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3城稳坐省会C位!长春GDP占全省超50%,其他6省却差距明显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8 17:45 1

摘要:可现实里的省会们,却藏着不少让人意外的反差:有的被省内兄弟城市甩下8200多亿GDP,有的首府常年在省内排第三,就连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在省内的话语权都远不如深圳。

提起省会,咱们大多会默认它该是一省的“领头羊”,握着全省最好的资源,扛着经济发展的大旗。

可现实里的省会们,却藏着不少让人意外的反差:有的被省内兄弟城市甩下8200多亿GDP,有的首府常年在省内排第三,就连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在省内的话语权都远不如深圳。

明明都是省会,为什么有的能当“核心”,有的却只能做“配角”?那些暂时落后的省会,有没有机会逆袭?

今天咱们就从GDP数据、产业实力到发展模式,把中国省会的“强弱密码”好好聊一聊。

一、6个“憋屈省会”和3个“绝对核心”

想知道一个省会在省内到底有没有分量,看GDP数据最实在,有的省会是“一城独大”,有的却连“老二”的位置都坐不稳。

先说说最“憋屈”的6个省会首府:石家庄、南京、济南、呼和浩特、广州、沈阳。

这里特别提下广州,说它“憋屈”不是因为城市本身不行,毕竟是四大一线城市,商业、交通都是顶流,关键是在广东省内,深圳这个“全能选手”太猛,直接拉低了它的首位度。

呼和浩特就更尴尬了,在内蒙古长期排第三,2024年GDP才4107.08亿元。

再看真正的“核心巨头”,长春、成都、武汉这三座城市,对省内经济的掌控力简直是“断层领先”。

长春GDP占吉林全省差不多一半还多,成都虽然没到50%,但也超了三分之一,湖北2024年全省GDP为6.47万亿元,而武汉市GDP为2.06万亿元。

可能有人会问,银川、西宁、拉萨的GDP占全省比重也很高,为什么没算进来?

其实是因为这三座城市本身经济体量太小,全省总量有限,就算占比高,也达不到“强省会”的综合实力,毕竟“强省会”不光看占比,还得有产业、有辐射力,所以暂时没把它们纳入核心讨论。

还有哈尔滨和西安,也没进“核心圈”,哈尔滨是GDP总量和首位度都不够,撑不起“核心”的名头。

西安虽然首位度不低,但GDP比成都少了1万亿,再加上副省级城市级别、国家中心城市定位的争议,目前还没法和武汉、成都站在同一梯队。

二、为什么有的省会能当“核心”,有的不行?

其实省会的强弱,不只是单座城市的本事,更多是省份发展模式决定的,目前国内主要有三种模式,直接影响了省会的地位。

第一种是江苏的“均衡模式”,13个地级市齐头并进,没有绝对的“龙头”,省会南京的首位度自然高不起来。

第二种是“双城模式”,典型的就是山东(济南vs青岛)、广东(广州vs深圳),两个核心城市互相竞争,反而分摊了省会的话语权。

有人说广州财政不如深圳是因为“二级财政”和“三级财政”的区别,其实根本原因还是产业实力,2024年深圳可用财力是广州的两倍多,要是产业不行,就算财政体制不一样,也赚不到这么多钱。

第三种是多数中西部和东北省份选的“强省会模式”,但推行效果天差地别。

河北、内蒙古是最不顺利的:石家庄2024年GDP只相当于唐山的80%,差距1808.5亿元;呼和浩特连鄂尔多斯的七成还不到,还得和包头争“老二”。

但也有成功的例子,比如福州和南宁。

福州被泉州压了26年,1994年泉州靠民营经济超过福州,直到2021年,福州借着省会都市圈建设和资源集中,才重新夺回第一,现在差距还在扩大。

南宁更典型,1979年后长期和桂林、柳州形成“三巨头”格局,资源分散导致发展慢,2018年明确“强首府战略”后,才慢慢拉开差距,终于坐稳了省内第一。

三、6个“弱省会”的突围机会

看到福州、南宁的成功,不少“弱省会”肯定也想复制这条路,但能不能成,得看实际条件,有的差距太大难逆袭,有的却有机会。

最难逆袭的是南京、广州、呼和浩特,南京和苏州差8200多亿,就算苏州不发展,南京按现在的增速也得10年才能追上。

可现实是苏州不仅总量大,增速还比南京快,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广州面对深圳的产业碾压,未来差距可能扩大到2万亿,反超基本没希望。

呼和浩特体量远不及鄂尔多斯,能保住和包头的差距就不错,想当“老大”太难了。

石家庄属于“有机会但要加油”的类型,作为河北强省会战略的核心,它现在最关键的是突破万亿GDP门槛。

只要能稳住增速,再加上省内资源持续集中,未来或许能缩小与唐山的差距,毕竟1808.5亿元的差距,比南京、广州小不少,只要找对产业方向,不是没可能。

而最有希望逆袭的也是我最看好的,其实是沈阳,它和大连的GDP差距只有489.76亿元,是6个“弱省会”里最小的。

更关键的是,沈阳是东北首个、也是唯一的国家级都市圈核心城市,定位“东北亚中心”,光看电话区号024,就能看出它的大区中心地位,比大连的战略定位更高。

现在沈阳和大连的GDP咬得很紧,只要沈阳能在增速上稍微领先,或者拿到更多政策支持,超越大连就是早晚的事,说不定今年就有机会。

其实不管是均衡模式、双城模式还是强省会模式,没有绝对的好坏,核心是找到适合省份的发展路径。

对多数中西部和东北省份来说,集中资源打造一个“核心引擎”,是快速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最优解。

而像江苏、广东这样的经济大省,就算省会不是“绝对龙头”,整体发展水平也能保持领先。

说到底,省会的“核心”地位不是靠名头,而是靠实力和对全省的带动作用。

你家乡的省会,现在是“核心”还是“配角”?你觉得它未来能抓住机会,成为真正的“一省引擎”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科普10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