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风起云涌的全球跨境电商市场,当许多企业还在为日益激烈的价格战和不断攀升的运营成本而焦虑时,一些头部玩家已经悄然找到了决胜未来的新引擎——人工智能。年销售额超过50亿人民币的知名跨境大卖倍思奇(Baseus),正是这股浪潮中的先行者。他们通过将AI深度融入供应
在风起云涌的全球跨境电商市场,当许多企业还在为日益激烈的价格战和不断攀升的运营成本而焦虑时,一些头部玩家已经悄然找到了决胜未来的新引擎——人工智能。年销售额超过50亿人民币的知名跨境大卖倍思奇(Baseus),正是这股浪潮中的先行者。他们通过将AI深度融入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不仅实现了物流与采购成本各降低8%的显著成果,更在组织内部发起了一场深刻的“智能化”变革。
倍思奇的实践,清晰地向我们展示了AI在电商领域的应用,已不再是简单的营销噱头,而是能够创造真实、可量化商业价值的核心生产力。
从“人海战术”到“智能决策”
倍思奇创始人兼CEO吕亚奇认为,跨境电商行业“唾手可得的果实已经很少了”,智能化是中国跨境企业未来十年的红利。这一判断的背后,是整个行业从“野蛮生长”到“精细化运营”的必然转变。在过去,许多卖家依靠信息差和人口红利快速崛起。而现在,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和全球消费者需求的日益挑剔,企业的竞争焦点,已全面转向供应链效率的比拼。
传统供应链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的经验和手工作业。从国内的货物运输、装柜,到海外仓的库存管理、堆叠检查,再到采购、对账、结算,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大量重复性、流程化的工作,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
例如,倍思奇曾面临一个棘手的难题:如何确保其在美国的第三方仓库,没有因为过高的货物堆叠而压坏商品的外包装?在过去,最可靠的方法甚至是派人飞到现场进行抽查,成本极高。而现在,他们通过AI图片检测技术,只需让仓库方定期拍照上传,AI就能自动识别出堆叠是否异常,是否存在包装破损的风险。
“AI Agent”供应链中的新物种
实现上述场景变革的核心技术,正是当前人工智能领域最前沿的方向之一——AI Agent(智能体)。
所谓AI Agent,并非一个简单的自动化脚本,而是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理解复杂目标、并自主规划和执行任务的“数字员工”。它具备高度的弹性和容错能力,能够处理流程中的突发状况,确保任务不中断。
在供应链领域,AI Agent的价值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它能够像一个经验丰富的供应链经理一样,7x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
● 在采购环节,它可以自动处理采购申请、审核询价单,并基于历史销售数据和市场趋势,智能匹配最合适的供应商。
● 在库存管理环节,它可以实时分析库存与订单数据,动态优化补货与配送计划,甚至提前识别出潜在的供需错配风险,避免库存积压或缺货。
● 在对账与结算环节,它可以自动与全球各地的供应商完成对账、结算和开票,实现物流与资金流的高效衔接。
整个过程,正在从过去的“人找信息”,全面升级为“智能体驱动流程”,将企业的人力资源,从繁琐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更具战略价值的工作。
如何迈出供应链“AI化”的第一步
倍思奇的成功并非偶然,其背后是一套自上而下的、坚决的组织变革。
从2024年7月开始,倍思奇便全力推动AI在公司内部的融合。他们要求所有高管、总监和业务负责人,都必须定期参加AI培训和考试。公司内部设立了10万元的奖金池,专门奖励那些能够创造性地将AI应用到业务中的团队和个人。甚至,他们立下了一条硬性规定:2025年,会使用AI是员工晋升的加分项;而到了2026年,这将成为必选项。
这一系列举措,清晰地表明,AI转型不仅仅是引入一项新技术,更是一场深刻的组织文化和能力体系的重塑。
当然,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要从零开始自建一套复杂的AI系统,并不现实。一个更敏捷、更具成本效益的路径,是利用成熟、开放的AI能力平台。例如,七牛云AI大模型推理服务,就汇聚了全球范围内超过50款顶尖的AI大模型。其平台上不仅有像DeepSeek V3.1这样擅长逻辑推理和工具调用的“思考型”模型,可以用于构建复杂的供应链决策Agent;也有像GPT-OSS-20b这样专为低延迟、高并发场景优化的“执行型”模型。
企业可以通过一个统一、标准的API接口,低成本地将这些强大的“AI大脑”集成到自己现有的ERP、WMS(仓库管理系统)等业务系统中,无需关心底层复杂的模型部署和维护,即可快速启动自己的供应链智能化升级。
AI Agent正在成为重塑全球供应链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以倍思奇为代表的行业先行者已经用实践证明,智能化不是遥远的未来,而是正在创造巨大商业价值的当下。从成本降低8%的直观收益,到整个组织效率和决策能力的系统性提升,这场由AI驱动的供应链革命,已经浩然开启。对于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企业而言,这不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关乎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必答题。
来源:七牛云行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