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喧嚣背后,中国燃油车已在中东悄然崛起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8 17:46 2

摘要: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几乎成为全民话题。无论是企业高调宣布“淘汰燃油车”的时间表,还是各地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扶持,都让外界形成了一种印象:燃油车的时代正在快速落幕。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本文作者——兰台|媒体人,原凤凰新闻客户端总监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几乎成为全民话题。无论是企业高调宣布“淘汰燃油车”的时间表,还是各地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扶持,都让外界形成了一种印象:燃油车的时代正在快速落幕。

然而,数据却讲述了另一面故事。在新能源汽车光环之外,中国燃油车正在全球市场上悄然壮大,并逐步形成新的出口格局。

出口总量与能源结构

根据芝能汽车报告,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其中乘用车出口258.1万辆,商用车出口50.2万辆。

从能源结构来看,燃油车累计出口202.3万辆,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106万辆。新能源车型增速迅猛,但燃油车依然是出口的绝对主力。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前11个月,中国燃油车出口达到420.3万辆,同比增长26.7%。

这意味着,尽管新能源汽车话题度极高,但在真实的市场交易层面,燃油车依然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区域市场分布:中东的意外崛起

从区域来看,中国燃油车主要出口至独联体国家、中东(含以色列)、中北美及拉美、北美和非洲。

独联体市场的增长较为容易理解。

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美车企集体退出俄罗斯,中国品牌成为填补市场空白的自然选择。

相比之下,中东市场的表现更具意外性。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从2019年到2025年,中国燃油车对中东出口增长了六倍,从2019年的15万辆飙升至2024年的逾百万辆。

这一跃升不仅体现了市场规模的扩张,更揭示了消费偏好的变化。

在中东,SUV和小型卡车因实用和多功能长期受到青睐。

过去,路虎、日产等品牌几乎是这一市场的代名词。

然而,随着中国车企的进入,消费者逐渐意识到新的选择正在出现。

消费者体验:性价比与配置的双重驱动

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是推动中国品牌快速崛起的关键。

来自巴林的一位长城SUV车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在2020年购入车辆后,对其技术功能和装配质量感到惊讶。

他特别提到,中国品牌在娱乐系统和安全配置上的投入更为突出,外观设计也有明显进步。

与德日品牌相比,中国车的配置更加丰富,而价格却保持在更合理的水平。

在沙特市场,奇瑞捷途同样赢得了大量关注。

一位车主直言,中国品牌的最大吸引力在于“极致性价比”:平民的价格,却能享受到真皮座椅、大尺寸屏幕、全景天窗等豪华配置。

总部位于迪拜的媒体监测公司CARMA的调研结果印证了这一点——79%的沙特受访者对中国汽车持正面评价,且积极认知与他们的实际使用体验高度相关。

以色列市场:政治因素下的坚挺需求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车在以色列也表现不俗。

尽管因地缘政治因素,中国品牌在当地一度受到舆论压力,甚至被禁止驶入军事基地,但2024年以色列进口的中国车数量依然超过任何其他国家。

这说明,即使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中国燃油车的市场竞争力依然强劲。

消费者更看重实际的产品体验和价格优势,而非单一的政治标签。

潜力与挑战并存

市场研究机构AlixPartners预测,到2030年,中国品牌在中东和非洲的市场份额有望突破30%。

这不仅意味着市场空间巨大,也预示着竞争的加剧。

同时,中国车企也在直面挑战。

售后服务和零部件供应不足,是目前最大的痛点。

一些中东地区的车主反映,等待零部件的周期过长,甚至长达数月。

例如,一位长城车主因等待轴承的更换,耗时整整五个月。

对此,企业已开始尝试解决方案。

长城汽车计划在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区建设整车和零部件生产基地,以提升本地化供应能力。

这不仅能缩短维修周期,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品牌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多层次的竞争优势

综合来看,中国燃油车在海外市场的扩张并非单一的“低价战略”。

其背后至少包含三个层次的竞争优势:

价格优势:在相同预算下,中国车能提供更多配置与功能。

配置优势:安全、娱乐和舒适性配置投入较高,满足了消费者对“物超所值”的期待。

设计进步:近年来中国车企在外观和内饰设计上显著提升,使其产品不再仅仅依赖低价吸引消费者。

这种复合优势,使得中国燃油车能够在中东、拉美、非洲等市场迅速打开局面。

总体而言,中国燃油车正从“市场边缘”走向“舞台中央”。

结语:

在新能源汽车持续吸引目光的当下,燃油车凭借性价比、配置优势和市场适应性,在全球范围内赢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正如《纽约时报》所评价的那样,中国燃油车因“物美价廉”在拉美和中东等中低收入国家广受青睐。

这既是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

未来,随着企业在本地化生产、售后服务等方面不断完善,中国燃油车或将与新能源汽车一道,共同构成中国汽车“出海”的双引擎。

来源:诗与星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