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诉如泣那是秋雨,伴着心声和着秋雨。 冷雨敲窗夜未休,寒声滴沥惹新愁。 阶前落叶随风舞,枕上离情入梦流。 昔日欢颜成旧忆,今朝别绪绕心头。 凭栏望断天涯路,独对秋光暗自忧。
文/邱晓辉
诗曰:
七律·秋雨幽怀
如诉如泣那是秋雨,伴着心声和着秋雨。 冷雨敲窗夜未休,寒声滴沥惹新愁。 阶前落叶随风舞,枕上离情入梦流。 昔日欢颜成旧忆,今朝别绪绕心头。 凭栏望断天涯路,独对秋光暗自忧。
赏析:首联紧扣主题,描绘秋雨如泣如诉,点明秋雨与心声相伴。颔联通过“冷雨敲窗”“寒声滴沥”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惹新愁”直接抒发情感。颈联以“阶前落叶”和“枕上离情”形成画面感,将现实与思绪相融合,表现出时光流逝和离情别绪。尾联则进一步深化情感,凭栏望断天涯,独自面对秋光,更添忧愁。
七律·秋雨寄思
如诉如泣那是秋雨,伴着心声和着秋雨。 秋霖淅沥意难休,似诉离人别后愁。 云外征鸿音信渺,庭前衰柳梦魂留。 相思缕缕随波远,别恨丝丝绕指柔。 遥念天涯同此雨,相思无尽付江流。
赏析:首联再次强调秋雨的倾诉之感和心声的交融。颔联“秋霖淅沥”持续渲染秋雨氛围,“似诉离人别后愁”点明愁思来源。颈联中“云外征鸿”象征游子,音信渺茫增添了思念的无奈;“庭前衰柳”则暗示时光的凋零,梦魂难舍。尾联将相思之情寄托于江流,想象远方之人也在同一场秋雨中,深化了思念的主题。
七律·秋雨悟禅
如诉如泣那是秋雨,伴着心声和着秋雨。 雨打禅林万籁幽,清音袅袅洗尘忧。 阶前宿草凝寒露,竹外寒烟锁旧丘。 放下浮名心自静,抛开俗念意方休。 秋霖恰似菩提水,洗净凡心岁月悠。
赏析:首联奠定基调。颔联描绘秋雨打在禅林的清幽之景,“清音袅袅洗尘忧”体现出秋雨对心灵的洗涤。颈联通过“阶前宿草”“竹外寒烟”描绘出一种宁静而略带沧桑的画面,暗示放下尘世纷扰。尾联将秋雨比作菩提水,点明主旨,表达秋雨能让人洗净凡心,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岁月的悠长。
七律·秋雨怀友
如诉如泣那是秋雨,伴着心声和着秋雨。 冷雨萧萧忆旧俦,音容笑貌梦魂留。 曾经共赏花前月,此际独吟雨后秋。 岁月蹉跎情未改,时光流转意难休。 凭栏遥望天涯路,欲寄相思付远鸥。
赏析:首联引出对朋友的怀念之情。颔联“冷雨萧萧”烘托出凄凉氛围,回忆起与朋友的过往,音容笑貌在梦中留存。颈联对比曾经的花前月下与如今的独自吟秋,突出了孤独和对友情的珍视。尾联“凭栏遥望”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想借助远鸥传递相思之情。
七律·秋雨愁思
如诉如泣那是秋雨,伴着心声和着秋雨。 暮雨沉沉锁画楼,寒声瑟瑟惹新忧。 阶前败叶堆愁绪,帘外残云聚别愁。 往事如烟难再觅,旧情似梦怎堪留。 凭轩对景空长叹,独倚栏杆泪暗流。
赏析:首联点明主题。颔联“暮雨沉沉”“寒声瑟瑟”营造出压抑的氛围,“惹新忧”直接抒发情感。颈联以“阶前败叶”和“帘外残云”形象地表现出愁绪和别愁的堆积。尾联通过“凭轩对景”“独倚栏杆”的动作描写,将人物的孤独和哀愁展现得淋漓尽致。
七律·秋雨思乡
如诉如泣那是秋雨,伴着心声和着秋雨。 秋霖沥沥惹乡愁,客里羁情绕梦流。 远岭寒烟遮望眼,荒村野水惹离忧。 故乡明月心中照,异地秋风枕上愁。 欲问归期犹未卜,凭栏无语泪空流。
赏析:首联紧扣主题,引出思乡之情。颔联“秋霖沥沥”强化了思乡的氛围,“客里羁情绕梦流”表现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在梦中萦绕。颈联通过“远岭寒烟”“荒村野水”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景象,更添离忧。尾联“欲问归期犹未卜”表达了归期不定的无奈,“凭栏无语泪空流”将思乡的哀愁推向高潮。
七律·秋雨感怀
如诉如泣那是秋雨,伴着心声和着秋雨。 冷雨敲阶岁月悠,寒声入梦意难休。 窗前瘦竹添新韵,院外黄花带旧愁。 半世浮名皆幻影,一生壮志付东流。 凭栏对景空惆怅,独倚栏杆叹白头。
赏析:首联点明秋雨与心声相伴的主题。颔联“冷雨敲阶”体现出时光的流逝,“寒声入梦”暗示愁绪的深沉。颈联中“窗前瘦竹”增添了几分雅韵,“院外黄花”则带着旧愁,形成对比。尾联感慨半世浮名如幻影,一生壮志付诸东流,凭栏惆怅,叹自己已至白头,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慨。
七律·秋雨抒怀
如诉如泣那是秋雨,伴着心声和着秋雨。 秋霖洒落意难收,似诉人间万古愁。 野径荒苔添寂寞,寒林衰叶惹离忧。 凭栏遥望千山外,对景空思百感留。 且把闲情付流水,莫将壮志付荒丘。
赏析:首联强调秋雨的倾诉和心声的交融。颔联“秋霖洒落”持续渲染氛围,“似诉人间万古愁”将愁绪扩大到整个历史层面。颈联通过“野径荒苔”“寒林衰叶”描绘出凄凉寂寞的景象,增添离忧。尾联表达了不将壮志埋没,要把闲情寄托于流水的豁达情怀。
七律·秋雨寄情
如诉如泣那是秋雨,伴着心声和着秋雨。 冷雨绵绵意未休,相思缕缕绕心头。 窗前月影添新恨,枕上秋声惹旧愁。 欲寄锦书无雁信,空怀别梦有泪流。 凭栏望断天涯路,独倚栏杆诉远眸。
赏析:首联点明主题。颔联“冷雨绵绵”象征着相思的不断,“相思缕缕绕心头”直接抒发情感。颈联“窗前月影”“枕上秋声”进一步烘托出孤独和忧愁,“添新恨”“惹旧愁”深化了情感。尾联“欲寄锦书无雁信”表达了无法传递相思的无奈,“独倚栏杆诉远眸”将思念之情寄托于远方。
序言
体会秋雨
今夜。又是一个孤独的身影,落寞的倚在窗前。聆听忧伤的秋雨声,任凭思绪千丝万缕的在黑夜里肆意弥漫。
透过模糊的窗,还有谁和我一样,此时此刻听到雨夜在哭泣?
或者在经过了无数干枯的日子,终于盼来的这场秋雨,让人感觉有种淋漓尽致的洒脱。可在这季节深处的这样一个夜晚,何尝又不是一种寂寞?
一些久远的往事,一些久违的面孔,没来由的在我脑海里想起。杂乱纷纭的细数着逝者如斯的感伤,飘于红尘的怅惆,还有哪些无法预知的将来。或安静或混乱或躁动都昭示着会扰乱这本就不平淡的生活,心痛与酸楚,无言的写满了曾经和现在。
秋雨也淋湿了你么,为什么你的眼角也擦过泪水的痕迹?我明白那日的转身已定格成了永远的记忆,我亦明白,此生都无法再回到当初那些拥有的日子了。你我纵然不是陌人,却也再无消息,可为何还要不由自主的将你一次次轻轻的想起?也许当初那些看起来再也平常不过的日子,因为没了,因为以后都没了,所以现在回味起来才觉得点点滴滴都是那么美好难忘那么刻骨铭心。
不愿去想起,是因为害怕想起。想起了就会将痛深浸在其中更无法面对眼前的现实。于是将自己躲在这有些微凉的雨夜里,所有的欲念。所有曾经丢失的喜悦和现在拥有的伤感,都凝固在空气中,环顾周遭,寂寞一望无际,唯有秋雨声与泪交织。
是不是学会遗忘就学会了坚强呢?我别无选择,只能拼命忍受着时间碾碎着心的过程,拼命的将自己从往事的迷恋中挣扎出来。跌跌撞撞一路走来,我不快乐,也不够坚强。但我学会了忍受寂寞,学会了一个人如何面对那份孤独。
雨似乎小些了,窗外的夜风又在讲述着凌乱的过往,一幕幕回忆就这样被窗子挡在外面瑟瑟发抖。曾经的过去,曾经的面孔,曾经的雨夜,曾经的雨夜里那盏昏黄的路灯下那个伫立的雨人,曾经的笑容,曾经的激情,曾经的春天,曾经的那一夏……都没了,都不再曾经了。
亦乐亦悲,这两个概念早已模糊,只是在不断相互重叠。我无法去篡改已成定格的过去,那些个连伤心都带着幸福的片段,总在如秋雨夜这样伤怀的时候,将我千疮百孔的心碰撞,撞出惆怅,撞出酸楚,撞出泪水。
世人都求滚滚红尘,我却喜欢沉浸在这样一个飘着秋雨的夜里。因为这是一份大悟后的宁静,没人会来窥探你的秘密,没人会来打扰你此刻放纵的寂寞。看着枯叶在风中谢去繁华,吟着“枝非弃叶叶自殉,籁籁秋风催枝泣。生不忍离死相伴,随叶入坠化春泥”这样的句子,自感自叹。伤怀也罢,落泪也好,这个秋雨夜都会宽容于我,怜惜于我。我是雨夜里的独行者,前面的路虽然一片迷茫,可我并不害怕。微笑,执着地走向远方。
寂寞如雨夜。世间又有几人能感悟这份如泣如诉的雨夜情怀?又有几人能明暸这份干净?那怕是脸上淌着的泪水也是清清爽爽不沾俗气的。不需有人陪着我聆听秋雨的歌唱,只想一个人,如今夜一样,静静地,用心去体会那份欲说无人能懂的情怀。
如歌似曲听秋雨
窗外,秋雨又淅淅沥沥地落下来了。这雨,仿佛不是落在地上,而是敲在心上,一声声,一滴滴,都带着沁骨的凉意,也带着熨帖的温柔。我独坐窗前,看那雨丝如烟似雾,将天地织成一片朦胧,心境便也沉浸在这无边无际的绵长里了。
这秋雨的声音,是天地间最丰富的言语。初时疏落,如断线的珍珠,清脆地洒在瓦上、地上,弹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律;继而连绵成片,唰唰地响,仿佛无数的蚕在啮食桑叶,那声音里便有了生命的悸动与渴望。待到夜深人静时,它又化作“窸窸窣窣”的微响,像极了远方亲人的喁喁私语,或是一段湮远岁月里传来的、模糊而又清晰的叹息。此刻,若是雨打梧桐,那便更是牵动愁肠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的愁绪,穿越千年,依然在这雨声中寻得着共鸣。这雨,时而如琴箫合奏,厚朴而辽远,引人入画;时而又如婉转的箫声,如怨如慕,如诉如泣,诉说着对远方的牵挂与相思。
我的心绪,便也随着这雨声,浮沉起伏。这雨,能“给人以慰籍”,洗却内心的烦忧,让人明净而纯粹。白日的喧嚣与焦躁,被这绵绵的雨丝冲刷得干干净净,心灵得以在一种极其美妙的空虚中放飞,自然承受这份舒适与美好。然而,秋雨也常是惆怅的。“一场秋雨一场寒”,它带走了夏日的狂躁,也让人感叹失去的韶华,惋惜流失的岁月。望着窗外,见那树叶在雨中“不肯轻易沉沦,挥舞浓艳的舞衣,忘乎所以的挣扎”,最终却仍不免“以最从容的姿态,凄美地走向生命地终端”。这何尝不似人生一路?看似美丽,却常需忍受寒冷、潮湿、无奈与寂寞。
但秋雨的韵味,远不止于凄清。在农人眼中,这场“不合时宜的秋雨”或许曾打湿收获的繁忙,但那雨中夹杂的“熟秋固有的泥土气息”和“粮食的新鲜芬芳”,以及长辈“有活干是好事”、“淋着凉丝丝的雨舒服”的朴素语言,却能让人心里忽而轻松,感到说不出的舒畅。可见,秋雨的美与不美,并非决定于它本身,而是取决于人心,取决于我们以何种心境去感应这天地万物。
我的思绪飘得更远了。想起童年时,一场秋雨落下,戴着新买的、带流苏的方巾,被小伙伴们簇拥着,抬头挺胸走进雨里,在街头玩跳房子、踢毽子的游戏。那时的雨,是欢快的背景,是炫耀的舞台,充满了无忧无虑的喧闹。而如今,在都市的楼宇下,遇上秋雨,多是“聚在高大的建筑下,或发懵、或愤懑、或怨责”,急于招来一辆出租车,“被雨淋得瑟瑟缩缩的,三步两步抢上车”。同是一场秋雨,因了境遇与心境的变迁,滋味便迥然不同了。这雨,仿佛能连接时间,那长长的雨丝,似在较量着天地的长久,也牵连起人的过去与现。
雨夜,最易引人深思。在这“凉如水”的秋夜,思绪往往会如乱麻般缠绕。或许会想起“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苍凉,或许会忆起“那年秋意渐浓时,在梧桐树下为你撑伞等候”的静谧时光。秋雨仿佛有一种魔力,能剥去白日里所有的伪装与忙碌,让人直面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那些深藏的思念、那些未竟的梦想、那些对生命本质的叩问。此刻,若能怀着一颗被寒露洗得清宁、闲逸的心,细品一杯“寒露茶”,携茶芳禅心,写一些含香的文字,便觉“夜凉如水,字暖如玑”了。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会停。或许,它本就不该有停歇的念头,就这么一直下着,下成天地间一曲永恒的独白。我愿做这雨夜最忠实的听客,让这如诉如泣的秋雨,伴着我的心声,和着它的节奏,一同流淌。在这流淌中,远离喧嚣,忘却烦恼,或许,便能寻得那个真正的、澄澈的自。
因为这秋雨,本就是一首流泪的诗,给这个季节带来款款深情,也让相思涨满秋池。它渗透在静谧的时光里,给所有的过往与期许,都染上了一层忧伤而又美丽的颜色。
唯美的秋雨
清爽怡人的秋雨,细细的,长长的,一缕缕,一条条,像少女的秀发,自然地披散着,荡漾着一股温情。
秋雨如歌,听着淅沥的秋雨不停地敲打着窗,心绪忽然有些莫名的惆怅,或许只有在这轻灵的秋雨声中,心灵才会得到一点点的慰藉。
秋天的雨丝绸般的、是朦胧的、是凄凉的。我站在窗户跟前,看着雨拍打在窗户上,顺着窗户流下去。看着树叶被拍打着落在地上,显得十分凄凉。
我爱在秋雨依稀的时候撑一把花伞漫步,聆听雨滴在伞上的细微的声音,还有落在树叶上的窸窣声,好像是这些可爱的精灵在欢快地交谈。
秋雨继续,秋风萧瑟,不觉让人有种无奈孤寂的感觉,禁不住增添了伤感的色彩。秋虽是收获的季节,但秋风无情,涤荡着收获之外的情感,欲罢不能。我喜欢多情的秋雨,若是在白天,我会漫步在绵绵的细雨中,撑一把小雨伞,任雨滴滴打在伞上,尽享秋雨的洗涤,雨中即景,悠哉,美哉!
多情之雨,也是无情之秋,多少绿叶被秋风秋雨摧残而落,片片飘洒在落满秋雨的地上,无奈的呻吟着,思念着与树枝相守相偎的情景,是情缘,还是情思?看窗外雨滴连片,茫茫缠绵,思绪在飞扬,却似乎找不到飞的方向。
秋雨,如梦,如画,也如诗,萦绕在心头,慢慢摇曳,牵出一段悠悠的情思,让人流连忘返,又有一种凄清孤寂的美,给人一种孤傲和凄凉的别样心情。
不想撑伞,是因为想和秋雨来个亲密的接触,漫步在秋雨之中,一幅幅画面闪现眼前,有潺潺的流水,蜿蜒的小溪,真可谓“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秋雨如烟如雾,无声地飘洒在那空地上的瓦砾堆里、枯枝败叶上,淋湿了地,淋湿了房,淋湿了树。
细细地秋雨,淅淅沥沥,敲打窗棂,如多情的女子,拨动着琴弦,低吟浅唱,似在诉说着秋水长天,又似在传唱春华秋实。如烟似雾,千丝万缕,袅袅炊烟般缭绕,飘渺着如春雨一样迷蒙,绵亘在天地之间,婉约成一行行诗行,滴滴答答的雨声,就如平平仄仄的韵脚,隽美了一路撒欢的雨。
“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秋雨是那么透明,那么闪亮,透明的像空灵的水晶,明净的美玉;闪亮的像灿烂的碎银,耀眼的钻石。不,用什么来比喻都不像。那银针般的雨丝,比水晶还要透亮,比美玉还要纯洁,比碎银还要明亮,比钻石还要耀眼。雨滴走过春的稚嫩,穿过夏的暴烈,用柔顺和婉的情怀悄悄的走进初秋的爽怡。给人的感觉尤为美妙。
雨,还在柔柔地下着,这是天上洒下的甘露,荡涤着世间万物,滴滴答答的雨声俨然就是一曲优美的旋律,缠缠绵绵,透漏出一种柔韧、沉着和冷静。站在雨中,仰望天空,雨水打在脸上,带来丝丝的凉爽,一种释怀之感涌上心头。在这种平静中透漏着一种淡定,学会秋雨的沉着,学会秋雨的冷静,冷静之中育思索,沉着之中显淡定。秋雨绵绵,淡定人生。
午夜时分,秋雨降临大地。秋风秋雨夜,最是秋思时。听秋雨呢喃,好像你我细语未来,笑着听着看着想着,思绪走进我的梦里,就在这个美丽的季节,曾是相遇相知,这缤纷的深秋,诗意的深秋。
入秋以来的这场秋雨缓缓落下,不经意的打在了我的额头,瞬间,一股带着凉意的忧伤沿着我的经络侵蚀了我的身体。雨落成殇,化忧伤怀。尤其是这秋天的雨,似乎总是能给我一丝伤意。
清晨,银灰色的天空往下掉着丝丝细雨,雨滴轻轻地落在屋顶,慢慢堆积成大水点落在屋檐下、打在窗格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将熟睡的人们从睡梦中缓慢唤醒,走出屋外,小雨点打在脸上,迎来一丝凉意。金黄色的树叶在微风中摇摆,慢慢地漂落了下来,在树干周围的地下堆积成厚厚秋被,覆盖着枯黄的小草;小鸟在没有多少叶子的树枝上跳来跳去,寻找着过冬的食物,它们为了保持体力,也不像春夏时那样的欢叫了
秋雨,淅淅沥沥,清清冷冷,柔柔的下着,下着……秋雨敲打出动听的旋律,缠缠绵绵,如泣如诉,站在雨中,感受着晚秋的阵阵凉意,一颗疲惫的心渐渐感到释放。
秋雨,柔柔软软,飞飞舞舞,细细的下着,下着……秋雨点缀着生活,诗意浓浓,心绪淡淡,忙碌的生活,悠闲的情趣,一颗平常的心开始起航,秋天,秋雨,平淡,诗意,秋天总和浪漫想象在一起,秋天是一个感触的季节。
秋雨绵绵,雨淅淅沥沥的下着,如丝、如绢、如雾、如烟,像一幅没有尽头的画卷。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把秋天的门打开了,秋雨如洒落一地的珍珠。
秋雨来了!看,天地间笼着一层薄雾,天空的云化作蒙蒙细雨,带着丝丝柔情飘落下来,似雾非雾,似雨非雨,淅淅沥沥,缠缠绵绵,飘飘洒洒,仿佛春蚕咀嚼叶之后吐出的细丝,又如慈母手中为游子缝补衣裳的细丝,柔柔的,软软的,密密的。被秋风吹过,弥漫成淡淡的烟,笼罩着山峦,村庄,树林,形成一幅元气淋漓的水墨画。
噢,秋雨来了!听,秋雨沙沙,落在树叶上,融进泥土;哦,伴着虫的低语,蛙的吟唱,奏响了一首秋的乐曲。夜深人静的时候,总喜欢卧听秋雨,雨洒在玻璃窗上,闭了眼睛,细细品味这美妙的天籁之音。
它没有春雨的朝气蓬勃,也没有夏雨的安然恬淡。秋雨像一个调皮的熊孩子,喜欢在你内心深处的裂缝中拣出一缕忧伤,然后任由雨水将它慢慢铺开,让你不论向哪个方向看去,都会停下心中的聒噪,陷入那满是回忆的沉思。
秋雨虽然会给我们带来许多伤感,但秋雨总会让我们在伤感中产生许多感悟,许多对人生,对情感,对生命的感悟,因为有这些感悟,才会有人生的收获。站在雨中,感受着初秋的阵阵凉意,一颗躁动的心渐渐归于宁静与成熟。
秋天的雨,用它那特有的柔韧、沉着、冷静、不慌不忙,为即将逝去的生命装点上浓重的色彩。支撑着春夏的绿色将慢慢退去,用那土黄的,褐色的印记呈现生命的最末,以一种无畏的,圣洁的挚爱,奉献出成熟与丰腴。
细密如织的秋雨,不再执着喜悦和浪漫,也不再充斥着浮躁和骚动。而是历经太多的轰轰烈烈之后的平静和沉寂,生命回归内心的成熟和豁达。
绵绵的秋雨缓缓的滋润着大地,用它的温文尔雅,用它的飘逸清醇,给即将收获的万物送去最后的雨露。因为秋雨知道,成熟的生命已经退尽铅华,不再需要狂风暴雨般的历练,需要的是更多的温柔细致和缠绵。
秋雨总是丝丝入扣,缠缠绵绵,凭借秋风飞舞,仿佛柔弱无骨,亦若珍珠断线一般,缓缓洒向宇寰,洒向山峦田野,洒向花草树木。细小的雨滴,悄无声息沐浴着你,沐浴着茫茫大地。“谁道柔雨不经风,秋来泽菊自然情”.秋雨蕴含着天地的情感,倾诉着宇宙的心语;她含情切切,意语绵绵,惹得菊放,唤回飞雁。
行走静听那秋雨
秋雨,淅淅沥沥打在银杏叶上,柔婉,清澈灵动的雨声,像秋姑娘的纤纤玉指拨动了琴弦,四周荡起涟漪的旋律。
每个季节的雨都有灵气,春雨妩媚,夏雨张扬,而秋雨几多柔美,又几多凄婉。也许雨在来去间,已然看透了光阴中总有些斑驳沧桑着流年,当秋雨绵绵,天地间一片苍茫,凋零和萧瑟接踵而至。人在这样的氛围里,也不觉多愁善感起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雨下得满地苍凉,秋叶无可奈何,人又何尝不无可奈何。雨,不仅淋湿了落叶,也淋湿了心情。秋天的风,又吹来愁绪和惆怅,雨凄凄,风戚戚,直叫人愁上加愁。
离愁,尽在秋雨中。李清照这首《声声慢,寻寻觅觅》,可谓是一篇悲秋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读着就能感受到她内心的忧伤与哀愁。仿佛秋雨,就是伤感的化身,听雨声绵绵,越发使她牵念远方。
秋天的雨,让一切景物都冷冷清清,昔日葱茏茂密的梧桐树,被秋风吹得一片片黄叶飘落。细雨密密匝匝打在梧桐叶片上,声声入耳,令人心碎。恰在此时,又见一群大雁向南飞去,越发让人感到孤单凄凉。
思在深秋,念在深秋,离愁,亦在深秋。
沦落天涯的李清照,生活颠沛流离,内心,何尝不是流离失所。这一件件,一桩桩,怎一个愁字了得。因而她听秋雨,声声如泣如诉,丝丝凄婉空寂。秋雨还是秋雨,可是,却已物是人非。
谁说不是呢?“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倚窗听雨,秋雨,丝丝缕缕携带着寒意,再加上秋风一吹,树上的叶子纷纷飘落,心境入了秋,直让人觉得几番岁月凉。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花渐败,秋叶变黄,秋夜凉。不管你觉不觉得,秋已深,荷残,露凝成霜。时节,正变化在无声处,一场秋雨,浓了秋
清秋,就这样缥缈远去,窗外的树叶葱绿已褪,黄色越来越浓。斑驳摇曳的树影,映照在窗棂上,似乎要把逝去的时光留着。但清秋终变成过往云烟,随秋分去了季节深处,只留下秋的叹息在枝叶间,或深或浅的斑驳着流年。
雨落在秋叶漫卷的光阴里,平添几分伤感,几分惆怅。人处在露湿桂花的深秋,思绪也不知不觉间,秋意越来越浓。心情缱绻在秋雨、落叶间,一念秋风起,一念细雨长。
秋风袅袅,秋雨绵绵,雨丝洒在肩上,落在眉间。思绪随着淅淅沥沥的秋雨,在心底泛起朵朵涟漪。清秋的记忆,好似青山深处飘来的长笛,乐声此起彼伏婉转清丽,隔着秋分仍回旋在心间,久久不散
秋的记忆,有时又若即若离,缥缈似梦般随秋风袅袅远去。而后,消失在深秋,万籁俱寂。仿若秋天的雨,来时淅淅沥沥,缠缠绵绵,去时悄无声息。一夜秋风过,才知雨过处,梧桐叶落,桂花散了一地清愁。
身在秋里,无时无刻感受到秋的薄凉,也每时每刻感受到秋的温柔。这温柔来自落红,来自凋零,来自秋风,来自秋雨。而秋的伤感与惆怅,又恰与这温柔有关,只因这温柔中还有着秋的愁绪,在稍纵即逝的美好中才有了遗憾。
心若搁浅在秋的温柔里,心情之花便会开得蓬蓬勃勃,嫣嫣然然。清秋与深秋交替,最是惹人微醺,心无旁骛的感受这一刻的温柔,飘飘落的时光,也是一段最美的时光。若心随秋殇,风过处,即是一场落寞与怅然
秋风拂面,落叶缤纷,秋的深情,唯有一颗心沉下来,融入秋,才解这秋韵。
静听秋雨,原来秋有那么多情绪,凄凉,惆怅,秋思,秋念……恰是秋的万千思绪,让秋叶漫卷的光阴,变得丰盈而饱满,凋零也是美。
风吹来,桂花飘落,柳树轻轻地摇曳着,仿若温柔地说:“落吧,秋深了。”
这正是:
七律·秋雨初临
窗外寒霖落玉珠,敲心凉意似冰酥。 初声断续如琴奏,远梦飘悠入画图。 瓦上轻弹添韵致,阶前漫洒洗尘污。 此时独坐情思渺,欲寄愁怀意有无。
赏析:首联描绘秋雨初落,“寒霖”“冰酥”生动展现出秋雨带来的沁骨凉意,且“敲心”一词将雨对人内心的触动具象化。颔联写秋雨初时声音如琴奏,引发诗人悠远的梦境,富有画面感。颈联从瓦上和阶前的雨写起,体现出秋雨增添生活韵味、洗去尘埃的特点。尾联则表达诗人独坐时情思缥缈,想寄托愁绪却又不知如何表达的心境。
七律·雨润黄昏
黄昏雨意织烟罗,天地朦胧幻梦多。 叶底寒声催岁老,阶前细沫惹情波。 风携凉意侵衣袖,雾掩残阳失绮歌。 独倚轩窗思往事,流年似水付蹉跎。
赏析:首联将黄昏时的雨景比作织就的烟罗,营造出朦胧梦幻的氛围。颔联中“寒声催岁老”暗示时光流逝,“细沫惹情波”体现出雨引发的情感涟漪。颈联通过风携凉意、雾掩残阳的描写,增添了画面的清冷感。尾联诗人独倚轩窗回忆往事,感叹流年虚度。
七律·夜听秋雨
夜静更深雨韵长,窸窣私语绕轩廊。 愁思缕缕随波涌,别梦悠悠入梦乡。 几处寒蛩添寂寞,一庭落叶诉沧桑。 明朝试问窗前景,可有残红映晓光。
赏析:首联点明时间是夜深,突出秋雨声音绵长,且用“私语”赋予雨以人的情感。颔联写愁思随波涌、别梦入梦乡,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颈联中寒蛩和落叶进一步渲染出寂寞和沧桑的氛围。尾联以问句结尾,引发读者对明朝雨景的想象。
七律·雨打梧桐
梧桐细雨惹离忧,滴碎寒心梦未休。 古调声声传旧怨,清愁缕缕绕新愁。 风摇瘦影添凄楚,雾锁荒阶掩画楼。 自是秋来多怅惘,相思无尽付东流。
赏析:首联紧扣“雨打梧桐”这一主题,“惹离忧”“滴碎寒心”直接表达出雨引发的离愁别绪。颔联通过“古调”“旧怨”“新愁”,体现出愁绪的层层累积。颈联描绘风中梧桐瘦影、雾锁荒阶的画面,增添了凄楚之感。尾联感慨秋来多惆怅,相思付诸东流。
七律·秋雨寄情
寒霖洒处意难休,独倚栏杆对暮秋。 叶舞阶前添寂寞,云飘天际惹闲愁。 诗心漫逐风烟渺,客梦遥随岁月流。 欲问归期何日是,相思无尽绕心头。
赏析:首联写秋雨洒落,诗人倚栏面对暮秋,奠定了惆怅的基调。颔联中“叶舞”“云飘”的动态描写,与“寂寞”“闲愁”形成对比,更突出内心的孤寂。颈联诗人诗心随烟渺,客梦随岁月流,体现出漂泊之感。尾联直接表达对归期的期盼和无尽的相思。
七律·秋夜雨声
秋夜寒声入梦遥,轩窗独坐意难消。 风吟雨韵添幽趣,雾隐星河失丽韶。 旧忆纷来心渐乱,新愁暗起念皆焦。 明朝且看庭前树,可有残花映小桥。
赏析:首联写秋夜雨声入梦,诗人独坐难以消愁。颔联中“风吟雨韵”增添了幽趣,但“雾隐星河”又暗示美好事物的消逝。颈联旧忆新愁交织,使诗人内心烦躁。尾联以对明朝庭前树和残花的想象结尾,充满了对未来的未知和期待。
七律·秋雨感怀
窗外寒秋细雨绵,阶前落叶舞蹁跹。 时光暗逝如流水,岁月空抛似断弦。 雨洗尘心添静谧,风摇瘦影惹情牵。 凭栏试问天边雁,可寄相思到远川。
赏析:首联描绘窗外秋雨和阶前落叶的景象,营造出秋意氛围。颔联将时光比作流水,岁月比作断弦,感叹时光流逝、岁月虚度。颈联写雨洗尘心带来静谧,风摇瘦影引发情感牵挂。尾联诗人凭栏问雁,希望能将相思寄到远方。
七律·雨中秋色
秋霖润色映丹枫,雾霭朦胧幻碧空。 叶底寒声惊宿鸟,阶前细水绕幽丛。 风携雅韵添诗兴,雨带愁情入画中。 独坐轩窗寻旧梦,流年往事总成空。
赏析:首联描绘秋雨滋润下的丹枫与雾霭朦胧的碧空,色彩对比鲜明。颔联“寒声惊宿鸟”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细水绕幽丛”体现出秋景的清幽。颈联风携雅韵激发诗人诗兴,雨带愁情融入画面。尾联诗人独坐寻旧梦,感叹流年往事皆成空。
七律·秋雨遐思
寒雨敲窗夜未眠,遐思缕缕绕阶前。 风摇瘦竹添愁意,雾锁荒村惹惘然。 逝岁如波流不尽,残花似梦落堪怜。 明朝若有晴光现,可照离人岁月圆。
赏析:首联点明诗人因雨未眠,遐思不断。颔联通过风摇瘦竹、雾锁荒村的描写,渲染出愁绪和惘然的氛围。颈联以逝岁如波、残花似梦,感叹时光流逝和美好事物的消逝。尾联表达诗人对明朝晴光的期待,希望能给离人带来圆满。
作者简介:邱晓辉,本名邱瑞辉(邱氏族谱上亦是如此书写),曾用名:邱国辉。字文长,号天成。当代非著名诗人,旅行家、美食家。图书馆学研究学者。男,生于一九六〇年,江苏省徐州市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副教授)。研究领域: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新闻与传媒;古籍保护与修复;中国民族与地方史志;高等教育;地方政务信息公开;书目参考咨询。
来源:奇幻喜鹊m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