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昨晚拆开一盒“月兔堡”,咬下去是牛肉饼加芝士,麦当劳却告诉我这是中秋限定。
月饼还是月饼吗?
我昨晚拆开一盒“月兔堡”,咬下去是牛肉饼加芝士,麦当劳却告诉我这是中秋限定。
五十万人已经抢空,我还在回味那股黑胡椒味,朋友圈已经吵翻天:有人喊“这是背叛祖宗”,有人晒图“终于不用啃五仁”。
吵归吵,数据摆那儿。
星巴克把浓缩咖啡塞进饼皮,哈根达斯直接上3D打印冰壳,十分钟售罄。
故宫和稻香村搞联名,盲盒隐藏款被炒到原价三倍。
Z世代第一次把月饼话题刷到二十亿播放,原因简单:传统口味让他们打瞌睡,新奇玩意才值得发短视频。
我蹲直播间看厂家用AR扫月饼,一只兔子在屏幕里蹦跶,弹幕全是“买它”。
另一边,上海工厂每分钟吐出二十个定制图案,区块链二维码追得到每粒莲子的老家。
环保盒也没落下,85%的品牌改用玉米淀粉包装,吃完盒子能直接埋花盆,土里都带月饼香。
可营养师一句话把我拉回现实:那块咖啡月饼热量等于两碗饭。
代糖月饼销量翻一倍,植物基新品多了七成,但配料表第二行仍是椰子油。
糖尿病人专用款写着“无蔗糖”,转头麦芽糖醇排第三。
健康两个字,被营销部玩得像变魔术。
最戳我的是快递小哥那句话。
他送完一单米月饼,收件人是位老奶奶,她拆开闻了闻说“像小时候蒸的米糕”,然后转身把盒子里三层外三层叠好,说要装针线。
那一刻我明白,创新没错,可中秋终究得留下点地方,让思念有形状。
牛肉饼再香,也替代不了回家路上那口老莲蓉。
明年厂家爱怎么卷怎么卷,我只希望别卷走月亮的位置。
来源:外向花猫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