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突然!特朗普放大招了:不在美建厂的制药公司,都征100%关税!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8 10:11 1

摘要:9月25日,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真相社交”上扔出一枚重磅炸弹:自10月1日起,美国将对所有进口品牌药和专利药征收100%关税,唯一豁免条件是企业必须“正在美国建设制药工厂”。

9月25日,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真相社交”上扔出一枚重磅炸弹:自10月1日起,美国将对所有进口品牌药和专利药征收100%关税,唯一豁免条件是企业必须“正在美国建设制药工厂”。

留给全球药企的反应时间,满打满算只有五天。

所以消息一出,全球制药巨头股价应声震荡,资本市场用脚投票表达了最真实的恐慌。

特朗普的药厂关税政策

用关税大棒强行逼药企回流美国,动作快、力度狠、完全不给你缓冲的余地,把“极限施压”的商业谈判术用在了关乎人命的医药产业上。

从表面看,这个政策目标明确:美国市场上高达70%的药品依赖进口,尤其是从中国和印度进口的原料药更是生命线。特朗普显然是想用这种“休克疗法”,逼着企业把工厂和就业岗位搬回美国。消息一出,强生、礼来等巨头也确实迅速表态,宣布了数百亿美元的在美投资计划,这政治威慑的短期效果,算是拉满了。

而且这项政策设计极具针对性,仅针对利润丰厚的品牌药和专利药(占美国处方药市场的关键利润板块),而放过了占处方量91%的仿制药。表面看,既避免直接冲击老百姓的药瓶子,又精准打击跨国药企的“软肋”。

似乎特朗普一声令下,资本应声而动,制造业回流似乎胜利在望。

但掀开这层华丽袍子,里面却是爬满了虱子。

药厂可不像特斯拉那样挖块地、插根桩就能开工。

药品生产的监管极其复杂,从选址、设计、通过严苛的FDA认证到最终投产,一个符合标准的制药工厂建设周期普遍需要3到5年。而特朗普的任期,即便不被暗杀,也还有不到四年。更关键的是,美国两党执政理念南辕北辙,今天你共和党用总统行政令强推的政策,明天民主党上台就可能一笔勾销。那些精明的制药巨头们,哪个不是在华盛顿混迹多年的老油条?他们太懂怎么应对了。

他们最大的可能,就是先搞个“破土动工”仪式,把地铲了,满足关税豁免的“形式要求”,拿到入场券。然后呢?然后就是漫长的设计和审批阶段,一边观望明年大选的风向,一边小步慢走。如果特朗普胜选,项目或许会加速;但如果民主党上台,政策生变,那工地很可能会变成“烂尾”状态。对于跨国药企来说,这叫“风险对冲”,用最小的成本买一个“关税保险”,至于后续真金白银的投入,还得看华盛顿的政治风云。

美国的人工、环保、监管成本全球顶尖,这是不争的事实。

强行把生产线从成本低廉的亚洲搬回美国,结果只有一个:药品价格飙升。这笔巨额账单最终会由谁来买单?绝不是利润丰厚的制药巨头,而是美国的医保系统、保险公司和普通患者。这岂不是与特朗普声称要“降低美国药价”的目标背道而驰?最终,这场“美国制造”的狂欢,很可能以加重美国民众医疗负担的讽刺结局收场。

所以,那些宣布“将在美国投资建厂”的制药公司,大多是在演戏。真正的“破土动工”寥寥无几,更多是口头承诺、概念性投资。制药巨头太清楚特朗普这套政治周期的规律了——他要的只是一个新闻标题,而不是十年规划。他需要的是在选民面前展示“美国优先”的姿态,而不是真的想让美国人用上更便宜的药。

它会让 headlines 热闹一阵,也会迫使药企做一些象征性的本土化投资。但它无法改变全球医药产业链深度分工合作的经济规律。强行逆流而上,结果很可能是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得到一个效率更低、价格更贵的供应链。

特朗普的魄力可嘉,但用政治命令对抗经济规律,注定是一厢情愿的折腾。这场大戏的结局,恐怕不会像他设想的那样美好。

---

来源:青青子衿

相关推荐