正是洪湖大地践行“办事依法、遇事找法”治理理念的真实写照。

本期聚焦洪湖市“法律明白人”肖庆俊典型案例。

普法精彩录

"八五"这五年

法治温暖看得见

板凳课堂、田间普法

看洪湖“法律明白人”

如何把普法做到群众心坎里

——洪湖市“法律明白人”典型案例

【摘要】在洪湖市汊河镇,“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肖庆俊不仅是化解矛盾的“行家里手”,更是深耕基层的“法治播火者”与依法治理的“实干先锋”。28年来,他以“法律明白人”的专业身份,将调解工作与法治宣传、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用法律为笔、真心为墨,在乡土间绘就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治理画卷。

【关键词】法律明白人;法治宣传;基层依法治理;人民调解

2024年5月9日晚,汊河司法所在汊河镇西池村农科小院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板凳普法宣讲会

一、情况介绍

肖庆俊,男,1997年从中南政法学院法律专业毕业后,便将青春扎根在汊河镇的乡土间。作为科班出身的“法律明白人”,他把专业知识转化为调解智慧,24年间斩获“‘五五’普法先进个人”“洪湖市十佳干警”“优秀调解员”等16项荣誉。他为全镇19个村社培育了60余名“本土调解员”,组建起覆盖全镇的“半小时调解圈”,累计调解矛盾纠纷1200余件,推动全镇矛盾纠纷发生率年均下降12%,绘就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治理画卷。

2024年6月25日,汊河镇组织开展2025年人民调解员暨“法律明白人”培训班

二、主要做法及成果

一 以普法宣传为先导,筑牢法治信仰根基

日常中“传法”:针对土地流转、婚姻家庭等高频纠纷,他整理 120 余条“法律小贴士,印制成图文并茂的宣传册,在走村入户调解时发放;依托“老肖调解课堂”,既向60余名“本土调解员”传授实战技巧,更常带着板凳走进村头巷尾、农家院落,开展“板凳普法宣讲”——在龙甲村的晒谷场,他围着村民的板凳坐下,结合村里刚修订的红白事操办规范,用“张家办喜酒省钱又热闹”“李家简办丧事少纠纷”的身边事,讲解民法典里的公序良俗条款;在红星村的大树下,他针对老人关心的赡养问题,用“子女不赡养违法吗”“赡养费怎么算”等通俗提问开场,把《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讲得明白透彻。近年来,他通过“板凳普法宣讲”与“法治微宣讲”相结合的方式,累计覆盖群众超3000人次,让“土味”法律解读走进田间地头,真正让法律知识融入村民日常、扎根乡土人心。

调解中“释法”:2025年处理50名少数民族农民工讨薪事件时,面对企业“口头协议无证据”的推诿,他不仅通过核查用工记录、财务流水固定证据,更现场讲解《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中“工资支付凭证保存义务”“违法欠薪责任”等条款,让企业负责人明白违法后果,也让农民工知晓“留存证据、依法维权”的重要性,最终促成5.5万元工资当场兑付,实现“纠纷化解+法律普及”双重效果。

回访中“固法”:每次调解结束后,他都会定期回访当事人,不仅确认协议履行情况,更再次强调相关法律规定,提醒群众“遇到类似问题仍需依法处理”。28年来,他累计调解纠纷1200余件,带动提升全镇群众法律知晓率,真正实现“调解一案、普法一片”。

二 以治理创新为支撑,构建依法办事生态

作为基层“法律明白人”,肖庆俊不满足于“就纠纷解纠纷”,更致力于推动法治理念融入基层治理全过程,让依法办事成为乡村常态。

建强“法治队伍”:他深知“独力难支,众力易成” ,历经数年努力为全镇 19 个村社培育60余名“本土法律明白人”。培训中,他不仅细致传授调解实用技巧,更聚焦村级事务法律流程,从土地承包合同签订的条款审核,到村民议事规则制定的程序规范,都手把手教学,助力大家掌握“依法管事、依规办事”的核心能力。在他带教下,法治队伍成长迅速,年轻调解员小龚凭借扎实的法律知识,依法厘清争议焦点,成功化解一桩拖延3年的宅基地纠纷;村调解员老张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出“纠纷不过夜、依法不跑偏”工作法。同时,为夯实法治根基,他以“前置把关—反馈民意—监督落实”全流程工作法,指导各村社修订村规民约。以龙甲村制定红白事操办规范为例:前置把关时,他结合民法典梳理条款,初步拟定“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核心内容,规避法律风险;反馈民意阶段,协助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收集12条意见并对照法律调整;监督落实环节,指导成立监督小组,建立“月排查、季公示”机制,对违规村民先劝导再讲法。

完善“治理机制”:在他主导下,汊河镇建立“网格排查—分级预警—多元化解—回访巩固”闭环机制,将法治要求贯穿始终。例如,针对农村常见的邻里宅基地矛盾,网格员提前通过法治宣传明确“宅基地确权法律规定”,从源头减少纠纷;对已发生的纠纷,优先引导双方依法协商,推动全镇矛盾纠纷发生率年均下降12%,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规范“办事流程”:他协助镇政府梳理村级事务法律清单,明确“哪些事能办、该怎么依法办”。比如,在土地流转工作中,他指导村干部向农户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范合同签订流程,避免后续纠纷;在村民议事时,引导大家以“法律规定”为依据讨论决策,让基层治理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三 以初心使命为根本,践行法治为民宗旨

“每一个心结都连着万家灯火,每一次调解都要守住法律底线。”这是肖庆俊写在22本工作笔记扉页的话。28年来,他的足迹遍布汊河镇39个村组,用“法律明白人”的坚守,让公平正义扎根乡土。

无论是为农民工讨薪时熬夜梳理工资核算清单,还是为化解邻里矛盾反复讲解法律条文;无论是培训调解员时强调“依法调解不跑偏”,还是推动镇里建立法治治理机制,他始终以法律为标尺,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又传递法治信仰。镇退休老干部评价:“老肖就像一台‘法治播种机’,不仅过滤了矛盾,更让依法办事的种子在群众心里发了芽。”

2024年12月3日上午,汊河司法所联合镇综治办、派出所、社区戒毒康复中心到汊河镇前进中学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

2025年6月7日联合汊河镇综治办、社区戒毒康复中心在汊河镇陈晏村开展了禁毒知识法治大讲堂活动

三、体会启示

从青春年少到两鬓微霜,肖庆俊用“法律明白人”的身份,将调解、普法与治理深度融合,让法治之光照亮乡村角落。在他的带动下,汊河镇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学法、用法,越来越多的村干部依规办事、依法履职,一幅“法治护航、平安和谐”的和美乡村图景,正在洪湖之滨徐徐展开。

来源:荆州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