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轰动一时的杨兰兰醉驾案二次开庭。从7月26日事发到现在,时间过去了两个多月,速度比预期慢了很多。她不仅拒绝酒测、拒绝透露个人信息,两次开庭还承蒙法院准许不到场。那么,神秘的杨兰兰究竟是何方神圣?
9月26日,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称,曾轰动一时的杨兰兰醉驾案二次开庭。从7月26日事发到现在,时间过去了两个多月,速度比预期慢了很多。她不仅拒绝酒测、拒绝透露个人信息,两次开庭还承蒙法院准许不到场。那么,神秘的杨兰兰究竟是何方神圣?
2025年7月27日凌晨,悉尼RoseBay区发生一起恶性车祸。
23岁华人女子Lanlan Yang驾驶价值150万澳元的蒂芙尼蓝劳斯莱斯逆行,撞伤澳洲知名电台主持人私人司机George Plassaras,致其骨盆粉碎性骨折、脾脏破裂等重伤。
Yang当场未受伤,因涉嫌醉驾、拒绝酒精检测被捕,后被保释。
事故引发澳媒对其背景的疯狂调查——这名住悉尼东区Vaucluse顶层豪宅、出入佩戴Chanel高奢的年轻女性,既无社交媒体痕迹,也无公司注册记录,其财富来源成谜。
配图需要,请勿对号入座
警方透露,神秘的杨兰兰还拥有未注册的白色劳斯莱斯,邻居称其虽礼貌但极度低调,仿佛不愿意别人知道她是谁。
首次开庭,杨兰兰提交申请,法院准许她缺席庭审活动;
二次开庭,法院再次恩准她缺席审判活动;
不过,也并不是没有任何进展。除了首次开庭递交的材料以外,这次庭审则公布了杨兰兰被指控的罪名,由起初的5项减少为4项。
开始时,杨兰兰被指控涉嫌罪名如下:
第二次开庭的结果,是法院首次向杨兰兰方,公布了被指控的类目名称。
1、过失驾驶致人重伤
2、危险驾驶致人重伤
3、未向警方提供驾驶人或车辆资料
4、不当驾驶行为造成人身伤害
5、拒绝未能接受呼吸测试
而这次庭审则撤销了第四项指控,即不当驾驶行为造成人身伤害。
法庭公布了杨兰兰涉嫌的4项指控罪名后,然后宣布休庭。
杨兰兰开着150万澳元的定制劳斯莱斯醉驾撞人,却拒绝配合警方酒精检测,甚至拒绝向法院提供个人信息。这种公然藐视司法程序的行为,在澳大利亚堪称罕见。
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她穿着香奈儿、戴着爱马仕,社交媒体账号却查无此人,仿佛是一位神秘的“天外来客”。
一个外国人在澳大利亚,竟敢对警察说“不”?无非是三种原因:这背后要么是滔天的财富撑腰,要么是深不可测的背景,要么就是神志不清。
澳大利亚人最恨特权阶层践踏法律,而杨兰兰的“三无”身份(无公开记录、无公司关联、无社交痕迹)只会让舆论更沸腾——她到底是哪来的底气?难道真以为钱能买通一切?
法院和媒体现在恐怕比我们更想扒开她的底裤,看看这位“隐形富豪”的真面目。毕竟,在法治社会,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免罪金牌”。
当然,澳大利亚毕竟也算是个法治国家。法院已经明确,10月17日第三次开庭时,杨兰兰必须到庭接受讯问。
对于此事,网友们议论纷纷。
有澳大利亚网友认为,其律师团队采用"信息封锁策略",包括申请匿名令、拒绝媒体采访,引发公众对司法透明度的质疑。特权阶层用法律漏洞逃避舆论监督,这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有中国网友质疑道,杨兰兰绝对不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她到底有什么背景?家人都是谁呢?
也有中国网友认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管杨兰兰是谁,是什么背景,都将接受法律的严惩。但应该就事论事,犯错了就接受处罚,为啥非要八卦人家的身份?真是不解…
依据我国《民法典》规定:公民隐私权受法律保护。不过,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信息属于司法调查范围。也有部分网友认为,过度关注其家庭背景会转移案件焦点。
根据《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犯罪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侦查羁押期限自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计算。但是不得停止对其犯罪行为的侦查取证。对于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也可以按其自报的姓名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所以,在我国即使你不讲真实姓名,最终也难以逃过法律的惩戒。
新南威尔士州《道路交通法》第110条明确,拒检可直接推定"危险驾驶"成立。杨兰兰律师John Korn(疑似曾代理高云翔案)可能以"取证程序瑕疵"为由进行辩护,但受害人重伤事实将会大幅降低胜诉率。
综合澳大利亚类似判例(如2019年墨尔本华裔醉驾致瘫案)分析预判,杨兰兰或面临4-6年的实刑,附加终身吊销驾照及高额赔偿。
尽管杨兰兰至今仍以"三无"身份(无公开记录、无公司关联、无社交痕迹)示人,但她的行为,已让舆论持续发酵。越是刻意掩盖身份,越会激起公众对"特权阶层"的质疑——毕竟在法治社会,没有人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目前她面临的4项指控中,"危险驾驶致人重伤"与"拒绝配合呼吸测试"两项几乎已经坐实。澳大利亚警方对酒驾的打击力度全球闻名,此案绝无可能因当事人的神秘背景而不了了之。劝大家不传谣不信谣,静等结果。
来源:刚哥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